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了黄老爷一行回来,杨娟径直回了后院,找到了钱老爷子。
“钱伯公,这翡翠竟然这么贵重,值那么多银子?”杨娟将自己的心里疑问提了出来。用杨娟的想法,这一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现代的一千块钱,那么一万两就是一千万,难道在这个翡翠还没有多少人认识,还没被炒作的年代就有这么高的价值吗?
“东家,物以稀为贵,就因为少才珍贵,价钱才要高些。如果象田和玉一样,翡翠被人广泛认识了,即使是最顶尖的料子也值不得这么高的价钱了。在商言商,这就是抢占先机。而且这几块料子也应该算是极品了,最起码像我这样和玉石打了一辈子的人也是头一次遇到呀。”
听了钱老爷子的话,杨娟点点头,又看见钱伯公依旧在打量那块四色翡翠,不禁又问:“钱伯公,这块翡翠就这么大点,怎么能掏出两只镯子来?”“放心,这个我已经计算好了,你那只镯子决对不会跑了的,只是做子两只镯子,这剩下的料做玉佩怕是只能做两个小件了,而且有一个只能取得三种颜色了。”杨娟听了并不觉得婉惜,毕竟一只镯子的价格就是五万两,做好的玉佩无论如何是卖不到这个价格的。
“钱伯公,那尊玉佛你打算怎么做?能雕得好吗?”“哈哈,东家可别小看你伯公我,以前在江南时,我可是专门做大件玉雕的,就是到了你这儿,这不是首饰铺子吗,我才做做这些小东西不是。”即然钱伯公说没问题,杨娟自然是信的,又见钱老爷子的心思都在那翡翠上,也只得打声招呼回了堂屋。
总归今日是赚了钱的,自然要庆祝一番,杨娟让杜淼赶紧去厨房吩咐了中午加菜,又喊赵伯去酒楼定了晚上的宴席,才自己回了房偷着乐去了。
吃过午饭歇了晌刚起来,杜淼来叫,说是钱老六来了。杨娟这才记起前几日托了他去问那米粮铺子的事儿来。那几日出了舅舅家的事儿,杨娟竟然来了个选择性失忆,将交给钱老六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了。
进了堂屋杨娟看见这钱老六并不是一个人来的,旁边跟着个五十多岁的老翁,个头不高,头发也有些花白,但是看上去很有精神,面容也是比较慈祥的。正是那日看铺子时出来接待的老人。杨老六见杨娟来了,赶紧站起来说:“来,侄女,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你前几日看的那米粮铺子的东家,姓蒋,你叫蒋老板、蒋叔都行,那日你已经见过一面了,他听说你想买那铺子,就想跟了来和你再见一面,这不我就带过来了。”
杨娟听了钱老六的话,杨娟就上前施礼让坐,等到几人都坐定了,杨娟才笑着问:“六叔,铺子的事怎么说?”
“这不是把蒋老板直接给你带过来了吗?这个老蒋呀,总是舍不得这个铺子,总说要看看什么人买了去。其实也怪不得他,在那里干了大半辈子了,哪那么容易割舍的。”
“凯老板你别见怪,正象老钱说的那样,我这不是舍不得吗!不知杨老板你买了铺子要做什么营生?”
杨娟听了那蒋老板的问话,就知道这是真的舍不得自己的产业。虽然自己已经不需要安置舅舅一家了,但那铺子无论从格局,还是位置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若按照那日钱老六提的价钱买到手中,是决对不会吃亏的。于是笑着对那蒋老板说道:“蒋老板,原本我想买了这个铺子安置我舅舅一家的,那时并没太想好要做什么生意,但是前几日我去铺子看了,那房子都是按照米粮铺子的要求建的,我想做别的也不合适,倒是继续卖米粮才不能将铺子房子浪费了去。只是这米粮的经营我是没做过的,其间的道道并不太明了,不知我若是买了这铺子,蒋老板是否可以赐教一二呢?”
那蒋老板一听要继续开米粮铺子,竟然瞬间就变得兴奋了,连说:“好,好,我这铺子就卖给你了。价钱就照老钱昨日说的,二千一百两,我也不争了。”
杨娟一听,得,这价钱又讲下来一百两。虽然现在对杨娟来说,一百两的银子并不算很多,但蚊子腿再小那不也要长肉的?能省下一点算一点。钱老六见两家都点了头,知道今日这生意又是成了的,当下就想再帮杨娟一把,将话题再次引到了米粮铺子的经营上来。“蒋老板,你这几十年置下了如此的产业,在候城的米粮铺子里也算得上属一属二的,如今不做了,何不给我们透露一二?”
