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董卓在缉盗上成果卓着,受到官府瞩目。
这时候,凉州的胡人不时出来抄掠城寨,更掳掠了很多汉人人口做奴隶。
为应对此情况,凉州的上层注意到了董卓,董卓确实是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凉州刺史征董卓为州从事(刺史的处理某类问题专家、特派员)、州兵马掾(州武装部长),领兵,守卫塞下。
董卓很胜任这些职位,使命完成得很出色。一次,率领骑兵步兵一起,讨伐捕杀叛乱的胡人,大破之,斩首、俘虏共一千余人,立下大功。
胡人从此不敢掳掠汉人人口。
连中央朝廷都到报告后,都很振奋。
此时,之前因故调回京师任议郎,现任并州刺史,同为凉州人的段颎,也注意到了董卓,认为对于西边平定“戎事”,是一不可多得之才。
段颎亲自召见董卓。见董卓果然有个赳赳武职的样子,首先印象就很好。
接着问董卓:“对付羌胡犯边、造反,有何高见?”
“洒,”“卓认为唯有一字也。”
“何字?”
“杀也。”
“如何杀之?”
“以骑射杀之,以计谋副之。”董卓说,“胡狗所仗者,骑射也,欺我汉人习骑射不如彼广也。然卑下所统兵卒,皆胡汉骑**锐之士,又受卑下恩养,唯卑下马首是瞻——是以以骑射破其骑射,彼必心寒。”
“胡狗犬类,了无智计,若再辅以计略,彼必败溃。”
“如何计略?”
“临阵料敌,因势利导,计之所出,又岂能一一道哉。”董卓挺挺胸,撇撇嘴。
段颎对董卓的回答很是满意。
于是,将董卓推荐给“三公”的府衙,司徒袁隗招董卓为掾(课属,31人中的1人),成为中央官署的吏员。
袁隗见董卓的模样气势做派,心中说道:“果然不同中原之人。”不知为何,袁隗打了个深深的寒颤。
西北边事再度吃紧,段颎又官复原职,再度出任护羌校尉,出镇凉州,击破了进犯的羌人部落。
“四侯”中的中常侍、汝阳侯“唐雨堕”唐衡、五原侯“徐卧虎”徐璜病死。然而宦官们的气焰并未因此有丝毫减弱,相反——
侍中寇荣,是光武帝刘秀开国“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寇恂的曾孙,寇荣的堂侄尚了桓帝的妹妹益阳长公主,桓帝也纳了他的堂孙女到**。显贵如此。
出身、背景如此显赫的寇荣,生性高傲矜持,平日对同为皇帝左右的常侍们不怎么买账,毫不逢迎,因此为他们所惧怕、忌恨。
他们一起想法罗织罪名,陷害寇荣家族,把他们赶回故乡,郡里官吏秉承宫里的颜色、风向,急切卖力对寇氏家族展开迫害。
寇荣前往宫门,打算自我辩护。
还没走到,就被人弹劾他擅自离开边地(寇氏家族祖籍所在地属于边郡)。
于是下诏逮捕。
寇荣在外逃亡数年,赶上大赦天下也不得赦免。
寇荣走投无路,绝望至极,在亡命中上书皇帝,称自己无辜被皇帝左右的“青蝇之人”(“青蝇”典故语出《诗经-青蝇》)所陷害,使得陛下忽略了作为天下父母中慈母之仁慈,而只知严父之怒。
自己家族被官吏秉意迫害,被剪去头发、平去祖坟。
希望陛下明告天下,自己到底受何指控,犯下何罪,使天下人消除疑虑。
自己曾想向陛下当面自首,可是左右对我的一言一行都设下圈套、一举一动都布下陷阱。
皇宫门闭九重,我之陈述永远不能传递到陛下面前,更无法获得陛下信任。
寇荣最后祈求以自己一死,饶恕兄弟死罪,使自己一族保留一点血脉。
先死者陈情,临章泣血!
