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知道,史书是这样说的,八月十三胜,八月十五捷报入京。“回皇上,奴婢只是瞎说的,请皇上治罪。奴婢想这中秋之日既是团团之日,那不仅家要团圆,国也要团圆,台湾隶属大清,自然要与大清团圆才是。。。。”我脚有点冷,两只脚偷偷搓了搓。
“说的好,我大清国土岂容他人割取。皇上,李光地特来向皇上报喜,台湾拿下了。”
只见李光地跟在李公公后面提着袍角,几乎是小跑着奔来的。
皇上一跃而起,伸手接过捷报,李公公忙举起灯笼给皇上照明,皇上看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来回踱步,忽然看见我,顿了一下,回头问李光地,“几时到的?”
“回皇上,刚到的,臣接到捷报原打算去慈宁宫呈报给皇上的,正好碰到李公公,说皇上在御花园,于是就随李公公前来了。”
皇上笑了,我却有点想哭,帝王的疑心之重真是匪夷所思,刚刚不知道是疑的我还是李大人。但脸上更不敢带出来。皇上拍了拍我的头(话说怎么拍上瘾了,每次都拍我的头)道:“好个丫头,真真是朕的喜鹊,专报喜讯。”
我假装吃痛的样子缩了缩脖子,眼睛余光却扫见李光地的眼睛看了一眼我那光着的脚,不由自主的向皇上身后移了移。皇上笑过之后,发现我的窘迫,吩咐李光地道:“你跪安吧,好好回去过节,明日御前再议。”
“是,臣告退。”
李光地走后,皇上转身让小山子把鞋袜递给我:“赶紧穿上,免得着凉。”
“是。”我声音小的几不可闻,红着脸墩身穿袜子,谁知道皇上竟然目不转睛的看着我穿,就是在现代一个男人盯着一个女人穿鞋袜也让人别扭啊。我躲无处可躲,避无处可避,干脆直接起身坐在栏杆上,大大方方的开始穿,想看就看吧。这下倒是把纯心看我囧相的皇上闹的一愣,随机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哈,果然与众不同。哈哈哈!”旁边的纳兰、李公公和小山子都是抿嘴偷笑。
见我穿好鞋袜,说:“对了,你怎么知道月亮不会发光的?”
“我。。。。”我一时哑口无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奴婢小时候听人说的,也不知道真不真,刚刚只是触景而发,瞎说的。”
“这可不是瞎说的,当真是真的,今儿个高兴,走吧,容若你也跟上,咱们去养心殿西苑听南怀仁讲讲。”
进了养心殿西苑的门,我彻底惊呆了,原来康熙朝都有这么多先进的现代科学,什么物理数学几何天文应有尽有,什么地球仪,望远镜、几何模型一个一个列队在桌面上。心里不禁笑自己对历史的认知太少。
在我惊呆之时,一个欧洲人走到我们面前,向皇上请安,自称南怀仁。中学历史简单提到过这个人,见了面才发现是个很老的老人了,不过头发胡子下的眼睛还能让人想起他年轻时的英俊,那是西方人特有的深邃眼神。
皇上笑着向他说:“南先生,今日你就给我讲讲天体吧,也让他们两个听听。”
“是,皇上。索性去外面讲,带上望远镜,欣赏欣赏这圆月。”
“好。”
我们走出殿外,倚着白玉栏杆看月亮,南怀仁讲的内容对我来说不新鲜,所以我只是听着。皇上用望远镜看过月亮后,把望远镜交给了纳兰,我盯着他看。他很体贴的笑着把望远镜给我,“你先来。”我不客气的接过来,笑着对他说:“谢谢。”便举起了望远镜,当然望远镜的清晰度较现代来说还很原始,不过对清朝的人来说已经是无比清晰了。我把它递给纳兰,皇上问:“怎么样?怎么看你一点都不惊讶?”
9、我赶紧解释:“惊讶,怎么不惊讶,只是在皇上面前不能失仪,不然皇上又该说奴婢冒失了。”
“你还知道冒失,”皇上笑着说:“纳兰,怎么样,可清楚?”
