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说有必胜的把握才能上战场,举子团一片哗然,倒不是他们都想去送死,实在是这个条件也太苛刻了,要知道以前都是北线最优秀的将领指挥都只赢了那么几次,让他们这群初出茅庐的人有必胜的把握?那可真是开国际玩笑。
虽说是玩笑开大了,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不开心的,原因很简单,不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在最后的战斗中活下来,既然不用去了,那何乐而不为?
但是赵丰不这么想,原因很简单,因为赵祯不这么想。
其实赵丰也不想去,虽然他是打黑拳出身、之前也打了几仗,但是他的原则历来都是只占便宜不吃亏,而现在这一仗明显输的可能性更大,他可不认为这些从小习武的人真的能比那些职业军人更有本事。
赵丰之所以还是想战斗,是因为他看赵祯的意思是想战斗。这个贵族公子哥儿简直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挑起赵楚战争的就是他,最后虽然赢了但是赢的实在是太侥幸了,而且最后这场战斗都没有发展成大规模战争、甚至没发展成赵楚之间的外交斗争,那都是侥幸中的侥幸。
一个没事儿都能找事儿的人,遇到了事儿,他会怕事儿?他肯定得迎难而上,即使知道是九死一生,真不知道这位爷的脑袋里想什么。无论这位爷在想什么,现在自己要想的,就是怎样才能打败那些贪婪并且凶悍的辽国人。但是很遗憾,以赵丰的兵法修养,一晚上都没想出什么来。不过无关紧要,反正仗是有的打的,还是把这样的难题交给赵祯和其他人想吧。
那一夜很多人都没睡着觉,有的在想怎样打败辽国人,有的在想会不会真的要去打辽国人,有的人在想怎样才能不去打辽国人,当生死摆在面前的时候,等待是最煎熬的事。但是,我们的主人公赵丰同志,相当没节操得睡得相当好。
第二天早上,两位赵大人把所有举子团的人召集到了一起,问他们有没有什么退敌、啊不,是杀敌之策。
这时候大家的表现那可真是千差万别,有的人保持沉默,有的人交头接耳,有的人大声嚷嚷,有的人干脆抱怨说这根本不是我们能做的事。
最后事情发展到了双方完全分成了两个阵营的地步,主战派和主观战派,两个阵营的人大致相当,虽然打架的功夫比不过辽国,但是吵架的功夫还是不错的。双方各抒己见,刚开始还是从客观的角度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观点,慢慢的就发展成了揪住对方一点无关紧要的失误死死不肯松口,接着又发展成了人身攻击,然后发展到了问候对方的父母乃至祖宗十八代,最后要不是两位赵大人力挽狂澜估计会发展成一场规模还算可以的械斗。两位赵大人力挽狂澜的方式除了大嗓门儿怒吼、用武力分开他们之外,还包括狠狠地挨了几下拳脚,要知道那可是两百举子团成员啊,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上了,但是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
赵兴国大人好不容易分开了大家,吵吵声还是此起彼伏,最后赵大人实在是没办法了,最后没过大脑地喊了一句:“有本事去跟外面的千人团打去!”
喊完他就后悔了,但是主战派高兴了,因为他们有了个能参加战斗的机会了,只要打败那个快挑选出来的“千人团”,他们就可以挤占名额了。
赵兴国大人后悔了,他其实也不想让这些新兵蛋子去冒这么大风险的,只是他背后还有一只毫无节操的黑手。他本来想,让这些人吵一会儿,没有结果最后就打消这个念头了,毕竟距离开战的时间,也只有十五天了。但是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就让某些居心叵测的人给狠狠地利用了。
赵祯很爽,听到赵大人的话马上就跳起来说:“那咱们去跟李大人商量一下,抢他二百个名额,如何?”
有人随声附和,也有人表示反对,更有人保持沉默,但是最后终究是决定试一试。
唉,没办法,举子团从一开始就是同进同退的,绝没有一部分人战死、一部分人收尸的事会发生。
两百人浩浩荡荡地——不过在军营里也不算什么啦——向李将军的大营走去,走到门口自然会被卫兵拦住,不过鉴于他们举子团的身份,还是不敢怎么为难他们的。
卫兵进去报告了李将军,李将军让两位赵大人进去问话。这次很爽快,两位赵大人很快就出来了,说李将军同意了他们的要求,而且会进行一次公开选拔。
一大半举子团的人都欢呼了,把这个视为他们的胜利,完全不知道背后那只黑手的操作。在他们看来,自己自幼习武,对付这些老兵虽然会吃力些,但绝对不是没有胜算的。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那些主观战派们就觉得,人家毕竟是职业军人,又为了这个战斗准备了那么久,轻轻松松地被一些新兵蛋子打败,老兵的脸往哪儿搁?所以他们认为,即使是比武,那也是必败无疑。
在这之后,赵大人带着这两百人到了演武场,先在那里观看战士们比武,同时等待李大人来。李大人公务繁忙,整整一个时辰后才来,这可真是让举子团等得口干舌燥,其实李大人就是要他们好看。
李大人出场,大家还是得给点儿面子的,所以纷纷下跪行礼。李大人也很随和,微笑着让大家起来。然后李大人就直奔主题了,下令在已经确定参加本次千人斩战斗的四百将士中,挑选出两百名比较优秀的来,和举子团来个一对一的较量;能胜过老兵的举子就可以参加千人斩,不能胜过老兵的就老老实实呆着。
这样的命令一出来,一些举子们简直爽呆了,不要说本来就没有把握打败老兵,即使能险胜老兵又能如何,为自己赢得一份去天堂的单程旅行票?何苦呢!何必呢!还是被老兵打败的好!
正在这些人偷着乐的时候,赵大人出场了,他的意思很明确,举子团是一个整体,同进同退,不可能一部分人参加、另一部分人不参加的。
那些主观战派的举子们,简直恨死这位多事的赵大人了,但是又无可奈何,谁让人家是领导的。
不过没关系,反正最后的决定权掌握在李将军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