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有个不周山,因山高而不合而得名,山上草木茂盛,古树林立,常年蔽天遮月,时常猛兽出没,夜幕降临更是鬼哭狼嚎。
不周山下有个小村庄叫共工村,这共工村名字还有一个来历,据传说,上古时代,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长留山一带,南到乐游山以南,西到天山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都是他统治的地城。倾项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他的部落在阴山脚下,传说他是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受到了部落人民的爱戴。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把下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
他以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部落的人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共工氏驾起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霎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天地之间发生巨变,天空中,日月星辰都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
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系着大地的绳子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部落人们的尊敬。在他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部落人们尊称他们为“苍天后土在上“,在不周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重新建了个村子来纪念共工氏的英勇取名叫共工村。
如今的共工村已不是当年热闹非凡地共工村,因山上树木过于茂盛,山脚下的村子一天时间,唯有中午太阳当空时才能照进微弱的阳光,加上晚上时常猛兽下山来滋扰村民。村里的村民已大部分举家搬到了千里外的轩辕山脚下。唯有老宋一家还未搬离,老宋是一个老樵夫50多岁,无妻无子一个人生活在共工村里,靠着上不周山砍柴卖钱,也不至于温饱不济。本打算月底搬到轩辕山脚下与村民团聚。
夜慢慢地在不周山拉开了序幕,宋老汉背着干柴走在不周山的小山径上,脚步蹒跚地的往山下走去,小径地野花给他的脚带起了一个波浪,随着他往前的脚步,那波浪一层层的跟在他的后面。
宋老汉擦了下脸上滴下的汗水,抬头望了望,参天的古树,透过茂密地树叶,从缝隙里可以看到天上黑云密布如同洒在纸上的泼墨。他加快了脚步,那野花的波浪变成了潮水一般,急急地往前面涌去,又如草丛下面有蛇飞速的爬过,荡起了一连串的波浪。
山脚下,几间小茅屋呆立在山窝中间,中间的小茅屋的屋顶还新彻了些茅草,四周的小茅屋破旧不堪,已年久无人居住。
宋老汉背着干柴放在中间地小茅屋前面,把腰间的柴刀拿了下来放在干柴的边上。打开大门推了进去,里面十分简陋,一张小床,一个小破桌子,桌子上一个缺了角的水壶,还有一个涂上了一层污垢地茶杯。宋老汉提了水壶绕到了屋子的后面,那里有个简易地火灶。宋老汉忙碌地准备晚饭。
晚饭过后,天还是黑黑的,其实平时也是黑黑地,因为月亮都给树木躲起来了。一点风都没有,山脚下草丛里有几个发光地东西,在那里晃来晃去。那是野狼地眼睛,在黑夜里闪闪发光。宋老汉把灯笼点上挂在了茅屋前面,那摇晃地亮光不敢上前,在茅屋四周徘徊着。
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所以宋老汉不去理会那些东西,关上了大门上床睡觉。
睡到夜里,汗水把他浇了起来,衣服黏黏地贴在身上好不舒服,老宋摸黑起床坐在凳子上,点起旁边的油灯,一下子屋里慢慢地亮了起来。望着大门缝隙里的黑暗,想必屋外的灯笼已熄掉了,宋老汉怔怔发起呆来。
