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废品收购站
“收破烂?捡垃圾?!”王志福摇着硕大的头说。
黄威解释道:“阿福哥,你可别小看这废品哦,里面有黄铜青铁值钱着呢。简直是一本万利。”
黄威这段时间穷怕了,荔枝林开销实在太大了,眼看还得再过一两个月才能成熟上市,需要采购的东西逾来逾多,而手上却没剩多少钱了,开春时自己的草莓地,还有给村里人倒腾草莓赚来的七八万块差不多都投入荔枝林去了。所以黄威就天天琢磨着做些什么项目,一是要投资少见效快的,二是可持续发展的。最后黄威盯上了废品行业。黄威可清楚地知道,前世的华人女富豪朱因,就是靠废纸发家的。
在黄威的再三许诺下,王志福终于肯干了。并说明只干几个月,冬天就要当兵走了。让黄威再找多几个人才行。
有钱好办事,第二天,黄威就在安东县城与灌头乡的交界处,租下一块地。这本是农民家里圈起来养猪的,后来年青人到省城打工了,家里的老人力不从心,就荒废在那了。交通倒很方便,就在安东环城公路的边上,黄威好说歹说地,用了200元一个月租下了这块近一亩大的地方,黄威看中的就是大路边,又有一人多高的围墙围着。
不用敲锣打鼓,点了串鞭炮,挂了个木板牌子:“灌头乡废品收购站”,这算是成立了。也没去工商登记,看生意如何再做打算吧。黄威还印了几大盒名片,上面写明了收购项目,数满各类废旧物资,这个时代啊,名片还是稀罕物。为此黄威还特地去办了个数字传呼机,把呼号印在名片上。准备走街串巷地派送着名片。
1996年的安东县,还没几家经营废品收购的。大多都是家庭作坊式的,也不上门,就等着居民们把没用了的纸皮,破铜烂铁什么地送到店里。然后市里大型的废品行,会定期开车过来拉。通过于市里的大型收购站联系,黄威决定自己两个步走,一是踩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吆喝着收破烂,见人就派名片,以做宣传。第二步就是把这个废品收购站的名头打响,让整个县的人要卖废品就想送到这个“灌头乡废品站”。慢慢自己做大了,就买机器,自己来分类,自己拆解后再直接卖到相应的工厂,这样才能利润最大化。
开业没几天,黄威买了台旧的三轮车,在车上挂了个红牌子,写上“灌头乡废品收购站”,便与王志福出门了。
见有住房就扯着大嗓门喊道:“收破烂罗!”
有一次在一居民楼,黄威正大喊着收破烂,喊叫声引起一位阿姨的不满:“年纪轻轻的干什么不好?非要干这捡垃圾的买卖!”
黄威一本正经地回答说:“阿姨,我这是勤工俭学。我爸妈不用给我学费,我自己可以挣来的。而且,我不是捡垃圾,我是花钱买的!废物利用,你好,我也好!”
说完,引来更多大妈大婶地好评,都把家里存的报纸什么的送到黄威的三轮车这边来过秤。
安东县城没多大,踩个三轮车绕一圈有个把小时就得了。不过,黄威要钻进各胡同各巷子叫卖,却废力得多了。王志福块头大,负责任踩三轮,没转几条街,便气喘嘘嘘了。付出大力气,收获也跟着大,小半天就满满一大车了,黄威便在后面推着送回了自己的收购站。又接着空车出去呦喝。
改革开放后,安东县,家家都有外出打工的,而且安东本是华侨之乡,所以家庭条件都不会太差。谁家没有点纸皮烂铁的?
