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一二节是语文课,张老师激动地把刘歌获地区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的散文《河边的思绪》在课堂上通报表扬了一番,这是让全班同学都引以为豪的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张老师更是觉得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让他感到无比的欣喜和安慰,他所付出的心血并没有白费,他请刘歌上讲台朗读并讲一讲其写作心得。刘歌从容走向讲台,用她那优美甜润的声音声情并茂朗读着这篇颇有大师风范的范文,好像聆听着少女的心曲。
“太阳像一个害羞的少女红着脸躲到了西山的那一边,空濛的夜色开始笼罩着大地,只有老师们家中袅袅的炊烟犹如一个个白色的精灵从烟囱中钻出来,伸展着模糊了变态的体态不断向天空升腾着弥漫着,仿佛带着那我那淡淡的忧郁的思绪飘向那遥远的天际。
今天是星期六,晚上不用上自习课,平日白天不是学习文化课就是上图音课程,难得有闲情静下心来,忽然间我想起平常自己经常去校园边的小河在这空濛的夜色下也许有另一番景色吧,于是,我一个人推开宿舍门走出校园,漫无目的地来到校园旁的小河边上。
沿着河滩边上幽静的小路,白天除了放牧的儿童和悠闲的牛群,很少有人在这儿路过,晚上更加觉得寂寞,路边长满了丰嫩的小草和那些开着野花的灌木丛,只有蟋蟀藏在草丛中永不知疲倦在叫着,在这万籁寂静的夜空显得有一些寂寞和苍凉,河边长着几颗柳树,在这明月当空的夜晚,那朗朗的月色让它那婆娑的影子洒落在银白色的沙滩上,就像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水墨画,展现在我的眼帘。我握着书卷,独自漫步在河滩上,好像这一片天地是完完全全属于我的,我似乎也超脱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我喜欢孤独喜欢寂寞,在孤独中我独自慢慢砠嚼着人生的韵味,在寂寞中我独自思考着人生的未来,在这静籁渺茫的苍泓下让我隐隐感到这汹涌知识大潮冲击给我带来的不安和迷茫,毕竟在文化课方面我们几乎已经整整荒废了宝贵的初中三年时光,心中没有一点底气,好像自己是一个严重营养不良的畸形儿在这茫茫的书海中漂浮不定奄奄一息,好像快要被淹死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否像大浪淘沙一样被时代淘汰掉,或一不小心被书海的巨浪所吞没。一个人在这朗朗的明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我的心和思想犹如那大自然的空气和水,任意放荡和游走,和着那无边的银色月光荡游着,这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和乐趣。
弥望河的对岸,是高高低低蓊蓊郁郁的灌木丛,只有小河的流水在欢快地永不知疲倦地向前奔走着,清澈透明的河水缓缓地向前流着,朗朗的月光照着河面,河底依然清晰可见的鹅卵石还有丰富的水草随着那温柔可爱的水波轻柔地摆动着,好像那多情的少女卖弄那脉脉的温情,鱼儿自由自在地在它们之间游来游去,好像一群群无忧无虑的精灵在水晶般透彻的温柔乡里尽情地嬉戏游玩,那是何等的快乐和幸福,淙淙的流水声细细地从我的耳边掠过,好像一曲浪漫温柔的小提琴曲从我的心头响起,深深地触动隐藏在少女心底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感和骚动,只可惜没人能和我分享这大自然给予我的这份浪漫纯朴的情怀,其实独自一人默默地享受这一切,也是人生难得的美妙和乐趣。这样想着,仿佛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和着那无边无际的朗朗明月和那些快乐幸福无比的生灵融为一体,那种幸福和美妙在深邃无比的苍泓下不断地升腾在宇宙中荡漾。
一阵微风吹过,送来一股夜来香的暗香,那诱人的花香穿入我的肌肤,注满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好像一股甜甜的液汁从我的全身慢慢地沁入我的肺腑,让我尽情地享用这份甜蜜的快乐。
河的对岸是辽阔的稻田,那泥土的芬芳和着那青苗抽穗送出的阵阵稻花香,深深地吸入一口那宜人的稻花香和着那泥土和绿色的韵味,仿佛整个人都要醉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洒落在大地上,仿佛看到那密密麻麻的青苗下一颗颗稻穗静静地吸允着大地的**,灌满一颗颗青涩的胞浆,不断地充实壮大变成粒粒金黄的硕果,畅想着那阵阵金子般翻滚的波浪,畅想着那悠扬动听的笛声和着那金色的风金色的浪,穿透过宇宙万物,穿透过那些展望丰收喜悦人儿的心脏,那是怎样的一种美妙、快乐和幸福啊,这样想着,仿佛自己的心胸和情怀和大地融为一体,随着那一波又一波翻滚的绿浪不断地荡漾着传向那无边无际的远方。
