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慕容廆对崔焘说了“降为上策”的话,但实际上,慕容廆也知道,崔毖这样的人,如论如何也不可能向自己屈膝。崔毖向来以出身于百年世家而自傲,要他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蛮族首领屈膝投降,那比杀他还要难受。慕容皝前往辽西,更多的还是只图将崔毖赶走了事。而五万边军已经散尽之后的崔毖既不想死,又不愿降,那就只有走了。数日后,慕容皝率军赶到辽西郡城时,崔毖已经带着仅剩的数十骑随从,逃往高句丽了。连崔毖的背影都没见着的慕容皝只得悻悻而返。
而此时,徒河城大单于府上,慕容廆正和一干心腹谋士,商议着如何处理一件烫手的物事——在大破宇文部时,从宇文悉独官营帐之中搜到的三枚玉玺。不是帝国皇帝权威象征的传国玉玺,而是宇文部世代相传的“传族之玺”。据说宇文部的始祖名叫葛乌菟,葛乌菟的儿子中有一个叫做普回的。这个普回在一次打猎时,意外拾得了三枚玉玺,上有“皇帝玺”字样,而在当地语言中,天,称为宇,君,称为文,从此,普回便以宇文为姓,据说,这便是宇文部名称的由来。原本此说极为牵强附会,但偏偏这三枚玉玺却实实在在的在宇文部族长手中历代相传,而且如今还落入了慕容部手中。看着摆在几上的三枚玉玺,不仅形制古朴,而且铭文古奥,显然不是宇文部私下仿造的。虽然慕容部在辽东实际上等于是自立一国,而且自帝国内乱之后,帝国也早就无力顾及辽东。但无论怎么说,自从当年棘城之下一战,慕容廆向帝国奉表请降之后,慕容部名义上便是帝国的属国和臣民。慕容廆如果私下扣下这三,枚玉玺,那必然会引起部中众多华族士人的不满。今日不同往日,华族士人在辽东慕容部领地已经形成一股不小的力量,而且慕容廆还颇为倚重他们,毕竟领地内的内政、教育诸多事务,还是得依靠这些熟读典籍又通晓政务的读书人。慕容廆出兵驱逐崔毖,在他们看来或许是崔毖咎由自取,但如果私自留下这些刻着“皇帝玺”的玉玺,那则是这些对君臣名分看得极重的士人绝对无法接受的。但如果慕容廆能继续维持对帝国的忠诚,哪怕是表面的,众多士人也会继续安心为慕容部效力。除非帝国彻底崩溃,士人们失去效忠的目标,他们才会考虑选择新的效忠对象。
“就在前几日,探马传来消息,匈奴骑兵攻破永安城,愍皇帝被俘虏,匈奴王刘渊已经登基称帝,国号为汉”慕容廆轻轻地敲着几案“国破君辱,臣子之羞,可惜我慕容部实力微弱,无法起兵为死难的昭惠帝和昭文帝复仇,重塑山河”说到此处,慕容廆声音越发悲沧。
“大单于对帝国的忠诚天日可鉴,如今虽然都阳和永安两都陷落,愍皇帝被俘,但帝国皇室一天未灭,帝国便一息尚存。只要帝国各地重臣都能如大单于这般,对帝国忠心不二,力图恢复,那灭匈奴,复两都,再造河山都是早晚可期”堂下一名老者抚着颌下长须道。此老名封释,本是幽州白河郡望族,但战乱之后,幽州在王浚治下,日渐式微,匈奴刘渊麾下大将石勒又统帅大军,据有青州,虎视幽州。封释不得已之下,只得举族迁来辽东,慕容廆一见之下,大为钦佩,多方延揽,聘为府上长史,倚为左膀右臂。此老也感念慕容廆的礼遇,命自己的儿子和孙子皆效力于慕容廆帐下,可以说是将封氏一族荣辱系于慕容部了。只是此老极重名分,只把司马氏看作皇室正统,余者皆为乱臣贼子。之所以举族效力于慕容部,也是看在慕容廆对帝国从无不臣之心或是不臣之举。
“封老所言甚是。刘渊虽然凶暴,但匈奴人口不过五百余万,堪战之士也不过六七十万,如今虽占据雍、徐、并、兖、豫、冀等六州以及两都之地,但六州人口几近万万,匈奴既要守卫六州之地,防备我华族起兵抗击,又想要开疆扩土,如今兵力已经压榨至极限,势成强弩之末。待其虚弱之时,只要有志士攘臂一呼,树起义旗,旌麾所指,匈奴必然灰飞烟灭。大单于雄才大略,正其人也!”另外一位长史裴嶷也赞成道。裴嶷出身河东士族,也因避乱来到辽东。此人极富谋略,而且为人方正清廉,在府中颇受敬重。
“在下昨日接到家兄自建康传来的书信,前不久,果亲王司马睿奉命统领江南五州之地,已经渡江驻跸建康。如今司马氏皇族只余下果亲王这一位直系血脉的亲王,而且奉命统领江南,位高权重,能继承帝位者,也唯有果亲王一人而已。大单于不如派人将这三枚玉玺泛海送往建康。一来昭显大单于尽忠王室,劳苦功高;二来若能得一纸诏书,那大单于从此便可以名正言顺统领辽东、辽西之地”参军阳耽,本是江南人士,只因在青州为官,战乱一起,也只得逃到辽东,投入慕容部。如今大江以北诸多州郡虽然处处烽烟,但江南之地尚还安宁,华族造船之术高超,常有江南的大船泛海而来,到辽东打探北方消息。阳耽家族在江南扬州,与家中常有书信往来,因此对江南情形颇为熟悉。
众人说到此处,都停了下来,直望着堂上的慕容廆。慕容廆自然也明白众人的意思,无论是封释强调帝国正统,还是宋嶷将自己捧为挽救帝国的英雄,还是阳耽阐明形势,都是要告诉自己,慕容部既非华族,也非皇室,作为一方蛮族领主,只有效忠帝国皇室,才有出路,才能得到辽东众多华族士人效力。
虽然心中不快,但慕容廆依旧微笑着点头说道“众位所言甚是,如今既然果亲王尚在江南,那皇位便非果亲王莫属。我慕容部受皇室大恩,如今自然要效忠新皇,这三枚玉玺自然也要送往建康,献与新皇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