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结束是每次阶段学习结束时最没有矫情色彩的,他们似乎从来没有认识到结束意味着什么,或许是他们并不在乎这次结束会给以后带来什么影响,事实上也的确没有给以后带来任何影响,小学的感情很淡很淡,就算等你功成名就的时候,你也不会把小学同学拉过来听你显摆,有很好的原因是因为时间跨度太大了,也有一点是因为小学时候的感情不一定能称的上感情,那会的认识和刚开始接触爱情一样,总觉得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找呗。他们也永远在忙于看着远方,也就绝情的抛下了这一切。
泽晨的小学生涯结束和很多人一样,没有互相留言祝福写在一本本子上,事实上在他看来这种行为非常的幼稚,而且说实话大家也都是一时的行为举动,一离开谁知道本子有没有扔到垃圾桶里面呢,小学时候没有被这种行为把情感约束在本子里,因为那会还没出现这种纪念形式,没有拥抱,也没有离别赠言,甚至连话都没说,大家都是一下子都散了,估计还以为过几天都还会在一起上课,是的,在那个地方来说这种可能性太大了,只要你不出远门,你是铁定还会和这群人遇到的,直到你不想遇到为止,拍过一张毕业照,泽晨后来翻出来过,打扫卫生的时候,它和很多毕业照的命运一样,被扔到了垃圾桶里而且没有被期望得到主人的一丝眷顾重新被拾起来。那张毕业照实在是太丑了,泽晨后来这么感慨,从摄影艺术的角度来说,那张绝对属于写实的乡村田园风格的巅峰之作,将人物刻画的相当的稚气和可笑,除了上面有那么一两个虽然古朴但是还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存在。泽晨没有做那种把照片扣下来这种无聊的事情,因为很多事情和他无关了。
之前倒是没有想到会去县城上学,也不是视野太小不敢想,泽晨是属于那种没有得到之前都不会做任何预测那种人,很长的一段时间在等成绩,事实证明那段时间和高考之后那段时间的感觉是没什么区别的,其实他心里算是有点清楚的,这次考得不怎么样,能不能上下去这么问题根本不存在,因为那会只存在你想不想上的问题,他的很多小学同学没有继续读下去不是因为能不能上,而都是自己不想上放弃了。泽晨没有想过上不上的问题,至少那会他的心里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很坚定。最后等到的是一个不理想的成绩。没有过多的失望,静静的等待着家里的决定,后来家里给过三个选择,三个不同学校的选择,他还是选择了那个最远的也是最好的那个初中,三点诱惑力,一、很出名,很好。二、离家很远可以住宿。三、说是升高中是包的,可以直接去他的高中部上,高中部也是他们那个县最好的。去这个地方之前他没有做任何准备,很现实,他从小到大一直在村子里长大,没有出过除了附近集市之外的远门,他开始变得非常的憧憬,他觉得这次的决定会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会给他的单调生活带来一点亮色,于是就这样想了一个多月开始迎接初中的开始。期间去过很同学家里玩,待过时间最长的一个伙伴家夸张到可以说是白天都在那,那算是泽晨最后见到的小学伙伴了,腻在一起玩过很长时间的游戏机,而且还经常买些小鞭炮去小伙伴家玩,期间也因为骑车不慎两个人掉到河里差点都淹死了,也互相说过一些以后还是最好的朋友这种煽情的话,包括最后怂恿泽晨打电话给那个小女生去告别什么的,所有的回忆都定格在那段时期了,也是泽晨小学时期故事的一个结束,倒是也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物出现在他的生活里,比如小学时候一直和他争抢班长职位,争抢学习排名,争抢表现机会的小伙伴,后来也在泽晨的学生生涯中出现过,很平淡的莞尔一笑,因为那会泽晨已经非常不在乎学习这类东西了。还出想过十几年之后还联系到泽晨的小学女同学,写了一封非常感人的表白信,讲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关于一个女生如何用尽十几年的时光去暗恋一个男孩子的故事,期间夹杂着命运的老天的不公平和机遇的弄人,泽晨对于这个闯进自己生活的小学伙伴措手不及,花了一段时间算是想起来那是一个怎样的人,大体知道小女生的爸爸和晨爸算是同学,小女生为了感动泽晨每个节日都会发来一条祝福的短信,会在生日的时候送上一份祝福,很多时候不是他不愿意接受,而是没有交集的两个人永远都不会因为感动走在一起。之后小学的回忆彻底在泽晨的脑子里成了一块过期的奶油蛋糕,他也不再关心那些小伙伴们最后都干了些什么,也只有在偶尔回忆的时候想一想按照他的理论这些人会干些什么。那只是一个玩笑。
你很多时候应该学会感恩,感谢有那么一群人在你的生命里走来走去,也感谢有那么几个人在你的生命里跑来跑去,不管你把那些人分类成走来走去的那种,把哪些人分类成跑来跑去的那种,你都要学着去感谢别人,泽晨非常的感谢小学那么多年一直照顾他的那一对老人,直到现在每年回老家都会记得买点东西去看看,有些东西成为了一种习惯之后你才明白那就是爱,因为不是每样东西都能在一个人的大脑里成为一种习惯,感谢陪伴他很多年的小伙伴,感谢童年的一些玩伴,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变了,但是至少在那个时期泽晨觉得他们对自己没变,泽晨非常怀念那段时光,至少他不需要去考虑谁真的想和他做朋友,谁的善意充满了心机,那会没有现在那么累。他知道回不去了,那一段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