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在尧帝70岁的时候上台,而尧帝给舜帝的主要任务,就是重建道德。同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消除水患。在消除水患上面,舜没有完全完成任务,但消除了鲧治水留下的隐患,这一点已经加分。更加重要的是,舜大刀阔斧进行的道德重建和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效。原本想起来作乱的部分诸侯,要么被舜镇压了,要么根本就不敢出头。而舜的背后还有东夷族等强大部落的支持。舜帝的作为让尧帝完全放心。二十年之后,尧帝终于完成了他的夙愿,将帝位正式传给舜帝,自己退居二线安享晚年。尧舜共治的时代表面上结束了,舜帝的时代正式来临。但尧帝此后还活了八年,这八年之中,尧帝的影响还在。
尧帝死后,百姓都很哀痛,仿佛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传说中也第一次出现了国丧,整整三年的时间,国内听不见音乐的声音,大家都以此来纪念尧帝。
前面说过,尧帝的本家兄弟放齐曾经劝尧帝立自己的儿子丹朱为君主,但尧帝没有答应。事情过后,曾经有大臣告诉尧帝,丹朱因为尧帝没有立他为君主,心里闷闷不乐。尧帝告诉这些大臣,丹朱做不成君主,只是丹朱一个人不快乐。而如果他让丹朱做了君主,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不会快乐了。尧帝说他绝不会为了丹朱一个人的快乐而让天下的老百姓都不快乐。
尧帝的回答说明,从始至终,他都是一个脊梁式的知识分子,他的热血日夜都在沸腾,他希望用自己的热血来浇灌普天之下老百姓的心田和生活。但不幸的是,偏偏在他的时代,上天要降下两次大规模的天灾,让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忍受了疾苦。在天灾面前,尧帝非常痛苦,他不是因为自己身受天灾而痛苦,而是因为普天之下的老百姓都身受天灾而痛苦。
在尧帝的时代,天灾夺去了大半民众的生命,上古的典籍全都丢失,无论是哪一点,对于尧帝这样热血的知识分子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哀痛。而尧帝没有被哀痛击倒,在他的带领之下,经过舜帝的帮助,一个强大的国家再次屹立在高山之巅,这是对尧帝最好的礼赞。
不过,从尧帝要为自己不立丹朱进行解释这件事情上面,已经说明当时的政治传统,已经逐渐走向家天下了,这个潮流已经不可抗拒。尧的禅让,相对此前逐渐形成的传统来说,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异类。此前的黄帝列朝,要么传儿子,要么传兄弟,要么传侄子,已经具有了家天下的雏形。此后尧舜的禅让,不过是原始的部落首领选举制在黄帝列朝划出的最后两个漂亮的音符。而这两个音符已经声音嘶哑了。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印证了这个潮流。尧帝死了之后,居丧满三年,舜帝将帝位让给丹朱,自己到南河之南隐居。这说明在舜帝看来,父死子继也已经几乎成为一个传统,他已经必须尊重这个传统了。
不过,丹朱的“不肖”延缓了家天下的进程。由于舜帝在此前已经积聚了二十八年的人气,普天之下无论诸侯还是老百姓,都已经习惯了舜帝成为君主。所以南河之南成为新的都城,诸侯都到新的都城进行朝拜,而很少有人去理丹朱。老百姓出现争执,也不到丹朱那里打官司,直接跑到新的都城请舜帝裁断。民间的歌谣中,到处都是讴歌舜帝的歌声,却没有哪首歌谣去歌唱丹朱。舜帝不得不感叹“天意”,最终重新接受了君主之位。
其实我想,这中间也应该有丹朱的意思在内。当初尧考验舜的时候,不但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还让九个儿子跟舜一起居住。结果不仅两个女儿在婆家待人有礼,就连他的九个儿子,在舜的影响下也更为和睦了。丹朱当时应该在这九个兄弟之中,正是舜这样的民间道德高人影响了他的人生观,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做君主就得像尧舜那样。经过差不多三十年的时间之后,丹朱这时候也已经至少是半百老人,如果他还要去跟舜争权夺利,那是一定不可能的。而丹朱这时候最可能做的事情,就是派人快点将舜帝找回来,好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让国家变得更好,以尽自己做儿子的孝心。
