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刃立,暗雾飘然。
夜三更,山林外,一片静谧,满天萧索。
那个黑影转过身来,微微一笑,箫生心中莫名地一颤,握着寒箫的手也不自禁沁出汗来。他定了定神,向那黑影走去。
“前辈莫非早知晚辈会来?”
那黑影正是日间老者,飞龙氏在天。
那老者没有回答,只是又回过身子,轻轻笑了声,仍旧面对着前方无边崖底,黑暗霄汉。箫生心中虽有甚多不解,却也一时纷纭,无从说起,便也只好与飞龙氏并肩站立,负手面向前方虚空。
夜风鼓舞,吹的两人衣衫猎猎舞动,两个人就这样保持默然,静静立在绝壁崖边,夜仍是那么地静,仿佛吞噬的咽喉,深深谧谧。
良久,箫生沉声道:“前辈…”欲言又止。
飞龙氏捻须道:“你是心有疑惑,想要询问于老夫罢!”
箫生不语,飞龙氏看了看他,微微一笑道:“这箫你一直带在身旁么?”
箫生将箫提起,眼中涌现关爱之色,手指轻轻拂过箫身,每一个箫孔都是那样熟悉。
“寒箫是唯一日夜陪伴与晚辈之物,又是师父他老人家唯一留下的事物,晚辈又怎舍得片刻离身!”
飞龙氏点了点头,道:“你是逍遥门下,你师父应该就是四海狂箫燕长歌吧!当年神洲四方魔门夷蛮四起,近犯中原,祸乱天下,燕长歌独挑欢兜七魔,鬼方五帝,大灭魔门气焰,那份豪情,便是老夫也是极敬佩的,可惜…”说到这里,飞龙氏低低叹了一声。
箫生神情蓦地激动起来,向飞龙氏道:“前辈莫非知道我师父的事?那么师父去向前辈定然知情了,还望前辈示下!”声音急切,竟然连语气也有些颤抖。
他师父燕长歌在箫生幼年时突然离去,之后化内外便风云四起,魔门势力更是一撅不振,然而燕长歌却再也没有回来,箫生当时尚然年幼,每日握着寒箫在山前等待,却始终不见燕长歌回来,数年下来终于死心,后来箫生出山,成为无禄斥侯,亦是时刻不忘查访当年旧事,以期能有一星半点的消息,哪知,许多年过去,他师父燕长歌仍杳无音讯,仿佛刹那间从世间消失,令箫生不解的却是,化内外却从来没有关于他师父死去的消息。因此,这一段谜始终让箫生心有不安。此时,忽然有人对当年往事知晓,他如何不激动。
飞龙氏看他急切,暗叹一声,道:“老夫早已不问世事,当年往事也只是道听途说罢了!”
箫生闻言不禁丧气,想到消息又是成空,师父音讯不知又得等到哪年哪月,心中蓦地一紧,酸楚涌上。
飞龙氏顿了顿又道:“不过,老夫却听说,燕长歌最后出现的地方和逍遥门创派之祖无名氏最后所在是一样的。”
“昆仑山,弱水畔,逍遥镇?”
飞龙氏缓缓摇头道:“非也,是帝都长安!”
“长安?”箫生惊道!既是繁华之所,却又为何没有消息,这其中缘委,只怕非比寻常。
箫生方入沉思,飞龙氏又道:“很多事还得你自己去探寻,旁人也帮不了你的。”
箫生不明所以,只好应道:“是,晚辈知道了。”
飞龙氏顿了顿,将寒箫从箫生手中拿过,左右看了看,道:“箫是好箫,你以为是它终日陪伴于你,却不知,也是你日夜陪伴于它呀!”
箫生闻言不解,揖道:“晚辈愚顿,不明前辈何意?”
飞龙氏霍然转身,直面箫生,星黑的眸子精光闪现,凌厉如刀,箫生被看的生疼,却难移动半分,目光不自主地看向飞龙氏。
“太史箫吟,凡歌宸降。有些命运,是由不得自己的!当你真正唤醒这太史箫,太史箫亦自然会唤醒你,到时,你的征途便也不再是你自己的了!”
箫生越听越是迷离,喃喃道:“太史箫?”眼睛缓缓抚过寒箫,看着飞龙氏。
飞龙氏收敛精光,眸中又映现老者慈祥,仿佛看着孩子一样,向箫生道:“你终究会明白的,又何必急在一时。”
箫生忽然心中一动,曾几何时,好像也有一个人有这似曾相识之语,是了,拓跋期!
