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诸国君主都派使者过来。其中,魏国使者特意提出要观看军演,其余使者也是连声附和。最后,皇帝下旨让李纲元帅军演。”
说书的一脸心驰神往,将自己陷入深深的回忆当中。“那一天,天和地朗,无风无云,洛阳城门口,禁军林立,把老百姓驱赶在远处,在城外搭起了高高的点将台。老夫有幸,禁军之中,有一个远方亲戚,花了十两银子,就在城门口观看。
大约辰时,各国使者,文武百官,全都分成两列在城楼之上站定,尤其是使者这一列,服饰各异,和中原大不相同。片刻,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
‘皇上驾到!!’
这时,所有人都向着左边跪下,三呼万岁。
‘吾皇万岁!’
‘万岁!’
‘万万岁!!’
此时,一个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狂生注:就是古装片里,皇帝头上戴的那一块长长的板,前后分别有五串珠子,每串上有九个珠子,象征着九五至尊)的中年人走出来,稍微停了一下,沉声说道:‘众卿平身,赐座。’众人称谢,依次坐下。
随后,皇上向身旁的老太监使了一个眼色,老太监会意,走到城楼边上正中偏左的位置。
这时,一个小太监捧着一个黄金铸成的盘子,小跑到老太监的身边,老太监取出盘子里的圣旨,双手捧着,转身高举过头顶,向城楼上众人示意,最后,看着皇上。直到皇上点了点头,轻轻地‘嗯’了一声。老太监这才转过去,高声喊道:
‘宣,秦国公李纲觐见!’”
说书的停下来又抿了一口酒,趁这个空当身边一个红脸汉子问了一句:“秦国公是谁?李大人不是元帅吗?”听到这话,呛得正在喝酒的说书的一口酒喷出来,全部喷在对面那个一开始吹牛的大汉身上。
说书的弯下腰猛烈地咳嗽了半天,这才直起来,气得冲红脸吹胡子瞪眼,长叹了一声,“愚不可及,真真是愚不可及,元帅只是一个战时的临时官职,岂不知‘铁面儒帅’是江湖叫法,儒帅当年执掌帅印,与齐魏交战之时一战成名,自此江湖人称‘铁面儒帅’,而他本人则是被皇上封为国公。不要打断我,让我说下去。”
“片刻,一个儒生模样的人走出来。一身白色劲装,一把白纸折扇,白玉冠,白玉佩,真似个:
‘寒冬未至雪先降,
恰似仙人落凡间。
若问谁为军中圣,
何人敢当儒帅先’,咳咳”,
看来刚刚真是呛得厉害了。说书的在说到‘儒生模样’时,特意深深地看了吹牛大汉一眼,而形容完儒帅模样的时候意犹未尽,指着李邦说:“大家看,当时的儒帅就和这位公子的模样差不多。”
说书的一开始只是说装束,等到他仔细看了看李邦后,顿时觉得奇怪:眼前的少年怎么越看越像儒帅?这时店里的人都朝李邦瞧来。李邦也不在意,只是一个人独饮独酌,心思却全放在说书的这边,等了片刻,还不见说书的继续说,淡淡地说了一句,“老丈何不继续讲下去?”
“对……对,且听老夫慢慢道来,”说书的如梦方醒,“额……额……”说书的刚要说,却忘了自己刚才说到哪里了。“老丈方才说到‘宣,秦国公李纲觐见……’了。”
说书的尴尬地笑了笑,向李邦拱了拱手,说:“多谢公子提醒。”
“儒帅施施然走到皇上面前,报拳躬身作揖,说了一声,‘微臣李纲拜见皇上’,声若洪钟,余音绕梁。
皇上客气地说:‘国公免礼,一切可准备妥当?’
‘回皇上,万事俱备,请皇上下旨!’皇上说:‘如此,便辛苦国公了。’
说完,儒帅再施一礼,退下去。不一会儿,儒帅身披金色铠甲,白色披风,骑了一匹黑色骏马从城门口出去……”
“老头,你等等,”吹牛大汉得意洋洋地打断他,心想,这回我看你怎么解释,你大爷的,竟然说我没见过儒帅。说书的看了他一眼,说:“你又有什么问题?”大汉问了:
“刚刚你说你在城门口观看军演?”
“是啊。”
“你又说儒帅骑马从城门口出去?”
“对啊。”
“也就是说,以儒帅功力之高,也没发现你老小子在城门口站着?”
说完冲着四周说道:“儒帅武功之高,治军之严,众所周知。要是让他老人家知道你买通城门守卫私自站在城门口观看军演,你还能好好的站在这里大吹特吹吗?”
大汉挑衅般地把‘吹牛’回敬给了说书的,语气里有满满的嫉妒和几丝的……醋意。
没错,就是醋意,就仿佛他和那个说书的是一对情敌,然后,看到意中人主动和那个该死的说书的亲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