没几天,黄威便把黄家村一群放暑假的“生力军”少年都拉了出来干活。多买了几台三轮,安排几个少年每人负责一个片区地跑着。每天给五块钱工钱,对家里大人就说勤工俭学去。家长们倒也很乐意呢,去赚钱,好过在家里疯玩吧。
这群少年都把黄威当是他们的头,黄龙更拿黄威的话当圣旨了。不用黄威多督促,自觉得与几个“生力军”的成员推着一部三轮早出晚归了跑“业务”去了。
上午,黄威一众人便出门收废品,下午便在收购站分类打包了。
也就这样兴冲冲干了十来天,市里的废品商上门清货。抛去成本,黄威的收购站净赚了三千多元。乐得黄威请大伙儿到饭馆里大大的撮了一顿。
有了收入,就有了底气了,黄威更勤了,通过十来天的呦喝,还有大量派发名片,大半个安东县城的人都知道了,有一群少年们经营着“灌头乡废品收购站”,打一个传呼,很快就有三轮上门来搬,多方便。眼见生意稳定了,黄威在乡里请了两个妇女来看档,自己与王志福分别带着“生力军”出门揽活。
通过收了十来天废品,黄威总结了经验。小打小闹赚的都是小钱,而且家庭并不是每天都有废品可卖,得找稳定的工厂来支撑才行。
想来想去,黄威便把目标盯上了城西的几个国营单位,像县电机厂,县电池厂,这一类的大型企业,估计金属废料会更多。
这一天,黄威穿戴整整齐齐,衬衫西裤,黑皮鞋擦得澄亮。腰间还别着寻呼机。看上去倒真像外出经商回乡的小伙子。
安东县的工厂大多都是座落在城西一带,黄威绕着老式工业区,很快就找着了电机厂。电机厂是六七十年代建的厂,专门生产各类发动机,电动机。厂区硕大,一排排的车间轰轰隆隆地响着。96年的电机厂还是生机勃勃的,黄威记得,前世的电机厂是2000年后,进行了国营转私企股份改革后便一振不撅了。看着到处熏得黑黄黑黄的墙壁,厂区一颗颗参天大树,似乎告诉来客,该厂的历史是多么地悠久。
这年头的工厂,还不像后来那么严格,大门口都是铜墙铁壁的,还有保安守着不让进。,黄威随意地在厂区转了几圈,问了不少人,好不容易才找到厂办接待处。
走到接待处,门大开着,看见有位三十几岁的大姐正在磕瓜子,便敲敲门:“你好,大姐,我是灌头乡废品收购站的经理,叫黄威。我想找你们负责谈谈承包您们厂的废旧物资事宜。”
前台的服务员,“噗吃”一笑:“哎哟,这小阿哥,长得真俊呢,还是经理哦。我们负责人多着呢,你说你要找哪个的啊,废旧物资,多新鲜啊,那么大的项目,就你一小孩想要承包?你说的是报纸破烂什么的吧,你应该去找搞卫生的阿姨就是了。”
黄威连忙解释:“大姐,我不只是收报纸的。就是报废的机器,与你们生产的次品,还有金属边角料等,您厂有多少我都能吃下来的。大姐,麻烦你帮我介绍一下负责人。”
刚说完饭,一个打着领带的中年男人,大腹便便地走了进来,问黄威:“你有营业执照吗?”
黄威愣了愣:“还在办呢。”
中年男人转身便离开,冷冷丢下一句话:“办好再来谈吧。”
接待处大姐,小声对黄威说道:“那就是我们的张副厂长,就是主管物资采购与处理的。”
眼看那么牛气的副厂长,暂时也没辙了,便向这位大姐道了谢,低头离开,心中一直在盘算着,如要做大,看来手续还是要赶快办好才是。
黄威低头寻思着以谁的名义去办执照,因为今年才16岁,还做不了法人代表,刚走出大门,便给两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拦住了。
黄威打量了眼前的两人,这两青年,一个留着长发,一个光着头,两人都是赤裸裸地穿着无袖小马甲,马甲还不系扣子,两人都敞着胸,胸前纹着一只老鹰,只是这只老鹰线条很是粗糙,若隐若现地像飞着的乌鸦。
两青年,也不说话,就是瞪着黄威,这时,长发青年,慢斯条文地掏出支烟,又似乎很潇洒地用塑料打火机点燃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大口,又慢慢地往黄威脸上喷去。
黄威往后站了站,不卑不亢地说:“两位大哥,请问有什么事吗?”
长发青年,左手大拇指与食指掐着烟,蔑视地看着黄威,突然他伸出右手,狠狠地一巴掌朝黄威脸上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