为何他们都会有这莫名奇妙之言,难道自己当真逃脱不了他们口中所谓的命数?一念及此,只觉前方幽暗深冷,仿佛一个巨黑大口横艮面前,一不留神便被吞噬。箫生不禁打个寒颤。好在他本性乐天潇洒,不为世事所拘,转念又道,既是命数,也是天意所为,我便庸人扰之,也是无用,倒不如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念及此处,心情又好了起来,思绪飘洒,嘴角不觉弯起一个弧线。
飞龙氏见箫生转眼已回复情绪,更是露出笑意,不禁点头暗赞,燕长歌的徒弟自然不会多么胧胞!
箫生想了一会,突然看着飞龙氏默然不语,眉目疑皱。这老者见识非凡,加诸远离世事,绝非普通之辈,联想到山中异样之景,心中疑虑更甚。飞龙氏也看着箫生,微笑不语。
箫生神思飞转,他一向自负见识,如今却对这老者丝毫看不透,只好问道:“前辈,晚辈斗胆请教,不知前辈是何来历,对万事竟了然于心?”
飞龙氏闻言忽然一窒,身子蓦地微微颤抖起来,他深深呼吸,似要平静,但越是这样,却颤抖的越是厉害。箫生心中大惊,眼前老者不论胸中见识还是修为俱是深不可测,如今却被自己一句话激动如此,不禁心下忐忑,然而疑虑却是更甚。
过了一会儿,飞龙氏终于平复心情,目中神思飞扬,远涉古今,幽幽如隧道般。只听他道:“老夫给你讲个故事吧!”不等箫生应答,飞龙氏已自幽幽一叹,说了起来。
“太古时候,大地本非如今模样,那时,天下有很多种族共生同长,飞禽走兽亦自成种族,与人类分庭抗礼,而尤以荒外龙族,北极龟族,南玄凰族,西方虎族和中州狐族最为强盛,众族混杂,偶有冲突,一时虽然纷乱复杂,却也不失为大荒盛世。”
“直到伏羲大帝时,情况才得到改观。传说伏羲大帝上承天命,应运而生,得女娲神上指点,推演八卦,演绎天象地理,穷究天道,人类竟因此而实力大增,一跃成为众灵之长!”
箫生听到此处,心中惊讶万分,他虽亦知伏羲氏之传说,但所谓众灵类同生共存,他却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不过看飞龙氏双眼垂迷,一副怀古追思之情,却也不似做伪。
“然而人类真正成为大荒万灵之王却是因为另一件事,当时伏羲大帝得证天道,游历四方,到得荒外龙族的行龙岛时,恰遇龙族内乱,伏羲大帝不忍偌大龙族纷争自残,便以一己之力力敌龙族三十三龙将,终平祸乱,龙族一向忠服勇力,因而竟臣服于伏羲大帝,从此龙族九氏隶属人族,大荒之内,人族再无敌手。”
“然而好景不长,伏羲大帝升仙以后,大荒重又四分五裂,叛乱四起,战火不断,却都赖龙族勇猛,帮助人族将战火一再压了下去,如此又过了许多年。”
“直到两千多年前,有一日忽然天象异变,夜里霞霓万紫,红光满天,人族竟同时诞下两个圣人来!”
说到圣人二字,飞龙氏又是微微一颤。箫生转念一想,两千多年前…两个圣人…忽而福至心灵,精光一闪,不可思议道:“莫非…莫非那两个圣人便是炎黄二帝?”
“不错,正是后来的黄帝轩辕氏,公孙归藏,和炎帝神农氏,连山石年。”
“自从这两人降生,人族年年风调雨顺,实力渐增,便是没有荒外龙族,人族亦已不再忌惮其他蛮夷诸族。炎黄二帝后来分别掌管姜水姬水一带,渐渐德服四方,声威大振!大荒其他各异族恐慌之下,竟然结为同盟,号为九黎,一代魔王蚩尤为首,方才与人族重新不相上下,甚至渐有取而代之之意。炎帝察觉,便与黄帝结为同盟,并结龙族之师,与九黎族展开大战!”
箫生越听越觉骇人听闻,飞龙氏口中所言竟与世所相传的神话传说相去甚远,更何况,这几千年前的传说又与飞龙氏有什么相干,他心下疑惑,只有继续听下去。
飞龙氏仿佛深深陷入回忆,对身旁一切皆无所感,只静静诉说着这一段逝去千年的秘闻。
“炎黄与龙族联军与九黎众族大大小小几十次战役,终于将九黎打败,围在涿鹿之野,展开决战,那一战是惊天动地,鬼哭神号,人族与龙族无数战士永远化为了大地的一部分,九黎部落多为禽族兽灵,也是尸骨如山,大雨下了三天三夜,整个涿鹿之野尽被血水染成尽赤。不过最后,黄帝终于将魔王蚩尤打败,却无法将之杀死,只好集全族之力,将之封印,九黎部落因而瓦解,被炎黄部落收伏,于是,整个大荒竟然前所未有地现出一统之势,大荒众族因此奉黄帝公孙归藏为大荒神帝,而以炎帝为赤炎南帝。大荒众族变迁融合,渐成一体。”
说到这里,飞龙氏忽然止住,闭上眼睛,沉默不语,过了好长时间,方才吐出一息,接道:“原本大荒一统,已是至好结局,哪知,轩辕黄帝公孙归藏竟仍不甚满意,以为非万世之策,竟然暗中修炼伏羲神法,熔炼神器,竟然炼成九件绝世神器出来!”
