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这里的事儿就算解决了,现在该解决宋国的问题了。
还是那一招,小白先让人到周天子那里汇报一声,说宋国不听天子命令,然后联合陈、曹二国之军以天子之名准备讨伐宋国。
(1)忽悠宋国
其实小白手下不止管仲这么一位高素质人才,除了管仲还有许多能人。
宁戚就是这么一位,据说他早年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只能帮人喂牛,后来小白出现在他面前,他就拍着牛角唱歌,小白慧眼识英才,一听就知道他不是个普通人,于是就起用了他。
宁大夫曰:“老大,咱们现在毕竟在名义上使奉了天子的命令去会合诸侯的,所以想要服众,最好是多讲理少动武,您让我去见宋公,我让他来跟咱们和好,这样就不必大动干戈了。”
小白一听有道理,也接着曰:“如此甚好!”
接下来的一段,就是在史书上经常能看到的说客忽悠国君那些话既让人佩服,又越看越觉得恶心。
宁戚:“宋国真危险!”
宋君:“这话是什么意思?”
宁戚:“现在天下这么乱,哪一个国君不想治理好国家?齐侯奉了天子的旨意在北杏会盟诸侯,确定了您的君位,这对宋国,对天下都有好处。可是您呢,不守盟约,半道上走了,天子让齐侯责问您,名正言顺,您怎么还能还手呢?”
宋君低头不语,做羞愧状,“那我该如何是好呢?”
宁戚:“赶紧跟齐国定个盟约,还为时不晚。”
就这样,在宁戚的忽悠下,宋国也搞定了。
(2)抗戎援燕,小白威武
现在,当初不去参加北杏之会的几个欠揍的诸侯就只剩下一个郑国了。
又是郑国,我们曾经的主题。
此时的郑国,早已经衰弱了下去,南方的楚国势力日益膨胀,郑国难以匹敌,有时只能选择臣服。
眼看小白就要拿郑国开刀了,北方的发生的一件事儿却延缓了郑国再次出场的时间。
桓公23年,齐国北方的燕国,被燕国北方的山戎大肆入侵,燕国力弱,只有向中原霸主小白求救。
关于出兵还是不出兵的问题,姜小白没有多想,他是霸主,燕国被少数名族欺负了,他必须得救,与前面的“尊王”相呼应,这叫”攘夷”。
再者,齐国自管仲改革以来,军队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诸侯国的规模,甚至远远超出礼制规定的诸侯国的规模,足以和夷狄拼一把。
古代的少数名族一向都是欺软怕硬,几场恶仗打下来,山戎被齐国大兵赶到了孤竹以北,山戎总算明白了其实中原诸侯是不好欺负的,于是连连撤退。
齐桓公小白又做了一件大好事,他成了燕国的大救星,燕庄公感激涕零,在齐军班师的时候就去送了下小白,送着送着送忘了,一直把小白送到了齐国境内。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那个时候的规定是:除了天子外,诸侯相送不得超出国境。礼乐时代,这个规定就是为了显示天子的威严。这等于是姜小白无意之中僭越了,这可是和“尊王攘夷”的口号相悖的。不过,此时的齐国在中原诸侯之中的威望已经很高了,而且自周郑之战后,周天子已经是摆设了,根本就没人在意这件事。
小白又一次让世人震惊,又一次显示出了一个大国、一个强国、一个霸主该有的气魄。
姜小白俯身划地为界,将燕庄公站的地方以北全部土地,割给燕国!不仅如此,他还像一个长辈一样,教育燕国,让燕国重修燕国始祖燕召公的美政,向天子纳贡,守好北疆。
“诸侯闻之,皆从齐。”
——《史记.齐太公世家》
(3)存刑救卫,这才叫霸主
桓公27年,小白平定鲁国内乱。姜小白的妹妹,也是鲁湣公的母亲哀姜,与鲁国公子庆父有一腿儿,庆父弑杀鲁湣公,哀姜想立庆父,鲁人立了鲁僖公。小白一听这事儿,毫不犹豫将妹妹召回来处死,算是大义灭亲,给鲁国一个交代。
桓公28年,卫国遭到狄人侵略,此时卫国国君就是那个封鹤为卿大夫的卫懿公,卫懿公不敌北狄,身死国灭。据说这次卫国的损失非常惨,财物被一抢而空,整个卫国国度只幸存700多人!
