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杨娟早早就起了床,简单用过早饭后请赵伯白日里照看下米粮铺子的维修,自己带了杜淼去铺子里汇合了早已等在那里的常掌柜和蒋老板,乘了马车一路往城北而去。
由东城到北门并不算遥远,只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出了城门便是一片广袤,只有少数的村庄房舍夹杂在中间,官路也算是平坦,马车的行进速度并不慢,一个时辰便行了二十余里的路程,眼前是一座小村庄,官路穿庄而过,路西有四五十户人家,房舍尽管低矮,但远远看去还算整齐;路东是一个大宅院,房舍并不算高大,也不是很多的样子,但在院子里却都是规划整齐的粮囤子,尖尖的囤顶从高高的围墙上显露出来。
马车已在此停住,蒋老板从车上下来,走到杨娟乘坐的马车前说到:“云烟,这就到了我的庄子,不仿进去一坐,先歇歇脚,我们再去别的庄子看一看吧”。
杨娟应了声便也从马车上下来,随着蒋老板往里走,常掌柜显然是来惯了的,对这里也不陌生,在前面带了路。等进了院来,杨娟才发现这个院子极为宽敞,占地怕有二三十亩以上,房舍只占了一角,绝大多数的地方都是粮囤子,此时在这里活动的人并不多,只看见四五个人影,倒是在囤子周围,用铁链子拴了十多条狼狗,看是去都是高大威猛的样子,显然是认识蒋老板和常掌柜的,所以并没有狂吠,但仍然是呲牙咧嘴的,吓得杨娟赶紧拉了杜淼的手,不敢向前迈步。
“没关系,白天都是拴得牢牢的,挣不开,不用害怕。”蒋老板显然是发现了杨娟的情绪,赶紧用话语安抚。说话间就进了二进的院子,这里显然就是蒋老板的家了,几个人在堂屋里坐下,就有人送了茶上来,然后又悄然地退了出去。
“云烟,这里就是我的农庄,宅子不算大,我家人少,也用不了那么多的屋子。我在这佐近有三百多亩的田地,靠西边河附近的地方是水田,眼前的这些是旱地,路西那些人家,绝大多数都是我这里的佃农,倒是这几年有那么几个聪明的小子,跑到候城里或者做工或都做些小买卖,但家里还都是以种地为主的。我这前院那些粮囤,往年秋收以后都是要装得满满的,都是给铺子囤的,今年却是都闲着的,只装我了这几亩地里的出产。咱爷俩投缘,我也就把话说在当面了,这个庄子我是不会卖的,去了南边也不知道将来如何,这里叔是要留做退路的。你要将铺子做起来,首先要置办这么一个地方,铺子后院那些个房舍只能存些现卖的,放不得太多,铺子一年要销售五万多石粮食,没有足够的地方存贮是不行的。”
杨娟想着自己的金贸空间,那个地下仓库里到是面积宽阔的,而且时间是静止的,不怕腐败潮湿,但是这么多粮食要如何存进去或者拿出来,杨娟并没有想好办法,虽然前世那些小说里说的空间是可以用意念存贮或者拿东西出来的,但是杨娟一直都在小心地用着空间,尽量不想让空间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所以除了最初的那一箱子金条,其他的东西杨娟是从没让它出空间的。所以杨娟所想的就是要尽快地买一个合适的庄子,也像蒋老板这样修上粮囤,专门用来存粮食。
几人喝了一会儿茶,蒋老板又叫了管家交待几句,就带着杨娟几人出来,坐着马车继续往北走了大概一刻钟,又住西走不到半个时辰,即到了一处大的村庄。有几百户的人口,俨然已成一个小城镇了。蒋老板介绍说,这里差不多有五百户人家,有六千多亩田地,旱地为主,水田占了四分之一的样子,这里的人大多以种田为生的,虽然佃农人家不过百十户,很多人家都是有自己的田地的。蒋老板以前在这里设了收购点的,一年四季留了人在这里,因为价钱给的还算公道,所以几乎所有人家的粮食都是卖与蒋老板的。说着就带了几个人到收购点去看,那是个很是宽敞的临街宅院,四间小房子,也建了四五个粮囤。此时院门显然是锁着的,倒是蒋老板拿了钥匙来,上前开了。院子规划的很合理,场院极是宽敞,马车可以在院子里调过头去的,想来是为了收购和运送的方便。
此时,几个没事闲逛的老头儿看见院子开了,便都聚了过来,见是蒋老板来了,不免把他围住,除了一番问候以外就是在报怨,说是虽然今年风调雨顺的,多收了那么三五斗,但是外地来的粮商死命在压价,反而收入不跟往年,当然最多的还是希望蒋老板继续收粮。蒋老板一边同众人打招呼一边介绍说:“这位就是兑下我的铺子的凯老板,今天特意随我来看看情况,如果合适,她会在这里收购今年的存粮。当然明年开春以后也会和各位签订明年的收购契约。”众人一听杨娟会来收粮,立即就将她围在了当中。杜淼见这么多人围了上来有些害怕,拉紧了杨娟的衣袖。杨娟却还是镇定的,并没表现出什么。蒋老板也上来解围,解释说凯老板今日只是来看看情况,还要回去做些准备,如果还有粮没卖的,可以等几天消息,相信如果凯老板收粮,一定会给各位个公道价格。