桓帝看后更加恼怒,下令诛杀寇荣并灭族。
自东汉开国以来便显赫至今的功臣贵戚家族,竟然族灭。
中常侍侯览的兄弟侯参为益州刺史,残暴贪婪,搜刮的财富以亿计。被太尉杨秉弹劾,用囚车押解回京师,侯参无法自救,中途自杀,随行的车辆辎重有三百余辆,全部装满了金银财物。
人赃俱获,难以抵赖。
杨秉以此为机,进一步上了一本,称原是宫中杂役的宦官,现在却受到过分宠幸,执政操权。附会他们之人,得到官职;违忤他们之人,被中伤。宦官们居比王公,富比国家,生活豪奢。
现在中常侍侯览的兄弟贪赃枉法,自取灭亡,侯览本人一定会内心不安,此样之人已不适合继续留在陛下身边左右,否则恐对陛下安危不利。
此类人,再大的恩典,也无济于事。
请陛下做出决断,将其立即摒弃,免官回乡。
桓帝私下派出尚书诘问杨秉,“设立官职,应当各司其职,‘三公’统外朝。如今却越过职权,弹劾内朝的近侍,与典与法,有何依据?请公开回答。”
杨秉答道:“《春秋传》曰:‘除君之恶,唯力是视。’汉朝的传统,‘三公’之职,无所不统。”
尚书无言以对。
在事实和雄辩前,桓帝不得已,罢免了侯览的官职。
看到第一次有宦官被免职,司隶校尉也趁势弹劾左悺及其兄长太仆左称的罪恶:干预州郡选拔、贪污聚敛、放纵宾客、欺压官民。
左悺兄弟闻风后皆忧惧自杀。
又举奏中常侍具瑗的兄长沛国相具恭贪污,押送廷尉受审。
具瑗机警,急忙前去自首,自己投入狱中,赔罪,向上主动归还东武侯印绶。
下诏,贬具瑗为都乡侯,死去的单超、徐璜、唐衡的袭封者,也一并降为乡侯,子弟分封者,全部剥夺爵位和土地。
一时之间,宦官上下一片愁云惨雾。
士人则倍感畅快淋漓。
各地的士人们也都展开行动。
受宦官们庇护的豪强大姓羊元群,曾任北海郡太守,因贪污而名声狼藉,被罢免回乡,竟把官府厕所里的装置都拆下来运上路一起回来。
河南尹、士人领袖李膺对其进行弹劾。
单超弟山阳太守单迁因罪下狱,被廷尉拷打致死。
徐璜的侄子徐宣因求婚不成,报复杀害过一位前太守的女儿,被抓捕拷打后斩杀弃尸闹市。
远在并州晋阳的小黄门赵津的兄弟贪横放肆,为一县之巨患,被郡里一位年轻的吏员收捕杀之。
此年轻吏员,名王允,字子师,生于永和二年(公元137年)6月,太原祁县人,地方大族出身,家族世代在州郡为高官,显赫非凡。
王允从小抱有大志,渴望建立不凡功勋。日间学习儒家经典,同时早晚练习骑射。
有如此家庭背景,本人又如此天资上进,王允自小便被同郡士人看好和期待,被誉为“王生一日千里,王佐之才。”定能匡乱济世。
郡中一位不知名的隐士闻听了对王允的评语,却不尽以为然。
一日在与他人饮酒闲聊时隐士谈到:“‘一日千里,王佐之才’。嗯嗯,不错,不错,但顺的时候会一时行千里,难免会过于得志;世道将乱,纵有才纵,哪里去找承平圣王去辅佐呢?”
王允18岁便出仕为本郡郡吏,做事果断,态度决绝。
下令捕杀赵津的太守被朝中宦官侯览报复,下狱而死,王允护送棺木回太守家乡,并在彼为自己长官亲自守丧三年,才返回本郡。
礼毕返回,再次任郡吏,主管人事,因不认可新任太守将一无品行之徒征召为候补吏员,一再与太守当面发生激烈争执,据理力争,丝毫不让,引得太守大怒,将王允扣押起来,打算杀掉。
并州刺史听说了王允事迹,特别感动他亲自为上司守孝,认定王允为难得之练达忠良之士,制止了太守,并将王允召为刺史别驾从事(简称“别驾”,州刺史的辅佐官)。
年纪尚轻的王允一跃成了州长官的副手,由此整个并州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