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忧谷位于昆仑山脚下,此山正处在四国国界的交叉点,山势高耸入云,林木茂盛,常年烟雾缭绕,宛如仙境,世人传说此山乃神仙居住。四国公约规定,昆仑山不属于任何一国管辖,行人过境需绕过此山。其实,是源于此山周围的地势特点,山脚下除离忧谷可通山上之外,其余之地皆是沼泽。而离忧谷内遍布毒虫毒草,谷口瘴气环绕,等闲之人还未进入就已经毙命。对于这样一块鸡肋,任何一国国君都不愿在此耗费一兵一卒、一钱一物,长久下来,自然神秘莫测。
上官陌从昏睡中醒来已是一月之后,发现世人传说中神秘莫测的离忧谷,竟是一处世外桃源。
谷中央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良田、美池、桑竹等井然排列,正中间一条笔直大道贯穿首尾,道路两旁皆是农家小院,鸡鸣犬吠,生机盎然。险些以为误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经历了一次死亡威胁,上官陌的性子收敛了很多,除了离忧老人每天给她扎一次针,让她泡一次药浴之外,她几乎都呆在自己的房间里。
第一次她对这个重生的世界感到迷茫、恐慌。
身边没有爹爹、娘亲和哥哥,连跟在身边已经四年的桃红、柳绿也不见踪影。更没有人告诉她,为什么一觉醒来会在这样一个地方;为什么每天身体都会感到疼痛、感到彻骨的寒冷。虽然每天她所住的院子外面都会有人探头探脑;虽然每天离忧老人都会问她:“丫头,今天感觉怎么样?”;虽然每天张大婶都会安慰她:“孩子,别担心,老先生会治好你的。”她知道,别人都以为她被毒傻了,以为她害怕死。可是她完全不想解释,不想说话。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冬去春来,沉寂了一季的田野忽然就热闹了起来。当朝阳洒下第一缕光线的时候,各院的公鸡争相打鸣,仅仅一盏茶的功夫,各家小院就响起吱呀的开门声,“熊黑子,今天你家那头牛休整好了没,别又半途撩蹄子?”“放心吧,丁大哥,今天误不了活的!走!”……人们你邀我和,结伴往农田里走去,一幅热火朝天的农耕图就徐徐拉开序幕。
感受到生命的气息,上官陌今天第一次跨出房间。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家小院,坐南朝北,小院的四周围着足有两米高的围墙,高墙外排着参天的白杨和粗大的梧桐树,院子正中间是高高的井台,井口镶嵌着四块大青石,井壁外围长满嫩苔,弥漫着一股清凉,连空气都像是绿盈盈的,透明而清新。
正对院门的是五间房舍,中间是穿堂厅堂,直通后院,厅堂正中间摆着一张八仙桌,八仙桌的正后方放置了一扇山水屏风,左边墙上挂着一幅对联,上书“闲看木中门,思间心上田”。左边两间即是上官陌和张大婶的住处,右边则是饭厅和厨房。院子的两边各有两间厢房,不同的是西墙根下摆着十几盆菊花,此时正是枝繁叶茂之时,而东厢房前一棵柿子树高大粗壮。
从院门望出去,不远处正是一个荷塘,此时荷叶还未冒出头,只余一池碧波,轻翻涟漪,显得恬淡、幽静。
撵月白龙驹突然从天而降,马上少年以青玉束冠,长发似泼墨锦缎随风张扬,面庞白皙,凤眼微眯,嘴唇有一点异于常人的艳红,一身青莲绣花白袍,外罩墨绿色绒缎披风,策马奔腾而来。行至院门前,男子勒住马缰,吁了一声,撵月白龙驹蓦然人立而起,响亮长嘶,稳稳立于门前。旭日缓缓从后方升起,为少年骏马镀上一层光圈,观之炫目。
千代霁岄翻身下马,一手牵马缰,一手拍拍白龙驹的头,顺势往右边轻轻一推,白龙驹自去梧桐树下立着。一抬眼,却望见井台旁站着一个孩子,不过八九岁的样子,穿着一件紫貂毛比夹,内衬淡黄的小裙子,秋水双瞳黑白分明,端的是娇俏可爱。只是小脸苍白,于春寒料峭中,显得格外羸弱。
生命的故事,就悄然在这里翻开新的一页,如光束中飞舞的无数尘埃,镶嵌成了时光的背景,无处存留,只是静寂。
孩子静静的望着少年一步一步走近,觉得阳光也随着他的步子照进了心里,在这陌生的环境中,第一次有了心安的感觉。
越靠近孩子,少年越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呼之欲出,想抓又抓不住,想挥又挥不去。
时间仿佛停驻在这一刻……
侍婢锦书与小书童风墨到达小院,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自己主子半蹲在一个孩子的面前,眉头紧锁,眼眸正一瞬不眨盯着孩子,好像在做什么重大决定,和平日里遇到大事的表情一模一样,顿时丢下马,紧赶几步,等候主子吩咐。
可还没等他俩走近,孩子忽然双手抱臂蹲在地上瑟瑟发抖,主子脸色一变,抄起孩子就疾步向西厢房走去。
只听一声厉喝:“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滚进来!”
两人对视一眼,急忙跟上前去。
这时,张大婶提着一个大桶从厨房里走出,看到两人,欣喜的问道:“咦!锦书和风墨回来了,你们大公子呢?”
两人哪有闲工夫和她说话,只匆匆瞥了一眼,就进了西厢房。
只留张大婶怔在原地,奇怪道:“这两孩子咋跟火烧屁股似的?算了,还是先归置好三姑娘的药浴,免得一会儿又犯病了。”遂又提起大桶往左手尽头的房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