“他召大荒各族毕集云梦大泽,以示神器,待得荒外龙族和荒内人族之外九黎并其他大小共五十五族齐至,他竟然在瞬息之间,以九大神器施展炼神**,将那五十五族灵气神脉尽数封印,全然变成了普通废人,一身灵力尽消!这还不止,他竟然转手又用“困龙阙”神法以神器“重阳鼎”为媒,对龙族九氏施展咒法,妄图将龙族也变为如九黎众族一般,哼,好在苍天有眼,龙族本荒外之族,寿命千年,灵力感天地而生,变化无穷,他虽施以毒术,却也只伤了龙族根基,无法尽数将龙族弱化,天地昭昭,毕竟不由一人之力!”
箫生瞧他激愤,已隐隐猜到一些原由,当下向飞龙氏试探问道:“敢问前辈,龙族九氏都是哪些?”
飞龙氏稍一停顿,慢慢道:“潜龙氏勿用,飞龙氏在天,见龙氏在田,降龙氏不悔,水龙氏刍游,青龙氏霄干,白龙氏逾马,黑龙氏无天,黄龙氏华夏。”
箫生暗道果然,但心中却是惊滔骇浪,奔腾不已。这一切事情,早出常理之外,若非箫生阅历深厚,所见奇闻佚事不少,定也绝难接受。箫生理了理思路,道:“前辈莫非便是飞龙氏在天?”
飞龙氏不语,只在黑暗中微微点头,叹息一声。
箫生暗想,若眼前这老者所言当真,那么千年来所传之说岂非尽虚,掩盖其本来真容。想到龙族竟然不为黄帝“困龙阙”神法所害,箫生忍不住又问道:“既然龙族未受大害,那后来如何了?”
飞龙氏道:“后来黄帝大封天下各族,将九黎各大族分封为一方灵兽,我龙族自然拒不受封,虽然龙族为公孙归藏所背弃,但伏羲大帝之恩却是我龙族所不敢忘的,既然黄帝无情,那我龙族又何苦为他效力,却不想我龙族虽远赴荒外行龙岛,黄帝却仍不肯放过,时常有屠龙勇士前来偷袭暗猎,到得最后,我们也不得不离开行龙岛,隐居尘世!”
箫生闻此,念及史上多有屠龙之事,想来恐也非虚,忽而又想到一事,不由又问道:“如此说来,那史上所传青龙受封四灵中的东方之灵和黄帝乘黄龙升仙两事当是后人虚造的了?”
飞龙氏却又叹道:“这两件事却又都是真的!”不知为何,他却有些恨恨之意。
“龙族被天下所弃,青龙氏霄干不甘如此,却又无力改变,便成了我龙族万年来首个叛徒,私下脱离龙族,受了那黄帝敕封!”
“那黄龙氏呢?难道也…”
“不,黄龙华夏在我龙族九氏中最为忠义仁厚,也是唯一一个连公孙归藏也另眼相看之人。当时,黄帝炼丹补法,欲得道升天,却无生灵自然灵力为引,他将那天下万灵俱用神器施法摄掉本灵,也是他的造化,而普天之下也只有我龙族一脉仍有自然本灵,可通天地造化。”
“为免我龙族终日惶惶不可见世,黄龙华夏竟然力排众议,与黄帝立成条约,黄龙助他得道升仙,他也赦我龙族自由不再追封!”
箫生忍不住道:“然后黄帝便乘黄龙一同升仙了?”
飞龙氏哭笑一声,摇头道:“若有这等好事,我们也不必竭力劝阻于他了。触发自身自然本灵,引人升仙,乃灵族最上乘仙法,但是施法者却会灵散识消,从此魂离三界,道脱轮回!”
箫生心中一紧,魂离三界,道脱轮回,说白了也就是所谓魂飞魄散,不得超生。他不禁对这黄龙氏生出敬佩之意,想来人族后来与九黎诸部融合,自称华夏,亦非偶然。
飞龙氏默然叹息半晌,忽然回过头来,紧紧看着箫生,目中神色变化万端,眸中凌厉之光复现,右手自袖中忽然电闪而出,扼在箫生脖颈上。变乱陡生,箫生不明其然,呼吸被窒,脸憋的通红,却挣扎不得,只奋力挤出一句。
“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