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那场内讧使得反董卓联盟一日间瓦解于无形,孙坚由于腹背受敌的原因,不得不撤离洛阳,黄盖得陆渊舍命相救,也总算逃脱袁绍部的追杀,与孙坚汇合后援救阳城。
在途中,黄盖向孙坚禀报了他率部与袁绍部队交战的情况,并把陆渊的情况详细向孙权作了说明。特别提到陆渊在生死关头救了他一命,而陆渊自己目前生死未卜的事。孙权听黄盖这么一说,也对陆渊产生了极大的好感与兴趣:“此人要真如公覆所言那般,那当真是我孙坚的一大损失,我这就派人返回洛阳探查他的情况,如能寻救回来,定重用之。”但还没等孙坚吩咐下去,就有探子回报,把孙坚离开洛阳后,洛阳城内外的情况向孙坚做了汇报,并重点提到了陆渊已归顺袁绍的消息。
孙坚与黄盖听到后,不禁唏嘘感慨,可惜这么一个人才就这样被袁绍挖了过去,只叹相见恨晚。但两人都丝毫没有指责陆渊的行为,因为陆渊确实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陆渊既已投靠了袁绍,孙坚这边就没有再等必要,便直接回军援助阳城。
再说陆渊这边,自洛阳一役后,其名声大升,被袁绍留在了身边,名义为都尉,但实则为袁绍亲兵。
洛阳经过一场浩劫后,已然残破,袁绍对于是驻扎还是放弃犹豫不定,遂召集左右亲信来帐中商议。
陆渊也被通知前往,他一进帐中,发现已经聚了不少人,有些认识,有些却是初次见面。颜良和高览也在其中。众人围了一圈坐在席子上,陆渊与高览点头做了示意后也在高览的旁边找了个空位置做了下来。坐定后他环视了一下周围,等他目光移到对面的颜良处时,发现此刻颜良也在注视着他,但表情并无异样。陆渊心中很是复杂,暗道:“没想到前阵子还生死相博的两个人,此刻竟然成为了同事,还坐在一起商议要事,这可真是人生无常啊!”
陆渊犹豫了一下,还是向颜良那边点了一下头,打了个招呼。但颜良好似没看见,把头转了过去,这令陆渊很是尴尬,难道他还在对我与他的那场交战耿耿于怀?陆渊心里实在是有些七上八下的,毕竟他可不希望此时与颜良结下什么梁子,否则那可真是麻烦大了。
就在这时,只听袁绍低声说道:“今把众位请来是要与你们商议一件要事。今我部击退孙坚,虽占据了洛阳,但洛阳经此一劫后已不复往昔帝都之繁荣,我对是否长期驻扎于此难下决断,故召集你们前来共同商议下一步如何走。”
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刚开始还是小声在下议论,而后便开始纷纷站起来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下认为我军还是撤回勃海为好。”袁绍左侧的一人站起来说道。
陆渊抬头一看,只见此人文质彬彬,一脸的书生之气,并不像行军打仗之人。
“孔璋有什么高见?”袁绍向那人问道。
“孔璋?莫非此人是……………”陆渊听这个字很是耳熟,但又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只听此人接着说道:“在下以为这洛阳虽为帝都,但周边形势险恶,易攻难守,董卓此番虽西撤到长安,但实力犹在,我军如占据于此,将会直接面对董卓的西凉系,再加上讨董联盟目前已经名存实亡,等于将我部直接放到的冲突的最前线,各路诸侯虎视眈眈,都在趁此扩充势力,而当前突发事件这么多,实在不易在此长期驻扎。”
此人话一说完,下面已有将领对此表示认同,就连陆渊也觉得此人见解很是在理。
“这位先生是?”陆渊忙向旁边的高览询问。
“博远难道不认识他吗,此人曾是大将军何进的主簿,现为主公幕僚的陈琳陈孔璋。”
“果然是他!”陆渊惊道。陈琳这个人陆渊算是有一定的了解的,那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的名句就出自他之口,后世人称“建安七子”之一,绝非浪得虚名。想不到他此时已经在此处效力了。见陈琳气质斐然,言语缜密,陆渊不禁对他多了一分好感。
“孔璋所言甚是在理,但我也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不知众位还有何看法?”袁绍看着其他人说道。这就是袁绍的高明之处,其实他心里也早有撤兵之意,所以他对陈琳的建议还是颇为赞同,但是他并没有急于就采纳陈琳的建议而做出撤兵的决定,毕竟他今天召集的不仅陈琳一人,不急于表态,就是为了给大家一种他重视倾听每个部下建议的印象。而且没准还有人有更好的建议也说不准,所以袁绍继续问道。
袁绍刚说完,陆渊对面就站起来一将,大声说道:“对于孔璋的意见,我不敢苟同!”
陆渊定睛一看,此人乃是袁绍帐下大将淳于琼。陆渊此前经高览介绍,已经认识了一些的人,淳于琼也在列。
“哦,仲简的看法是?”袁绍道。
“以为洛阳地势险恶,并非易攻难守,其北据邙山,南望嵩岳,东据虎牢,西控函谷,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可谓形势甲于天下,今我军攻占洛阳实是天赐良机与我军,我军当以洛阳为据点,以本初的威望,定可使天下人才重新聚于此处,到时再联络各路势力起兵西伐董贼,重振汉室,旷世之功指日可待。”淳于琼大声说道。
这淳于琼来头可不小,他曾与袁绍同为西园八校尉之一。袁绍时为中军校尉,而淳于琼为右校尉。
西园八校尉本是汉灵帝为了制衡外戚大将军何进而设立的军事组织。但随着灵帝去世,董卓进驻洛阳,袁绍、曹操等被迫出逃而瓦解。自此淳于琼不得不依附于袁绍,做了袁绍的部将。他与袁绍的关系非比一般,虽名义上是主从关系,但实为朋友。所以淳于琼不称呼袁绍为主公,反而直呼其表字。
淳于琼的看法倒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袁绍本来心里还是比较赞同陈琳的看法,但淳于琼所言也有道理,而众人针对撤还是不撤的讨论也是激烈万分,但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这让袁绍反倒很是头疼。
其实袁绍手里并非没有拿得出手的谋士,他帐下也有一众比较有名气的谋士辅佐,如逢纪、许攸等,只是这些人并没随军前来,目前还留在勃海。
陆渊立在袁绍身后听了许久,看情况袁绍是很难下决定,如此讨论下去,也必然不会有什么结果。目前自己已投靠袁绍做了他的亲随,况且袁绍待自己不薄,袁绍势力的扩大对自己的发展将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自己应适时向袁绍进言以巩固自己在袁绍心中的良好印象。
想到这,陆渊站起身来向袁绍作揖到:“渊有话要说,不知当讲不当讲。”
“博远但说无妨。”袁绍被众将的说辞弄得头晕脑胀,见陆渊有策要献,很是高兴。因为这阵子的接触,使他对陆渊的学识也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