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儒讲法仁者无敌
“各位师弟的经历大同小异,两两结伴求学路,不过进入求学路后随即一人会被幻化成野兽,在求学路口有外门弟子接引你们,这时考验也就开始了。”
叶君心里想到:“看来紫云多次试探浩天是否离开,就是考验浩天的‘信’,想浩天所要自己就是考验‘仁’,浩天对他一直以礼相待,那么‘礼’也算是考验合格的,浩天面对巨虎安全后,也没有独自离开,反而来救自己,这定是‘义’。”这样一想也就明白浩天为何评价优异了,至于是否有‘智’那就不清楚了……
随即又聚精会神听到云枫说:“接引你们的师兄都会对你们稍加考验,到山下石阶时会有巨虎阻挠你们,这也是考验之一,当然巨虎是由幻术幻化而出,你们自然也不会有生命危险的,这些都会有儒家弟子暗中观察,是否合格自然一清二楚……”
听到这里,有人打断道,“那达到‘仁义礼智信’一点的和三点有何区别?都是普通弟子?”
众人随即都大为赞同的点头。
云枫继续解释道:“自然是不同的,你们都将在儒家生活,其中能符合三点的普通弟子,三年后可申请成为外门弟子,入门考验每少一点的就要在普通弟子的位置上多熬三年,依次类推,普通弟子的求学就将分为三年制、六年制、九年制,至于完全没有‘仁义礼智信’的至少要当十五年的普通弟子。当然我所说的三、六、九年制都是最低期限。”
云枫见众人都在笑话自己所说的话,拧着眉头沉思了片刻后说:“有件事情,你们都认真听着,但任何人都不得埋怨。”
然后脸色严肃,极为认真地继续说道:“所有遭遇幻化的人,只能成为普通弟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被幻化的少年都被这句话惊主了,然后就是气愤。
“凭什么这样?凭什么幻化的是我们?”
“这太不公平了!自己若不被幻化,定能进入外门的。”
“就是,就是……”
叶君也很气愤,若不被幻化,虽然未必就能表现优异,但总是有机会的,如此这般却连丝毫机会都没有,平白无故的当三年甚至更久的普通弟子,人生又有几个三年可以随意挥霍的,想到此处就更加恼怒起来,恶狠狠的盯着大殿上的云枫,想看看他到底要如何解释。
云枫虽早已料到场上众人的反应,更有不少人都凶巴巴的盯着他,环视了一圈后,伸出左手,示意众人不得再吵闹,然后板着脸,狠狠的说道。
“公平?世间何曾有公平?你们生来能成为人,对那些草木野兽可曾公平?
你们能肢体健全,身体健康的活到如今,对那些肢体不全早年夭折的人是否公平?
你们能找到三年一开的儒家山门,并能拜入儒家学艺,对那些没能来此的人是否公平……
而你们只是因为要多当几年普通弟子就感慨不公,是否想过这些?
既然你们感到安排不公,那就好好学艺,日后自会冬去春来,在这里埋怨只会破坏心境,对日后的境界有害无益。”
众人刚刚还恼怒不已,大愤不公,如今被他如此一说,心里不禁点头同意,自己的确是幸运的,虽说心里认同了七八分,然而嘴上还是颇为不服。
正好这时,传来一阵恢弘绵长的钟声,云枫立刻让所有人跟他前往仁浩广场,众人不敢怠慢,急忙跟着。
不消会儿,便来到了仁浩广场,此时广场上人山人海,少说也有万人,看他们都衣着各异,想来也是来儒家求学的普通弟子。
广场四四方方,占地极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站着队伍,而中间却空了一大块,每只队伍都一字排开,面向各自的方向,队伍间相隔一米左右,而每只队伍前面都站着一身穿蓝袍,头戴纶巾的儒家弟子。
其中广场西面站的都是女子,人数不少,南北两面的少年都时不时偷偷瞄向那些女弟子,看的那些少女一个个面红头掩,东面少年与西面少女背影相对,反倒没有几个扭头去看的,毕竟光看个背影实在无趣的很。广场上都是些十四五的少男少女,二十岁的青年也有些,想必之下这青年人数是算极少的了。
叶君本来在之前四合院时感到奇怪,来儒家求学的就只有几十个弟子,而且还都是男子,如此倒怎么能成为这九流十家之首的,蹊跷无比,想来莫非只是徒有虚名。如今看到此处人山人海,才知道儒家并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般不济。
