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带着他的家眷回京了,上次离开的时候他还是太子,帝国未来的继承人;而现在,名义上他是宁王,但是他心里知道,他依然是个囚徒,而且今时还不如往日,没准儿回去一句话不顺皇帝的心自己就挂了。
到了都城受到皇上的召见,进到大殿宁王就三步一叩头、九步一跪拜,山呼万岁,恨不得把臣子的礼仪用到极致。
皇上说,起来吧,皇兄回国路途遥远,辛苦了。
宁王说,不辛苦,为国效力,万死不辞。
皇上说,宁王质押秦国十四年,换得秦楚和平,其功至伟。
宁王说,不敢称功劳,顶多有点儿苦劳。
皇上说,先帝曾立你为太子,但是宗族觉得立嫡胜过立长。
宁王说,我妈早死了,我妈家里人丁凋零,立嫡才能保江山。
皇上说,我日夜思念着你,现在你回来了,治理江山还要你帮忙。
宁王说,我在秦国当人质,不会治理国家,让我去为先帝和祖宗守陵吧。
皇上说,那你就先去守陵一年吧。
宁王说,谢主隆恩。
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皇上自然是想保住皇位,人家当然也保得住,宁王要是闹事的话,虽然不能怎么着,但毕竟让人恶心。
其实皇上很纠结,自己虽然名正言顺,但是先帝毕竟是坑了宁王一把;虽然没什么感情,但说起来毕竟是先帝的亲儿子,不能亏待;其实最好宁王还是不合作的好,这样就有理由铲除他,以免后患;可惜偏偏宁王又这么会来事儿,不过没关系,来日方长。
宁王这就去守陵了,很快就满了一年,以后怎么样,宁王不提,皇帝不提,各位大臣也不提。宁王就这么守着,就这么守了三年,风平浪静。
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玩儿政治最怕的,不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是栽赃陷害、锒铛入狱,不是一落千丈、落井下石,而是——被人遗忘。
如果宁王就这样被人遗忘下去,这辈子当然就这么玩儿完了,但是最后还能混个寿终正寝;但偏偏有人想着他,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最后叛乱失败,全家被杀。
轰轰烈烈的死,和苟且偷生的活,哪一个,是更好的选择?
想着他的,正是宁王的弟弟,楚中玉。
皇帝有一天突然问大臣,宁王最近怎么样了。
大臣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因为他们不知道,皇上是想让他死,还是想让他出来,或者就是单纯的问问。
好一会儿才有大臣回答,是礼部尚书吴大人,宁王守陵这事儿归他管,别人可以不说,他却不能。
吴大人说,宁王在皇陵,每天吃斋念佛,诵经祷告,不理旁人。
看来吴大人还是比较厚道的,他说这话的意思就一点:宁王很老实。
皇上说,哦。
大臣们郁闷了,这不是皇上想要的答案?
过了一段时间,皇上突然又问,宁王怎么样了。
礼部尚书说,依旧诵经祷告,时而独自在先帝陵前哭泣。
吴大人这次就有点儿不厚道了,他说宁王在先帝陵前哭泣,为何哭泣啊?肯定不仅仅是因为与先帝阴阳相隔,肯定是对先帝坑了他感到不满,那就是对现任皇帝不满。
皇上说,哦。
大臣们又郁闷了,这也不是皇上想要的答案?
就这样,宁王又守了两年,皇上问了两年;当初皇上说让宁王守陵一年,但是现在五年都过去了。
到了先帝五周年大祭的时候,皇上突然让宁王别再守陵了,宁王话都说不完整了,毕竟五年都没跟外人说过话。可是宁王依旧说要守陵,说自己不在先帝身前伺候长达十四年,至少要为先帝守陵十四年才能尽人臣之礼、人子之孝。
可是皇上坚持不让他再守陵,让他搬回京城,赐了他一所宅子,财物若干,美女若干,丫鬟伙计若干。
宁王谢恩,然后默默的享用着这一切。
宁王心里很忐忑,苦日子他一点儿都不想再过,皇上赏的这些他是一定要享受的,不享受不足以平心中之愤。
但是客观上说,他绝不能享受的过火了,稍微一出风头估计就被人灭了;又不能不享受,赏给他的人可不都是他的仆人,没准儿哪个就是间谍,不享用那绝对是作死。
怪不得那么多人想干掉皇帝自己当,实在是伴君如伴虎啊!
宁王就这样默默的享受了三年,这三年他除了皇上召见之外从来都不出大门,也从来都不见皇上要求他见的人之外的任何人;在房门内,有着皇上赏赐的金钱美女,宁王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
宁王在秦国做人质十四年,回国后低调生活十三年,但是他始终有颗自己做皇帝的心,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人,比政治家更能隐忍吗?
皇上见宁王这么老实,同情心又泛滥了,念及兄弟之情,最终还是决定起用他。
说起来,历代皇帝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宅心仁厚的,楚中玉也一样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心不狠站不稳嘛!
可是先帝留下的子嗣并不多,有一个还是个病秧子,皇上看到皇族凋零,于心不忍啊!
唉,先帝在天之灵无力的叹息,不是朕不争气,实在是**争斗太厉害了。
你想啊,世间女子个个想进宫,可进了宫不一定能见着皇上,见着皇上不一定能得到宠幸,得到宠幸不一定能在其他嫔妃的嫉妒中存活下来,存活下来不一定能怀孕,怀了孕不一定能生出来,生出来不一定是儿子,是儿子不一定能长大,长大了不一定能当太子,当了太子不一定能当皇帝,当了皇帝……
先帝对**管理不善,压根儿没生出几个皇子来,当年争论立长、立嫡、立贤又被搞死几个,现在剩下的有病的有病,无能的无能,让楚中玉头疼不已。
更让皇帝伤心的是,他的同母弟弟战死沙场,让他不禁长叹:世道轮回,报应不爽啊!
从此之后,他对宁王日渐器重,最终酿成了日后的宁王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