不知出神多久屋子里的灯光慢慢地摇晃起来,屋内顿时忽暗忽明,宋老汉用手拿起火折子挑了挑灯芯,屋子又亮了起来。
屋外沙沙声,宋老汉用耳朵静听外面的动静,是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没听到野兽地嚎叫声,平时正是野兽出没的时候,今天晚上有点不同,心里莫名地不安起来,又不知道不安什么,又慢慢地陷入了发呆中。
一声闷雷把宋老汉惊吓地跳了起来,宋老汉走到大门边上耳朵贴着细听起外面的动静,外面还是风吹过树叶地沙沙声。不过那声音比以往更加急促更加大声。
又一声闷雷砸了下来,宋老汉跳了起来,快步走到床边坐在床沿上。屋子的茅草“嗖嗖”作响,狂风从门的缝隙里吹了进来,把油灯一下子扑灭了,屋里一下子暗了下来。宋老汉心里害怕地发毛,这样的天气还从没遇到过,不由得祈祷快点天亮。
这时门缝里一闪一闪地亮了起来,跟雷鸣声相呼应着,宋老汉想走到门前透过门缝看下外面的情况,可是脚不由自主的抖了起来,迈不开步子。
不知道雷鸣声跟闪电持续了多久,慢慢地听到了一声声怒吼声仿佛在屋子的上方咆哮着,宋老汉抓过旁边的破被子把自己包裹了起来。露出一双惊诧地眼睛,那眼睛随着那闪电一明一暗地闪动着。
慢慢地那雷鸣声盖过了怒吼声,仔细听,可以听到一声声地哀鸣声,那声音听着如鬼哭狼嚎,有如婴儿哭泣,不时犹如铜盘敲打的声音。宋老汉心里也敲打铜锣一般,怦跳个不停。
当恐惧达到顶点时,宋老汉背脊都是冷汗,脸颊的肌肉直跳,头脑放空。整个人脱离肉体一般灵魂在不断地放空,等灵魂重新回到肉体时,风停了,雷鸣声乍然而止,闪电也不见了,门的缝隙里除了黑暗还是黑暗。
宋老汉安慰自己道:都结束了,可以安心睡觉了。
当他准备躺下时,门缝里亮起了五彩缤纷,宋老汉又大步地走到门边上贴着耳朵,外面什么声音都没有,就连树叶地沙沙声都没有,可是那彩光还是映在他那干巴巴的脸庞上。
突然一声如雷般地声响在不远处轰然大作,宋老汉防不及时地给吓的坐在地上,声音过后,屁股下的大地剧烈的震动起来,宋老汉又给震的站了起来,扶着大门惊恐不已。
震动过后,大地安静了下来,宋老汉等了半盏茶地时间,确认了再无动静后,慢慢地打开了大门,走出的一瞬间,眼睛闭了起来,很怕看到什么恐怖地东西,等感觉自己走出了茅屋才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映入眼帘的没有想象地恐怖,只是大片大片地树枝堆在门外的空地上,连那山边的草丛也给树枝砸成了一片平地。
宋老汉抬头望去,没有密不可分地树叶,只有天空点点的繁星。天边那一抹白色已说明快要天亮了。山风吹了过来,夹着血腥味,让人闻了想吐。
宋老汉迈着小心翼翼地步子,向屋后走去,走出几十丈远的地方,因为有雾气看不清是什么东西,可是可以看到那物体闪着金光。
宋老汉跺了跺脚,鼓起了勇气向那发光物体走去,慢慢地接近,那金色的光芒更加旺盛,等到眼前时眼睛都睁不开来,宋老汉眯着眼睛看去,心里不由地倒吸一口气。
平地上给砸出了个两丈宽的大坑,深有一个大人高,里面有一口金光闪闪地大钟,大钟周围冒着金色地光芒。
宋老汉不敢上前去摸它,只能倒退几步远远地看着。那口大钟随着周围金色光芒的慢慢变暗,慢慢地小了起来,一点一点地缩小了起来。
宋老汉一辈子都没看过这等惊奇的事,不由地张口了没牙的大嘴作惊呆状。
没多时,雾气越来越浓,那金色光芒隐没在雾气里,宋老汉为了看得仔细,走近了几步,接近了那个天坑。宋老汉往坑里看去,没了金色光芒,只有一个手掌大小的金色小钟在那里闪着微弱地光。因为浓雾的关系,还是看不到坑里全部的情况。
宋老汉慢慢地两手撑着背后,滑下坑去,下到坑里时,天已经亮了起来,雾气也散开了,太阳的朝晖在草丛的露珠里跳跃着。宋老汉擦了擦脸上的露珠,睁眼看着坑里的全貌,吓的瘫坐在稀松地土地上。
坑里一个白白嫩嫩地婴儿安静地躺在坑的中间,婴儿的脖子上挂了一口手拇指大小的金色的小钟。那用来挂钟的是一条金色地链子,那口钟一看都不是凡间的东西,因为它的光芒耀眼而不刺眼,看久了人的心胸不由的开阔起来,心情不由地愉悦起来。
宋老汉盯住那小钟看了半饷,心情平静了许多,也不觉得害怕起来,走了过去,把那熟睡地婴儿抱了起来,婴儿的身子下面压了一块羊皮样的东西,宋老汉捡了起来,都是些看不懂的文字,宋老汉把它收入怀里。慢慢的抱着婴儿从坑里爬出来。
宋老汉爬了出来,往前面看去,不由的身子一怔,四个大小一样的天坑在前面排列着,宋老汉准备过去一探究竟。
这时上空一个洪亮的声音喝到:“老汉莫往前,前面危险!”
宋老汉止住了步子,往天上望去,一个翩翩欲仙的人物御剑往这边快速接近。
这个如仙般的人物就是靖达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