也有传说认为尧帝本来是不愿传位给舜,想传位给丹朱的。这个传说认为,舜千方百计谋夺尧的江山,故意让尧将丹朱封到远方。后来舜囚禁了尧帝,还对外封锁消息,不让丹朱见尧帝,最终逼迫尧帝禅位给他。
不过在我看来,这个传说并不可信。因为正如我在前面所说,舜帝没有后代成为后来强大王朝的君主,对于舜帝的历史,谁也没有义务将他抹白。相反,舜帝之后,紧接着就是大禹以及他的儿子夏启开启的家天下的夏朝。夏启对于舜帝,有两点是不能容忍的:第一,夏启的祖父鲧是舜帝杀死的。第二,舜帝的存在严重挑战了夏启家天下的合法性,无论是尧禅让给舜,还是舜禅让给大禹,都是原始部落选举制最后两个高亢的音符,闪烁着强大的道德光辉。无论哪个理由,都足以让夏启对舜帝进行抹黑。
而夏启抹黑舜帝的结果,不仅抹黑了舜帝,更严重的结果是抹黑了丹朱。正是因为夏启将原本如兄弟一样的舜和丹朱描述为对立双方,所以在此后有关舜和丹朱的传说中,要么是舜无耻,要么是丹朱“不肖”,总有一个是坏人。而历史的真实,最有可能的结果,却是这两个人都非常贤明。
这种被夏启抹黑的传说,后来被柏杨先生所采用,借以用来证明他的“酱缸”说。按照柏杨先生这样一考证,中国人似乎从古以来就很“丑陋”。这是柏杨先生的误解。这个世界之上,无论哪个民族,都不可能生来就很“丑陋”,同样也不可能生来就很“善良”。但我们最不能忘记的,就是那些在人类从“丑陋”走向“善良”过程中不能代替的道德先贤。每一个道德先贤都必然被“丑陋者”所诟病,因为道德让他们的“丑陋”无所遁形,所以他们要千方百计抹**德先贤,以使他们的“丑陋”比道德更加“合法”。这是自夏启以来无数的“丑陋者”所最爱干的事情。
当然,舜帝之所以被抹黑,也并不全是夏启的责任。因为舜帝所继承的黄帝列朝道德,还有两个重要的敌人:驩兕共工旧道德集团;三苗族。传说中只记载了这两个政治集团和鲧政治集团在博弈中最终失败的信息,而对这场政治博弈的过程记载并不详细。只在被夏启歪曲的传说中,提到丹朱曾经带领三苗族攻打舜帝。上面说过,这是夏启的抹黑,不仅抹黑舜,也抹黑丹朱。所以丹朱是不会做这事的。但三苗族跟舜帝的战争,却有可能实有其事。甚至舜帝跟驩兕共工和鲧的纠葛,恐怕也同样意味着战争。
在当时道德因为天灾而两极分化的情况之下,通过战争来最终分出胜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按照常理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通过战争来决出胜负,双方没有妥协的余地。战争的结果,是代表草根利益和黄帝列朝道德的舜帝打败了三大贵族政治集团,保卫了黄帝列朝的胜利果实,实现了“尧舜中兴”。
但现实的战争结束,文化的战争却并没有就此结束。三大贵族政治集团被流放之后,恐怕并没有吸取教训,依旧在流放地试图兴风作浪。后来舜帝采用杀鸡儆猴的办法,杀死了黄帝族的内鬼鲧,从而对其他两大贵族政治集团起到了震慑作用。两大贵族政治集团就此死心,不再武装夺权,转而进行文化上的歪曲。于是有关舜帝的黑幕传说也就就此得到流传。
相比之下,不仅舜的后人没有机会歪曲事实,就连舜本人也没有歪曲的必要。因为三大贵族政治集团的失败,本身就是因为反对黄帝列朝的新道德,舜帝只需要照实说话,知识分子和百姓自然知道谁是谁非。而且大禹作为鲧的儿子不但受到舜的重用还得以被舜传位,这件事本身就说明舜跟这些人没有私仇。从舜的人格特征来说,他也犯不着去污蔑这些人。
同样,尧帝作为一个热血的脊梁型知识分子,是当时著名的“蒲衣学派”的成员,他更不可能刻意培养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而不顾受到诸侯拥戴的舜的感受。大洪水之后,面对道德败坏的现实,尧帝更不可能做出这种出格的事情。而尧帝评价丹朱的那句话,更是成为千古的名言,让今天所有读到这句话的人都不由热血沸腾,这也正像是热血的尧帝才能说出的话。
至于丹朱,小时候的顽劣和不成熟并不影响他长大后成为贤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传说中丹朱是独步天下的围棋高手。以他那样的棋艺,在如棋的人生之中,不可能看不出他跟舜帝在治国上面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同样,在他如炬的目光之中,他也不可能不会看出,在当时的天下,根本就不可能没有舜帝。除了舜帝,根本就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彻底将国家带出洪水之后的困境,更不可能重新回到洪水之前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