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正当头时,易饭早已挥汗如雨,现在是名副其实的乞丐了,找了个大伯问了,确定已到徐沟村,“大伯,妙手堂您可知何处,多谢了”此人一看这孩子言语文雅,不像是流浪孩子,便认真指路“此处,东面有山,名曰卦山,自此向东沿路而上,便到。”“多谢大伯”易饭,举目一望果然一条蜿蜒小道,如蛇行一般,曲直而上,再声道谢后,就举步登山而去。
路过田野,秋天的味道钻进鼻孔,好熟悉的感觉,左右黄绿相间,一阵秋风拂来,四下里的树木和庄稼也开始在微风里摇曳,树叶变得从容而宽余,沿山路上行,见的“红日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阵清新舒畅,疲惫的身躯也消困不少,远远望见山腰处几间草屋,有炊烟飘散,引的越发朦胧。
易饭见妙手堂就在眼前,顾不得细看山间美景,一口气探的院外,只见篱笆相接,串做围墙,各色花藤攀爬依附,门未上锁,入院,眼前是各种草药香扑鼻而来,院落各处摆放各种簸箕,晾晒着药材,一个扎着小辫药童正端着簸箕在一处仔细筛拣着,易饭张嘴,发现喉咙沙哑,嘴唇干裂的都说不出话了,清了清喉,“小妹妹,此处是妙手堂么?”丫头仿佛被吓了一跳,差点把药都洒了,抬头一看是个泥孩儿,一脸垂髫,貌似年龄相仿,就气不打一处来,“那里来的,小乞丐,说话忒的无理,我哪里比你小了”。
易饭仔细一瞧,一张鹅蛋脸,上陷一对小酒窝,两眼水灵灵的,睫毛浓密秀长,一根麻花黑辫子垂在身后,十分可爱,看着一阵失神。“嗨,看什么看,羞不羞”这么一说,易饭才回过神来,两脸腾地就红到咯吱窝了。
这时一位身穿白袍,满头银发,连两鬓也如雪,肤色红润的老人,从屋里走了出来,看着一派慈祥善面,赶紧上前“爷爷,小子陈易饭,在镇中刘掌柜家为一书童,因主家蒙难,现身无去处,早年我爹有一便条,便以此寻来”,老人打量了一番,笑道“莫非是我那徒儿所书?拿来”易饭上前递上,“爷爷,不可,这乞丐邋里邋遢,一看就不是好人”,易饭心想,不就是叫了你声妹妹么,怎么这么大的火气,怎么不像姐姐那般友善,“笑儿不可无礼,以前教你的都忘了么”,“哦,笑儿记得”老人打开一看果然是那个喜山善玩的徒弟所写,无奈的摇了摇头,抬手一招,“你随我来”。
易饭紧忙跟随,旁边叫笑儿的姑娘瞪着眼,朝他做了个鬼脸,进入草屋,老人早已坐于薄垫,屋内极其简陋,一张横桌,上有数十本书籍整齐摆放,背挂“济世悬壶有丹心。仁心妙手可回春”中正平和,不急不缓,舒畅自然。
“坐吧”易饭就近落座,“吾乃李为仁,清居于此,略懂医术,便医得山下村民,不曾想引的远患来投,但也都助其消病减伤,久之,便也落了些名声,适才你问此处为妙手堂,乃外人道也,不足道哉”。
“老爷爷您过谦了,小子一路走来,都说您是菩萨在世,不论富贵,不视金银,只观病疾,屡屡药到病除,如悬壶济世,积德深厚,善莫大焉”“哈哈,小小年纪,倒也口齿伶俐,识字能书否?”“小子,跟随主子做书童已有些时日,平日也习的些许”“恩,看你年纪尚小,又出自贫苦人家,能偷的学问也算有心者,暂且跟随我,或能习的些许,也不枉徐朗之缘”“多谢爷爷,易饭定勤快营生,不负您期许。”
老人给易饭查看伤势后,发现并无大碍,就让笑儿抓了几付草药,敷于伤处,安排一间草屋,先行歇息去了。
就这样,也算是缘缘相扣,辈辈相传,老陈的因结出易饭的果,此后易饭算是有了个师姐,虽然每每叫的都那么别扭,也算是入门有先后,不以年幼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