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北方大族枯梓族首领子姬派遣她的长子文诺领三万勇兵来援助外族军。文诺的勇名,在外族人尽皆知,其勇猛亦可见一斑了。元浩于是摆下盛宴来迎接文诺,与文诺把手欢饮,并自甘舍弃了主将之职,请文诺坐统帅的位置。文诺向来豪气,一听说自己能做主帅,忙欢心应允,并对元浩倍加亲近。
于是,接下去的战事转由文诺统帅,元浩则退居为军师。
文诺为将,威风凛凛,果然勇武。一路杀将,总是首当其冲,势不可挡。等到八月临近中旬,文诺军已攻到吕朝西北边境。可笑吕朝本来是大军攻外,而今却遭得外族反攻。
外族十一万大军已经到达吕朝西北边境,吕朝朝廷再也不能只是惶然了。隆其皇帝紧急募兵,并急诏找寻十将军援助。
至八月中旬,吕朝西北边境开战。守关将领一一出关迎战,皆遭文诺单挑砍杀,不出五日,边关已折损六将。一时,边境关门紧闭,吕朝军只能选择死守,任凭文诺单骑于城门叫骂。
再三日,外族战车军携着数百辆战车来与大军汇合,战事又再开始。这次西北边境“西门关”只守得一日,便被外族成功叩关,“西门关”失守,便代表着外族已成功入侵,吕朝岌岌可危。
西门关已经丢失,眼见外族就要大肆攻占吕朝疆土,这时,“十将军”领兵来援——
“十将军”并未十将都到,只来了其中的四将——“弓水”段回、“枪绝”马文叙、“剑绝”苍仁,以及“骑冲”文望。
四大将领各自带兵前来,在“家仪关”汇合,合计三万五兵士。
元浩见“十将军”来援,似乎早有所料,因而反应并不吃惊。于是元浩进到文诺军帐里,请求文诺暂时在“家仪关”前止兵,整军待攻。
文诺为外族人,自然并不知晓“十将军”是何许人也,于是对元浩的请求也就一笑置之,以为敌方不过来了三万余援军而已。
元浩早已料到文诺如此不屑的态度,遂笑着再提议,请文诺再次单骑到关门邀战,并放下预言:“文诺将军若前去邀战,此次必定会有应战之人,而且我可自信地与你允诺,敌将出关应战,关门必定不会关上。如若关门关上,你可将虎头闸放到我颈上关上!”
元浩的狠话令文诺吃惊,同时也不由兴奋起来:“原远(元浩之字)此话可当真?”
元浩淡微一笑:“自然当真,军中之事,怎可戏言?”
“好!好!若果真是如此,且让我斩下敌将颈项,而后你再率领奇兵从左右两翼冲入关门——若真的如你说的关门不关的话!”文诺兴奋地说,说完不由暗自得意自己在军师元浩面前滔滔地谈吐良计。
元浩只恭敬地敬了一个揖,俯身答应:“喏。”
第二日,文诺依言只率领几百轻骑,到家仪关前叫嚣邀战。“骑冲”文望出关应战。
文诺探目望了一眼关门,果然如元浩所料,关门非但没有关上,而且是完全大开着。文诺不由暗自窃喜,扫一眼左右丛林,似乎隐约有人影晃动,想来是元浩已经埋好伏兵。
文诺遂与“骑冲”文望相战。
文望乃吕朝最上乘的骑将,马术功夫可以说是无人可及,他与座下马儿更是形体如一,马之蹄犹如他之足,如何行走完全如他的意愿,并且步法诡异非常。
文诺则是勇猛,一身家传武艺,对战斗满是莽与痴,毫不畏死,因此战场上也是气势咄咄逼人。
两人都纵马相迎,文诺一如既往双刀砍去,一刀由上横扫,一刀由下而上挑起——此乃“双攻刀法”,不少将领都败在这难以预料方向的双刀。文望却是面不改色,顺手应势拔出腰间长剑,先挡下了下方的刀刃。
下方虽然已经挡住,上方却难以避逃。眼见文诺一刀将扫去文望半个脑袋,忽而,“咻”的一下,刀锋扫过,文望却突然自眼前消失了——原来文望急拉马缰,身下紫墨色马儿立即停蹄,不多跨出一步。继而文望就势弯腰俯身,轻而易举便闪过了上方刀刃。不仅如此,文望俯身之后,立即又身形挺起,在文诺面前突然出现。文诺一愣,就此一愣,却丧了命。只见文望顺手将原先挡在下方的剑提起,轻轻一扫,便划下了文诺脖颈——自紫墨色马儿停下,文望便不曾再前进一步。
斩杀完文诺,文望就着原地,冷凝向那随文诺而来的几百轻骑。几百轻骑皆心上一凛,面色惨白,不由提着马缰徐徐后退。最后,文望只一个冷笑,几百轻骑遂四散而逃。
文望却不去追,调转马头,用剑挑起文诺头颅,便回关了——关门徐徐关上。果然,从一开始就不需要顾忌地大开着。
文诺的头颅被悬挂在“家仪关”关门上,以示吕朝军威。隆其皇帝得知,大悦。
【忙了一天事,晚更了。(我会告诉你我是去过光棍节了么)11.12号已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