云枫带着众人来到东广场最北边,让众人‘一’字站开,随后便和其他蓝袍弟子一般,面向自己所带的队伍,站在广场外围。场上人是极多的,有交头接耳的,也有自言自语的,有的因能入儒家求学兴奋的凯凯而谈,也有因不能进入外门暗暗发狠的,更有指责儒家所做不公的……场上犹如菜市场一般,颇为吵闹。没过多久,这东面又来了十多支队伍,挨着叶君所在队伍‘一’字排开。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倒没有什么队伍再进入广场。这时,只闻空中传来一句诗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百年有路有风尘,是非无涯无岁月。”
极为洪亮严肃,也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道诗号,既在耳边低吟又在千里飘荡。
广场随着诗号也迅速安静下来,随后那道声音继续传来,“尔等来儒家求学,日后也许有成为世人敬仰的存在,也许有人成为儒家中流砥柱,也许有人默默无闻,也许有人一生再也走不下这仁浩山。
而此刻你们在此听同样的理,学同样的艺,将来却要走不同的路。无论你将成为何种存在,又走何种道路,需要将儒家精髓‘仁’、‘义’、‘礼’、‘智’、‘信’牢记于心。
今日与尔等有缘,讲上一段心法,理解多少就看自身造化。”
叶君只听声音浩气凛然,又飘渺玄妙,心里极为敬仰,此刻又听说其讲心法一段,虽不知具体是什么,但看到场外众多蓝袍弟子个个面色激动,双眼更是充满期盼之色,如此看来这心法定是极好的东西,自己定要用心听讲,随即凝神细听起来。
“仁者可无敌。
学时习,可得乐;
三省身,谋需忠;
交必信,传有习;
方可敏于事,而慎于言,自能有道而正;
若不重则不威,学亦不可固……”
叶君只听得前面几句,然后就恍恍惚惚起来,即觉得字字真言,感同身受一般,又觉得虚无缥缈,无法理解透彻。
不肖片刻,声音戛然而止,想必已经说完。
叶君只能勉强记得数句,直觉胸中有股浩然正气,之前一直虚弱的身体也明显精神了一些,觉得神奇无比,更是心生敬畏。
叶君看向周围的人一个个眼神迷离,眼神时而痴痴如迷,时而恍然大悟,又时而眉头紧锁不明所以,就连那些蓝袍弟子也是如此情形。
心里不由想到:“怎么每个人还沉浸其中,自己这么快就清醒过来,莫非悟性太差?”想到此处难免有些伤神起来,以后难不成也要成为那终生下不了山的存在,更加自怨自艾起来,转念一想:“也许是自己悟性极高,才能这么快醒来,日后成就定是不可限量。”
如此心情大好,又想到自己只记得聊聊数语,这岂不是很差,没来由的又伤感起来。突然想到自己身体虚弱,又从未在这儒家修行过,能记得这么多字定是了不得的悟性,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只是叶君不知旁人其实连一字都是记不住的,只能随着老者讲法而身陷其中,既不知所云更不知所以云,若让那老者知道叶君第一次听能记得这么多,定会惊为天人,毕竟那是儒家绝学《仁者无敌卷》,虽然叶君只是记得些皮毛,但这悟性也是了不得的,毕竟老者也不过才刚刚突破第五卷,这才让众人有机缘听些。
而这《仁者无敌卷》共有二十卷,为儒家第一绝学,据传是由孔圣人所创,当初是叫《论语经》,后又几经修改才定型并改名为《仁者无敌卷》。
叶君还在为自己的悟性自鸣得意时,看到周围蓝袍弟子同时向空**手躬身,大声道:“多谢大儒讲法。”随后广场中的少年也学着拱手躬身喊道:“多谢大儒讲法。”可惜没有正规弟子那般整齐,虽人多势众,声音更是杂乱不堪,一时少年们个个大眼瞪小眼,都在用眼神挤兑刚刚和自己不和谐的人。
这时,又一中年声音在空中响起,“文章耀千古,道德宣乾坤,天下滔滔论,唯吾儒者尊。
尔等即将是儒家弟子,必须了解儒家的情况,尔等且认真听好。”
叶君也极为好奇儒家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也不在想什么悟性了得与否,和众人一样,竖耳详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