“呵呵,好,今天这交易成了,也算侄女与我有缘,我也高兴,就跟你们念叨念叨这生意上的事儿。”说着就端了那已经有些冷了的茶喝了一口,准备开讲。
杨娟见时候已经不早,反正今晚也是要去酒楼的,便提意不如去那酒楼坐了,一边吃一边说。那蒋老板想是最近关了铺子有些寂寞了,能有人听他讲话即很高兴了,当下也没推迟,于是杨娟叫了赵伯,又嘱咐了肖掌柜几句就先去了酒楼。
现在并没到饭点,杨娟等人又事先订过了位置,所以很快就被安置进了包房,酒菜上得也快,等三怀酒下了肚,蒋老板即打开了话匣子。
“凯老板,这米粮生意呀,和你的首饰铺子是不一样的,首饰可以不戴,但这这米粮啊,人这一日三餐是少不得的,所以这米粮铺子也是所有人都离不开的。首饰铺子可以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米粮铺子靠得却是薄利多销,挣的是辛苦钱。我想这些你也都懂,我也就不再多说了。我要说的是你以后开铺子时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货源,另一个是销路。这货源嘛,就包括买进和囤粮、囤田,还有质量等等。咱候城销售的米粮种类很多,除了稻米、冬麦、还有粟米、高梁、玉米,而且这高梁、玉米占的比重还要大些。其他的比如说各种豆子、花生、芝麻之类的,也是有销售的。这些粮食在咱候城附近都是有产的,一般在秋收过后就开始收购了。蒋叔这些年是有专门的农庄供货的,加起来有上万亩的良田支撑着这个铺子。这个我也不藏私,哪天你有空闲了,我就带你去这些农庄走一走。说起来那些农户也是有些可怜,我春天就打了招呼说今年秋下不收粮了,但他们好像并没找到更好的销路,很多都没卖出去,即使卖了的,价格也要比往年低。如果你要将铺子开起来,却是即可以有了货源,又帮了他们的忙了。”
杨娟听说这铺子一年要销售万亩良田的出产,倒也吃了一惊,这一亩地再少也要打三五百斤吧,万亩良田那不是要三五百万斤?真的不少呀。看来若把这米粮铺子开起来,尽管利薄,一年的收入怕也不少。
“好的,蒋叔,铺子开张就是要有货源,做生不如做熟的,即然与你合作那么久的农庄,定然是有信用的,明日我们签铺子的契约,后日您就带我去看看吧。”
“好,那就后日去看看。现在刚进冬月,粮食都干透了,正好收购。货源说到这儿,你将来铺子开大了,可以继续扩大收购的范围,候城以北是大量的黑土地,是极适庄稼生长的好田地,去那里收粮食一定能收得到。说完这收购的话题,就要说囤粮了,这囤粮并不是说你秋日里买进了粮食存起来,我指的是囤积粮食,我的做法一般是囤积三个月的销量,就是说我每年秋天收够了足够一年销售的粮食以外,我总是多备上三个月的销量,也就是说每年秋天收足粮食以后,我的手里是有十五个月销量的粮食的,这就是为了以备万一,我的铺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老主顾,就是因为前些年遭灾的时候,我的铺子里有粮,卖了给那些主顾们,使他们没有因为灾害而挨饿,三个月的时间足够我们这些米商去别的地方收购粮食了。所以说这囤粮是个窍门,囤多了怕卖不出去,囤少了,又不能应付突发的事件,所以一定要注意。”
杨娟听得有些蒙了,没想到古代经商和现代是完全不一样的,中间竟然还有这么些个弯弯绕绕。
“作为大粮商,最好本身也是大地主,这样比较能抓住主动权,最起码自己地里出产的粮食是能自己做主的,这样不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操控粮价。这就是所谓的囤田,可惜蒋叔这辈子并没有攒下多少积蓄,到现在不过置了三百多亩田地,没有起太大的作用。如果有闲钱,蒋叔劝你多置办些良田,如果自己田地的出产能达到销量的三分之一,那这铺子里的粮价就是你自己说得算了。往往让利于民会取得令人预想不到的效果。”
杨娟听着听着,不禁都要开始盘算起良田的价格来,算计起自己手里的钱究竟能买多少良田。
“说完了这买进,咱也该说说这卖出了。商人逐利这是恒古不变的,但粮商要赚的是有良心的钱。咱先说这米价,候城的米价一直是比较平稳的,一个是因为这一带的良田较多,粮食生产比较充足,而且自然灾害比较少,另一个原因也在于人,不是我自夸,候城属得上来的几个大米商都是比较实诚的人,没有谁不顾百姓的死活而操控米价,前几年也有外来的米商想操控米价,想从中牟取暴利,都被我们联合着给打压下去了,几次以后也就消停了。即使偶尔有那么几个,因为规模比较小,也没引出什么大乱子来。所以说米价一定要稳,即使遇着收成不好的年份,收购价高了,也要宁可把利润降下来些,也不要让米价暴涨,这样维护主顾的利益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还有就是要了解你的主顾,我家里有一个本子,那不是帐本,却是附近的老主顾的信息,一个人家几口人,一顿吃多少米,每次买米买多少,是需要伙计送去还是他们自己来买,买一次能吃几天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这些不需要你这当老板的都记住,但店里的掌柜和伙计一定要清楚。都说抢商机,商机在哪儿,不就在这一升两升米中间吗?”
这简直比MBA培训还精彩,还实用呀。杨娟不住地在心里感叹着。同时也决定在这古代,不能小瞧任何一个商人,即使是失败的商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蒋叔,有了今天您的指导,我更有信心将这铺子开好了。”“六叔,明天咱们就签这铺子的契约,另外您也要给我找些这铺子的人手,你也知道我那儿就这么几个人,还都在首饰铺子里占着脱不开身。”
“找人手?太好了,侄女你要信得过叔,叔这店里原来的掌柜和伙计都给你带过来,我这铺子一停下来,他们也都没了活计了,听说除了那么两个机灵的伙计,其他人还都闲在家里呢。”蒋老板一听杨娟要请人,立即插话说。
很多铺子忌讳用原来的人马的,不过杨娟不同,一则候城她必竟是新来,用谁都是用,再则这蒋老板过了年就要去江南了,与杨娟没有利益冲突,更不能从中使绊子,所以杨娟想想就答应了。
“那好,蒋叔,如果可以,您尽量通知他们明日就过来,有您在,哪个善长什么,适于安排在什么岗位,你还要给我个指导。”
“好,这没什么问题,一会回去我就让人挨个儿通知他们明日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