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对话;
陆法和续道;“至于陛下所言的能透视未来的预言。对这个问题本居士觉得就如佛家所言的;不可说,不可说。道家所言的;天机不可泄漏。类似的道理。因为本居士也没有贴切的语言,更没办法描述那种感觉或说现象出现时的情景,还有是从何而来,又是如何产生的。
我想说的和能说的,只是那就是一种明悟。或许有些高明的人对这种明悟,可以比较清晰点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能力对于那些被世俗的七情六欲所缠身的人,是不可能清晰明了的出现的。
所以,拥有预知能力的人,一般都只会出现于那些比较淡薄世俗“情”“欲”,而且还要常年坚持心灵和精神力修炼的人。比如有道的高僧和一些高智慧的世外隐居的居士。
至于天生便具有预知能力一说,或许是本居士根器浅薄和孤陋寡闻吧,本居士并不相信。”(待续)
===
接回上章;
对陆法和这样的回答,当然不能让弟子朱元英尽解心中疑惑。再加上当时的现实情况,以区区南郡的那几千守军的兵力,去打天下闻名的名将侯景的十万大军。也确实过于不现实。
何况梁国的皇帝梁武帝萧衍,也一意孤行的选择接受和支持侯景的归降。所以如果贸然的出兵去打侯景,一来胜算很低。二来那可是违背圣命的诛族大罪。
陆法和应该也是非常的清楚,贸然去打侯景的的诸般不可为。所以,或许陆法和也只是在嘴上和弟子朱元英发发牢骚的随口一说而已。听到弟子不解的询问理由,当然只能是含糊的这般应付一下了。
到了第二年。侯景叛变梁朝,渡过长江围攻建康。那时陆法和居于青溪山。
弟子朱元英到山中寻访他,将侯景围攻健康的事说与了陆法和知道。又寻问于师傅陆法和道;“师尊认为侯景的叛乱能不能成功?”
陆法和道;“人们应该选择果实完全成熟的时候,再去採果实。到了那个时候,甚至不用动手去摇动,果实也会自己掉下来的。我们只需等到侯景这个果实熟了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现在只需等待,就无需做什么了。”
陆法和如此回答弟子朱元英,摆明陆法和已经看到了侯景最后必败的结果。但是,愚昧的朱元英依然不明白,或是想更加坚定师尊的肯定性答案吧。又或是过于担心梁国国都还有梁武帝的命运吧。于是还坚持问陆法和道;“那侯景围攻健康会不会成功呢?”
陆法和无奈下,又是有点玄的回答道:“或许成功又或许不成功。”(《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元英往问曰:景今围城,其事云何?法和曰:凡人取果,宜待熟时,不撩自落。檀越但待侯景熟,何劳问也。固问之,乃曰:亦克亦不克。)
又再过了三年以后,梁简文帝大宝二年(公元551年)。侯景迎战于那时候还是湘东王的萧绎,(后登基成梁元帝)曾经一度把萧绎手下的大将王僧辩,所率领的大军包围在巴陵城(今湖南岳阳)。
同时,侯景又派出大将任约,率五千精兵向北度过长江准备攻击守兵很少的江陵城。
这个任约素有忠勇之名。而且兵法谋略也很是高明。是个智勇双全的难得人才,又是个忠节之人。更堪称侯景手下的头号心腹大将。
陆法和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一改往时隐居避世的模式,入世亲自前往江陵见湘东王萧绎。并且毛遂自荐的向萧绎请命前去抵抗任约。而且还和萧绎言明只需帮他解决一些兵器的问题,而他会自己自募兵丁。
那时候的萧绎正是腹背受敌,又欠缺兵丁良将的危急时刻。看到人称半仙的陆法和亲自跑来请命,当然非常欣乐。更何况,陆法和居然还要求不用他配以兵卒,这无疑于雪中送炭般的好事。
所以,萧绎立即加封陆法和为信州刺史。前去抗击任约。(《梁书》元帝本纪;世祖遣游击将军胡僧祐、信州刺史陆法和帅众下援巴陵。)
于是陆法和两天后就出发。一边赶路,一边召集了八百名蛮族中的弟子(其中很多都是曾经被他治愈的乡民还有他的弟子)。行军至赤砂亭时,与萧绎手下的另一大将胡僧祐(字愿果)率领的军队汇合一处,共同抗击任约。(《梁书》胡僧祐传;至赤砂亭,会陆法和至,乃与并军击约。)
这个胡僧祐是一个无勇无谋又悲观胆小之辈。当他接到湘东王萧绎的命令,命他率军去协助梁朝名将王僧辩抗击侯景大军时,因为惧怕侯景,便非常悲观的认为抗击侯景毫无胜算。只因不敢违抗王命才硬着头皮无奈出兵。
但却认为难有胜利的可能。他甚至在临出发前还泪流满面的,哭着对儿子道;“你可以先为为父准备好后事,此次出征,凶多吉少。可能就再无活着相见之日了。”
(《梁书》胡僧祐传记载;元帝乃引僧祐于狱,拜为假节、武猛将军,封新市县候,令援僧辩。将发泣下,谓其子玘曰:汝可开朱白二门,吾不捷则死。吉则由朱,凶则由白也。)
相比于胡僧祐的悲观。陆法和就显得绝对的信心十足的悠然自得。陆法和甚至在与胡僧祐会师之后,居然还对弟子们道;“我们的兵真多哦,其实打个区区的任约,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兵力的。”
陆法和甚至,就是在带兵时,还是依然沿袭着之前悠游山林时的一贯风格;禁止部下将领、兵卒捕鱼打猎。还说如有人敢偷着打猎,就会有猛兽袭击违反命令之人。而偷着捕鱼者,船就会船缆松掉而漂走。(《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或亡其船缆。)
还真有士兵偷着捕鱼,结果真的漂走了一艘战船,而被陆法和严厉的以军法处置。于是之后再也没有兵将敢违背陆法和的行军规定。
而这种事也被传得神乎其神的,越传越玄幻难测。更加让众多兵将对陆法和尊崇,信服得无以伦比。陆法和的半仙威名也益发深植人心。
陆法和与胡僧祐两军会合后,鉴于任约的来势凶猛。经过商议后,陆法和建议先后撤至赤沙湖,与任约军队对峙,先避其锋芒,再寻破敌之策。
胡僧祐早已经六神无主,又常听闻陆法和半仙的大名,和关于陆法和的种种神奇传闻。当然唯陆法和的提议是从。
在两军对峙期间,胡僧祐还曾经多次请教于陆法和的破敌良策。陆法和的飘逸生活模式受到胡僧祐的干扰,被胡僧祐缠问得无法时,便透露道;“破敌之计,当学前三国时期著名赤壁之战时的火攻之计。不过将军切记此计万需保密。如有泄漏,此计便不能有功。”
胡僧祐听后恍然大悟又迷雾重重的道;“前三国时的赤壁之战,那一场火攻之计虽妙,但那里面尚需很多诸如苦肉计、反间计等等妙计,特别是最后还要有诸葛亮借来的那一场东南风,方能成就大功。而时下时节风向也非利于我军攻敌的顺风,还有……”
陆法和失笑的打断了胡僧祐的话道;“将军无需多虑,只需谨记保密二字即可,余者将军都无需多思,只管安心休息静养即可。”
书者相互探讨和学习的Q群;261265761。非常期待你的加群。
另外,本书上传已近半,(就十几万字)故请所有感觉写得还不错的朋友多宣传和,不然书者或许会因为鼓励不足而太监了本书。(不传完全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