远处隐隐约约的是一带延绵起伏的山峦,只有些大意罢了,朦胧中好似一条熟睡的巨龙,静静地躺在那遥远的天上,只等待着黎明的曙光将其唤醒舞动那天地的灵光。
我慢慢地踏着自己落在地上月光的影子,让自由的心和放飞的思想尽情地在无边的宇宙中飞越畅想,不知不觉中猛一抬头发现自己又回到学校大门,推开高大沉重的木门,校园里一片寂静,把门轻轻的关上,好像又回到令自己不安和迷茫的深宫大院,让自己的心灵和思想禁锢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这样一想,一丝谈谈的悲凉和忧郁又袭上心头,让我有一种压抑难以呼吸的艰难。
张子琦惊讶地看着讲台上的刘歌,忘了鼓掌,忘了原先他想好要说的话和接下去要讲的课,他定定地坐在那里看着她,试图想通过她那质朴、单纯的外表透视她灵魂深处的思想,通过她的朗诵,她那真切的语言,她所描绘真实的景物,她所抒发的真挚情感深深地打动他。她优美甜润的声音、她丰富细腻的情感、她字里行间所描绘的优美画面,如歌如诗般深入他的灵魂,流淌在他的眼前。但无论如何,他都无法想象,这篇优美如行云流水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章与她的年龄是那样格格不入,她是一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女,一个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她是那样的娇小,看上去是那样的稚嫩、纯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头上扎着两条小辫子,只有两根红毛线系着,那身洗得几乎发白的灰色衣服穿在那干瘦尚未完全发育的身体上显得很宽松和不得体,袖口和肘也许是经常坐桌子写字看书的缘故,早已磨破,只用一些歪歪扭扭的线缝着补丁,瘦削而又有一些发白的脸色,看上去好像是营养不良的样子,只有那双水灵灵的美丽双眼,和那笔直高挺的鼻梁,无处不透视出她的聪慧和秀美。
当他第一次接触到这班学生时给他的第一印象是他们都是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年,他真没想象到她的内心竟有如此多的忧伤和彷徨不安,平常他发现她经常形单孤影,有一些不合群,她不喜欢和班上的同学嬉戏打闹,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沉思者,他常想也许是因为贫穷让她在这些“高干子弟”面目前感到自卑而离群,但今天他看到她的思想远远超出她的同龄人,也许是生活上的艰辛让她变得是那样的早熟,让她过早过多地阅历了生活的苦难,体味了人间的酸甜苦辣。看着讲台上的刘歌,不知道为什么张子琦的心里隐隐感到一种伤痛和怜惜,也许是出于老师对人才爱惜的天性和本能,他开始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把她培养成才,因为,他在她的文章里看到了她在文学上显露出来的天赋,他似乎看到了中国文坛上又诞生了一颗新星,无论如何,他心甘情愿用自己心血铸造的人梯,让她登上知识的殿堂,他发誓一定要引领她跨进大学的门槛,让她得到更多机会学习,让她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
第二天,张子琦把她获奖的文章工工整整地用毛笔字写成墙报张贴在学校的《教育园地》墙上,顿时引起全校轰动,在那知识倍受崇拜和尊重的年代,就连那些平时高傲无比的师范生,也不得不刮目相看,整天跟在刘歌的背后,好像发现什么怪才似的。班上的同学也开始用另一种尊敬崇拜的目光注意她,如果说平时对她的尊重,多少是因为她学习成绩好当上班长,再者害怕她在班主任面前打小报告,而现在对她的尊重完完全全是发自内心的,尤其是她的同桌王新,从前他因为自己是教育局长的儿子多少都看不惯这位来自乡下穿着朴素穷酸样的她,而现在,他看到了她身上知识的闪光点,似乎看到她的未来描绘出灿烂的前景,他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于他发现平常整天一身蓝色和灰色衣服轮换着穿显得寒酸不雅的“丑小鸭”,现在突然间变得人见人爱的“白天鹅”,无论是那门功课的老师都夸她,而她学习更加努力、刻苦,每次考试都是冠军,在初中的三年里,唯有她是年级全能三连冠。王新开始喜欢上她,不时地想找些茬和她搭讪,而她还是像平常那样,如果是学习上的问题,她还是热心地帮助他,但其它的话题,她还是冷冷地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