从那村庄出来即按原路返回,仍旧回到当时转向西边的叉路口,又向北走了一刻钟的样子,又到了一处庄园,是由几个大院落组成的。房舍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景致极是美丽,杨娟瞬时即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心中多出了几分向往。蒋老板对杨娟说到:“这片庄园的主人姓孔,大家长孔老爷子六十出头的年纪了,膝下有儿子六个,如今已分了家,老爷子跟了大儿子一起住。兄弟六人都是那种勤劳踏实的人,兄弟之间又和睦,聚在一起就发展成这个大庄园。你看见的这片房舍就是兄弟几个的家,那些佃户的房舍要转过前面的那个弯绕到山后头才看得见。这兄弟六人每个手里都有愈千亩的良田,”说着话就到了庄园的大门前,早有守门的小厮在那里候着,想是认得蒋老板的,接了几人在门房稍等,就让人进去通报了,只一会儿功夫,即有两人接了出来,连说蒋兄多日不见了,蒋老板跟两人客气一番,就给杨娟介绍说:“这是孔家的老大和老三,论年纪你也是要叫也叔的。”杨娟当即上前,称了孔大叔和孔三叔。蒋老板又将杨娟介绍给二人:“这位小姐姓凯,前些日子兑了我的米粮铺子,也打算做这米粮生意,今天我特意带来给几位兄弟认识。”
那兄弟二人虽然诧异杨娟的小小年纪,但还是连忙将几人让进了屋子。进了堂屋坐定了喝茶,蒋老板即将今日来的目的说出来。那孔家老大也是爽利的人,当下就说今年本是个丰收年的,粮食打得不少,而除了他这里,各家佃户也是有些余粮的,但是今年的粮价却是有些偏低的,所以除了那些急用钱的,多数人家都是守着粮食并没有卖出去,兄弟几人收上来的租子也是存在仓库里的,差不多有二万石,因为粮食太多,没那么些仓库,却只得把家中所有的闲房子都装了粮食,还在后院穴了些小粮囤子,才放得下,要是凯老板能够买了去,倒是帮了他们的大忙。至于价钱方面,那些外地的粮商一石稻米的的价格只出到四钱的银子,较往年下降了两层还多。
杨娟这两天也是打听过粮铺子一石大米的价格往往在一两银子上下浮动的,稻米的出米率大约在70%到75%,如果按70%的出米率算,即使稻米的价格在半两银子,再加上运费和仓储的费用,一石还是有一钱银子赚的,这对于适用于薄利多销的米粮行业来说已经是很高的了,没想到这些外地的粮商竟然把价格压得那么低。
算过帐来,杨娟更是看好米粮铺子的发展。当即说自己打算把这些粮食都收过来,价钱还可以住上提一些,基本能和往年持平,但是自己因为是刚接手,暂时手里即没人手收购,又没地方存贮,倒是有些问题。要回去好好商量了再给两位回信。孔家兄弟都说好,反正这粮食一时半会儿的并不会脱手,就等着凯老板的回音好了。
当下已是午时,孔家要留饭,杨娟给推辞了,必竟还是第一天认识,杨娟又是姑娘家,不好太过的。于是四个人又上了马车回了蒋老板家里。
蒋家也是把饭早就预备了的,见人回来了,当下就摆在了堂屋。
蒋老板也习惯了在饭桌上谈生意的,所以见几人都吃得差不多了就在饭桌上将话说了出来:“云烟,我看今年你要收粮食一时半会怕是没地方放了,我外面这些粮囤闲着也是闲着,你就还放在这里吧,我也不要什么费用了,倒是那些往年负责翻晒粮食的成手我也给你找来,工钱方面你自己负责就好。你要是买孔家兄弟的粮食大可叫他们送到这里来的,他家佃户车马都多,你给他们提了粮食的价格,相信他还是很愿意送过来的。”
杨娟一听蒋老板的话,就知道自己的又一个难题是解决了,当下站起来向蒋老板道谢。蒋老板示意她坐下,又开始了下面的话题:“你今日看了那个村子里的收购粮食的宅院也是我的,虽然面积不小,倒不值几个钱,往年我都是让人住在那里收粮食的,在左近都有些名气,外村的一些人家也是将粮食送到那里去卖的,你要是愿意,我就作价一百两银子卖与你,你意下如何?”那宅院本身的价值就超过一百两了,更何况还存在着商机在那里,杨娟哪有不要的道理?当下便同意了。蒋老板也是不太拿这一百两当个事情的,回屋就将宅院的契约拿了出来,收了杨娟一百两银子,剩下的事情都交给常掌柜去帮杨娟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