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大哥,咱们就要前往玉龙洞了,我是为了猎奇冒险,不知大哥你呢。”
仲孙靖抿了一口酒说道:“真是好酒呀,兄弟你觉得呢?景兄弟刚才说什么呢,是说我的目的吗。我其实也没别的意思,只不过人近中年,很多事做不了几次了,那地方估计在有生之年不可能再去了。过几天是樵夫的忌日,想去祭拜一下。景兄弟没来之前我意已定,只是准备过一段时间再去。景兄弟的既然一定要去,那我与你结伴同行,你会更安全,你觉得呢。”
“原来如此,多谢靖大哥的好意相助。原来大哥去过那玉龙洞,那此行应该不会很艰难了。那个樵夫的故事我是道听途说,不知大哥能否详细的将当年的事说一说,也许对此行甚为有意。”
仲孙靖放下了正在夹菜的筷子,“当年的事我也只是个旁观者。那樵夫祖上居住在这里,虽然卖柴的钱往往刚够一家生活,但生活的很快乐。这种平凡的快乐持续了很多年,直到那年的的冬天。
那年的冬天很冷,樵夫的生意很不错,家里的柴也用的很快,所以樵夫比往年花更长的时间,走更远的路去伐木砍柴。
就在一天的傍晚,樵夫在归途中遇上了一条冻僵的小蛇,那蛇通体皆白,如玉一般晶莹。这么冷的天,樵夫用毡帽挡住了大半个脸,如果不是这条蛇挡在路的中央,樵夫也许就看不见它了。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不过这样的缘分也许注定是孽缘。
当地人有一种说法“路遇白兔有喜,路遇白蛇有财。”这樵夫对此类说道很是讲究,他认为:按常理冬天里蛇一般在洞穴里冬眠,遇见白蛇已属不易。此刻的小白蛇已经冻僵,这或许是上天的安排,让我救此蛇。想到这里,樵夫脱下毡帽将那冻坏了的小蛇放在了帽子里,又觉得不妥,将小蛇放在了怀中,向家里奔去。
回到家中,拿出小蛇,既然发现此蛇已经有了生气,很是双喜。不一会,小蛇彻底缓了过来,又是颔首,又是摆尾。樵夫认为蛇饿了,便拿出家里的剩饭喂它,喂好之后樵夫想蛇总归是野蛮之物,不适宜在家里喂养,还是尽早放生了吧。于是对蛇说道:‘你自行离去吧。”小蛇爬出门外时看了樵夫一眼。
第二天的清早,樵夫准备外出之时,在他打开门之时,却见那只小白蛇俏皮的吐着信子盘在门外,旁边还有一只死去的山鸡。如此可爱的小蛇,樵夫难以舍弃,便将小蛇放在怀中,在砍柴时由此小蛇为伴,倒也平添很多快乐。从此人蛇为伴,感情日笃。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如果只是这样,倒也平静了。但是不知此蛇属于什么种类,竟然长到几丈有余。附近的邻居逐渐对樵夫一家不满,樵夫的家人对此蛇也相当忌惮,逼樵夫将此蛇放生。
没有办法樵夫只好将此蛇放归,放归那天,浓云遮日,这样的天空似乎蕴藏着无限的悲伤。但是樵夫笑着将小蛇放归,他对蛇说:“你已长大,自投生路罢,切记莫伤人。”随后转身而去,只见那蛇呆呆的在那里呆立数刻,才缓缓离去。十几年过去后,当年的樵夫通过贩货,成为了一个拥有三家店面的掌柜,自己也远离此地。
当他听说此地出现巨蟒,很多路人葬身蛇腹时他心里颇为不安,担心是当年的小蛇作祟,于是收拾了行装返回了本地。在人们所谓的禁区等待了数日,却并没有发现所谓的巨蟒。就在要起身回程时,却突然感觉身旁的树林中闪过一个巨大的身影,树叶被这庞然大物行动时产生的劲风带的沙沙作响,在他愣神之际,一条白蛇巨蟒已来到他面前,眼如铜铃,身长八丈有余,吐出的信子鲜红如血。
他被吓得两腿战栗,浑身发抖,没站稳跌坐下来。突然那蛇俯首收芯,蜷伏于地,见到此等情形。他顿时明白了这就是当年的小蛇,心痛如碎。那蛇却突然掉头狂奔,这个当年的樵夫在后面紧追不舍。路途中遇见一条小河,白蟒一口将其吸干,这条河干涸了,后来这条河河水复出,河水甘甜,故此名为“甘河”。这是题外话了。那蛇一直奔逃到一个巨大的洞中,他也就坐在洞外,就这样坐了几日,把随身携带的食物都吃光了,为了防止那蛇趁他不备时逃走,他一直坐在洞口直到坐化而死,大仁大义呀!
当年我们一行人来到蛇洞前,被此人的仁义所感动,便为其劈山建庙,你以前见到的那是玉龙洞的副庙,真正的主庙就在洞口,我们在洞口塑了樵夫的泥像,怕白蟒有朝一日出来继续逞凶,但这么多年过去了,那蟒估计早就化为黄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