姜小白派公子无亏率兵救卫,立卫公子毁为君(此人便是卫文公),并且要帮卫国重建国都。没想到,此时北狄进军神速,又跑到了刑国烧杀抢掠,准备速推刑国,小白来不及重建卫都,急急忙忙率军救刑。
小白和管仲在这里还耍了小心眼儿,北狄来势汹汹,难以争锋,他们就让刑国军队跟北狄多耗了一会儿。等到齐军赶到的时候,可怜的刑国几乎已经被灭掉了。
不过,这个小污点儿对小白的霸业来讲,不会有太大影响。历史就是这样,永远都不会只有一种颜色。
从此,诸侯日益信服齐国。
其实,齐桓公最大的功绩就在于此。
自西周末,各个少数民族趁着中原政治动荡,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的侵略中原诸侯国,所谓“四夷交侵,中国不绝如缕”。如果没有姜小白,中原文化很有可能会被野蛮文化蚕食。
说到这里,总是会想到孔圣人的那句话:“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一年年过去了,齐桓公小白声望日增,中原霸主的地位也日趋稳定,接下来,他将面临自己最大最强的对手,只有过了这一关,齐国才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中原诸侯已经基本搞定,想要成就真正的霸业,就不得不和南方日益崛起的楚国较量一番。尊王攘夷,是小白的政治口号,而楚国不仅是南蛮,还威胁到了中原诸侯的利益,自称一心为中原诸侯谋利益的姜小白自然不可能无视楚国的存在。
于是一场好戏上演了。
(4)齐桓公与八国联军
蔡姬,女,蔡国人,姜小白的夫人之一,小白很喜欢这个蔡国的姑娘。
桓公29年阳光灿烂的一天,小白和蔡姑娘一起去划船游玩,这个姑娘天真烂漫活泼可爱,非常好动,再加上是南方来的,会水,她就故意把船晃来晃去,想要跟不会水的北方人姜小白开个小玩笑。
一开始还好,小白跟着晃、跟着乐,但这位蔡姑娘似乎得意忘形,用她高超的御船技术让小船在水面上作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这下可把小白吓坏了,他让蔡姬停下,蔡姬觉得好玩,就是不停。
小白怒了,堂堂诸侯让一个小姑娘戏耍成这样,一怒之下,他将蔡姬赶回了蔡国。他没想到,蔡姑娘一回国,让他更丢脸的事儿发生了。
小白虽然赶回了蔡姬,但并没有想休掉她,但蔡国又怎么知道你没有休掉她!
改嫁吧,于是蔡姑娘在没有被小白休掉的情况下,被蔡国改嫁了。
小白再一次怒了,他妈的那是我老婆!**的怎么能把我老婆嫁给别人!诸位,什么叫丢人?这就叫丢人。什么叫绿帽子?这就就叫绿帽子。
就在这个时候,小白的仲父又出现了,仲父就是小白对管仲的尊称,其实就相当于“二爷”。管二爷对小白说:“不要急,这也不见得是坏事,借此机会正好可以去讨伐蔡国,蔡国靠近楚国,再借此讨伐蔡国,压制楚国的势头,成为真正的霸主,岂不美哉!”
小白也觉得美哉。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姜小白率领齐、宋、鲁、陈、卫、郑、曹、许八国联军讨伐蔡国,蔡国当然不堪一击,联军继续向楚国进发。
楚国一看,小白这是醉翁之意不在蔡,分明就是冲着楚国来的,就派了大夫屈完去跟齐国谈判,其实就是试探齐国底细,齐国方面的代表是管仲。
屈完:“贵国在北海,我们在南海,风马牛不相及,贵国为什么要把军队拉到我们这里来?”
管仲:“当初齐国建立的时候,天子让齐国让去讨伐不服从天子的诸侯。你们楚国本来是每年都要向天子进贡包茅(祭祀用具)的,可是你们现在有很多年都没有向天子进贡了,这是第一件事;还有第二件事,当初周昭王南征时,被淹死在汉水,这件事也得问问你们。”
屈完毫不示弱:”没进贡包茅,使我们的不对,但关于昭王淹死的事,您要问就问汉水吧!“
这是两位高人的对话,管老师的理由非常扯也非常有效,特别是质问周昭王之死。周昭王是西周时期的天子,他在南征楚国返回的时候,淹死在了汉水,这事儿怎么想怎么跟楚国脱不了干系。
屈老师也很厉害,两大罪状,一轻一重,轻的我承认,重的就赖掉。
管仲回来后,跟小白商量了一下,楚国果然不是好欺负的主儿,看来说理还不够,必须把兵马也压上去,没有武装做后盾的道理永远也说不明白。
八国联军又向前进逼了一步,楚王派斗子文领兵与之对峙。斗子文见八国联军果然兵威气盛,建议楚王还是多与齐国谈谈。
于是屈完又出发了。
这次会晤,双方都很和谐,最后还达成共识:八国联军退兵,楚国进贡天子。
小白的目的也基本达到了,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楚国屈服,收敛了一下向中原扩张的势头。
所以小白很高兴,会后他带着屈完一起检阅八国联军。
小白看到这么多部队,不觉飘飘然了,他说:“屈大夫,你瞧瞧,我们这么强大的军队,还怕打不了胜仗吗?”
屈完不愧是屈完,他淡淡一笑,说:“君侯您维护天子,讲道义,人家才服您,要是只讲武力的话,楚国城墙还算厚,兵马也有一点儿,以汉水为护城河,就算您再多带点儿人来,也未必用的上。”
小白脸一红,赶紧说:“您可真是楚国的能人!”
召陵之盟就这样签订了,小白距离霸业的顶峰又进了一大步。
<a 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