维和四年四月初四,御史大夫连清、上大夫莫为联名弹劾原丞相骆一雄及其在朝党羽八人心术不正,聚敛大量兵器财务,以及在民间刻意煽动民众,意图不轨,弹劾的重要官员包括正大理寺卿魏和元、礼部侍郎载欣慰以及御史中丞李克祖三人。
人证物证俱全,其中人证包含了煽动民众的非法教会组织的成员首领,教会民众数人;物证包含大量的兵器钱粮,教会专用符咒、器械等等。
弹劾内容震惊朝野,皇帝慕容祥大怒。与此同时,骆一雄在府上**被传开来。大理寺派专人于骆家勘测现场,验尸结果显示,骆一雄在书房自杀而死,因此更坐实了叛变的罪名。
维和四年四月初七,皇帝慕容祥下旨,处死骆氏九族,无一幸免,其参与者连坐。参与者的家眷充军为奴,终生不得还朝。
维和四年四月初八,天气阴蒙蒙的,空气中弥漫这血腥的气息。街道两旁围满了普通民众,十余辆囚车缓缓驶过。车上的人披头散发,有的大哭不止,有的拼命喊冤,也有的大肆辱骂皇帝不公,有的沉默着。
骆家的几兄弟被关在同一个囚车里,走在最前面,紧跟着的是骆家的九族兄弟。骆家的九族兄弟拼命喊冤,狼狈不堪,骆家几兄弟嘲讽的看着他们的丑态。
负责监斩的是大理寺丞蒙放,他看着监斩台上的几兄弟,露出微笑,“没想到你骆家也有今天,洛阳城里有谁不知道你骆家几十年来几乎是横着走的,这大概就是盛极必衰吧!”
这时候,监斩台边传来一个尖细的声音,“蒙大人,杂家看是不是到时辰了?杂家可还要回去复命!”
听到传唤,蒙放站起身,作了个揖,“有劳来公公了!”
“嗯!”被称呼为来公公的人满意的点了点头。来公公便是皇帝慕容祥身边的总管太监。
蒙放坐在案台后,“将人犯带上刑场,准备行刑!”
“是,大人!”卫兵点头退下。
午时三刻,监斩令准准落地,刑场上一片血红。
骆婉儿站在人群里,唇边挂着残忍的笑。距离刑场不远处的菊香楼里,骆林慢悠悠的品着手中的铁观音,眼神冷酷。
乔家府宅里,乔国老和儿子乔安对坐在庭院的凉亭里下棋。
“父亲,您为什么会帮着骆林将那些邪教证据加入到罪证中?如果不是那些东西,皇帝不会杀骆家的。”乔安落下一子,疑惑的问。
乔国老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安儿,你知道吗?为政之人须知平衡二字,当南林的两大势力瓦解的现在,若是其中存在一支随时可以偏颇的力量,会如何?”
乔安想了一想,“孩儿不明!”
乔国老笑眯眯的答道,“那你来看这盘棋,将这整盘棋比作我南林,黑子比作王朝势力,而白子则是骆家势力。能不能看出什么?”
棋盘上,黑子练成一片,有燎原之势,白子穿插在黑子中,没有联合,零散分布,却钻了黑子的空子,就好像一整片星空中零星点缀的星辰。
“孩儿不知父亲想要表达什么!”乔安依旧不解。
乔国老笑道,“如果说,这样呢!”乔国老下了一子,正好将白子练成一圈,刚好成包围之势,直插黑子中心,“作为一国之主,这样的空子是不能留下的,我只是送给皇帝一个很好的借口而已。”
“这么说,皇帝一开始就没有打算饶了骆家?”乔安皱眉。
“这个,不可说!”乔国老笑笑,“伴君如伴虎,我早就教育过你了!”
“是的,父亲,孩儿明白!”乔安颔首,“父亲,孩儿还有一事不解!”
“你是想问为什么我会帮骆林脱身?”乔国老问道。
“是!”乔安点头,“孩儿觉得那骆林才是骆家真正可怕的人,喜怒不形于色,圆滑事故,不比任何一个政坛老手差。”
“我知道!”乔国老点头,“所以我才放过他,有他在,才能保护我乔家!毕竟,我没有几年可活,但你们不一样!”
“父亲的意思是南林快要不行了?”乔安问道。
“这个嘛,就不是我说了算的!”乔国老含糊而过。
郑家府邸后院小居里,穆离慵懒的躺在窗边的软塌上,郑寒坐在桌边,手里拿着个鸡腿,大口吃着。
“你倒是吃得愉快!今天似乎是骆家被斩首的日子!”穆离似笑非笑的说。
郑寒顿了一顿,继续朵颐,“那又如何?只要不影响我们的计划不就行了!”
“那个小女孩被杀死在了自家别院!”穆离语气平平的说,“看来,凡是知道骆家秘密的人,一个都没有放过!”
“嗯!”郑寒皱了皱眉,“这点我们很清楚不是吗?”
“我以为你会在意!”穆离似笑非笑。
“我不会忘了我们的目的的!”郑寒冷声说道。
菊香楼二层,骆林坐在包厢里,慢慢的品着菜。一道黑影落在桌边。
“主人,夫人已经送到安全的地方,小姐下落不明!”
骆林皱起眉头,下落不明?一个小女孩能去哪?骆林挥了挥手,黑影消失。吃饱喝足,骆林站起身,漫步离开菊香楼,这里,不是久留之地。
洛阳郊外的山道上,一辆普普通通的马车缓慢行驶中。
维和七年四月初七,慕容祥因病去世,二皇子和四皇子争位越演越烈,南林陷入一场混乱之中。西客由于之前的连年征战以及接下来的连年大旱,导致国家经济不稳,百姓苦不堪言。东岳王朝外戚干政,大权旁落,逐渐走向衰落的局面。北冥国主尚幼,外权辅政,朝廷人心不稳。
整个大陆逐渐走向混乱的局面。
(卷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