纳兰忙放下望远镜道:“回皇上,奴才真是叹为观止,不想世上竟然有这个东西可以看得清月亮。”
皇上有些得意的笑起来。南怀仁接着讲星星,我全当复习小学地理知识,安静的听着,不敢再发出不和时代的声音。
正热闹着,一个小太监过来传话道:“皇上,太皇太后打发奴才来请皇上过去,说怎么喝两杯就不见皇上了。凭什么大事,也该放放,这就要散了,皇上也该露露面的。”
康熙笑道:“知道了,一时高兴,竟忘了那边。老祖宗怕是要不高兴了,走吧,这捷报是该早报于老祖宗,让她老人家也高兴。”
进到慈宁宫,上面戏已经到尾声,皇上快步上前先给太皇太后赔不是:“孙儿有事耽搁了,倒让老祖宗挂心,都是孙儿的不是。”
老太太故意沉下脸道:“你还知道回来,这么一大群人就指着皇上,你却不见踪影。”
“是,孙儿知错了,”皇上赔笑道“孙儿告诉老祖宗一个好消息,让您高兴高兴,您老就不要怪孙儿了。”
“想的美,什么好消息能让我不罚你。”
皇上赔笑道:“老祖宗先听听,再说罚不罚。”
“好吧,你说。”
“台湾收复了。”
太皇太后楞了一瞬,“当真?”
“孙儿怎么敢骗您,刚刚李光地给朕送来的捷报,孙儿才出去那么久的。”
“好,好,好,值此佳节,又得捷报,当真是好消息。皇上,咱们喝一杯。”
“是,孙儿遵命。”
老太太又向在座的嫔妃皇子公主们道:“大家都举杯,恭祝我们大清台湾大捷!”
“恭贺皇上,恭贺太皇太后,恭贺大清。”
在一片欢腾声中,节日过的欢乐快意,夜已深,众人也都喝的微醺。太皇太后见皇上有些酒意了,体贴孙子明日还要繁忙,命众人散了,令李公公把皇上扶回去。
李公公扶着皇上,我提着灯笼走在左前方。
可以看出皇上今天是真的高兴,做了一些平时看不到的事,现在看着他向李公公唠叨:“李德全,今天月色很好,不急回去,去桂香园就着花香赏月的好,叫上李光地,明珠,纳兰他们。”
李公公劝道:“皇上,今天是中秋,除了值班的李大人,其他人都回家与家人团圆了,更何况夜深了,寒意已经上来了,皇上又喝了酒,容易受凉,还是回乾清宫吧,奴才给皇上沏上热茶,解解酒。”
“朕高兴时竟然没人陪?谁放他们回家的?朕都没有人团圆么!”
“皇上,看您说的,您刚刚与太皇太后和众嫔妃,皇子公主团圆过,只是刚散了,那么大一家子人,怎么说没人团圆呢!”
听到皇上与李公公的对话,忽然有点同情皇上,李公公当然也听出了皇上的意思:他虽贵为皇上,却没有一个可以谈心的妻子。自从赫舍里皇后过世,虽然又封了皇后,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像赫舍里皇后一样可以交心的。想来每逢佳节倍思亲,皇上也是分外感伤。
皇上听了李公公的话没有言语,只是转身向西华门方向走去。我有点不明就里,只好跟着,李公公却躬身向皇上道:“皇上,皇后娘娘已经下葬,不在巩华城了。”
听到李公公的话,皇上身形一顿,久久没有转身,那背影在柔和的月光下显得异常的凄清寂寞,不知何以安放。李公公几不可闻的叹息让我心酸,原来这个高高在上拥有人间生杀大权的人也有这无可奈何的伤痛。
见皇上定定的站着神伤,毫不顾忌寒意侵体,李公公把我手中的灯笼接过去,示意我去劝。我没有注意到李公公那别有用意的眼神,只是觉得一个如此痴情的男人值得我去安慰。但是却又无从安慰。
我轻轻走到皇上身边,伸手帮皇上拉住被风吹起的披风,掩住皇上已有些发凉的双手,轻声劝道:“皇上,风大夜寒,回寝宫吧,虽说月色美,也不能这样个赏法,更何况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明天再赏不迟。”
皇上从哀思中回过神来,听到我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不禁笑了笑,伸出手拉住披风,却不小心碰到我的手,吓了一跳,握住我的手道:“你的手怎么这么凉,是不是病了。”
我忙抽回手道:“谢皇上关心,奴婢没事,奴婢一向如此的,一入深秋手就不会热,冬天更甚,习惯就好了。”
“是朕在这风口耽搁久了,看你鼻头都冻红了,手岂有不凉的?来,把披风穿上。”
我忙退后一步,躬身道:“奴婢不敢,皇上万金贵体,怎可冒此风寒。”
“朕没事,你过来。”皇上动手解披风,我忙上前拉住拉住皇上,“皇上,您折煞奴婢了,这要是传出去,奴婢怕是在这宫里待不下去了。”
皇上的手停住了,深深的看我一眼,伸手拉住我的双手,“好,朕就这样帮你捂着手,咱们回去。”
李公公的眼神别有深意,回头提着灯笼走在左前方。我没有心情注意他的深意,只是被皇上这样牵着,心情忐忑,分外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