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戎救燕,救刑存卫,以德服人,小白的霸业就要一步步实现;北杏之会,柯地之盟,召陵之盟,桓公的事业即将接近顶峰。
现在,小白迎来了他的顶峰;齐国,也迎来了顶峰,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升起了太公后裔的希望。
(1)顶峰!葵丘会盟
此时的周天子是周惠王,跟姜小白同时代,不知道是他幸运,还是悲摧。
惠王的太子叫郑,不过他喜欢另一个儿子公子带,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喜欢公子带的妈妈。由于这些,他产生了一个跟他祖宗周幽王一样的想法:废太子郑,另立公子带为太子。
这一切,都让出使周王室的齐国大夫隰朋发现了。隰大夫想见见太子,结果周惠王让兄弟俩儿都出来了,隰大夫何许人也,一看就明白了八九分。
这么大的事儿,隰大夫扭头就告诉姜小白了,小白就想,咱是靠尊王攘夷发家的,如今天子想换太子,将会打乱王室秩序,这事儿咱作为霸主,不能不管。
管二爷同意小白的想法,给出了个主意,想阻止天子换太子,其实很简单,把太子请出来,跟诸侯见个面,以表示诸侯都承认了太子的地位,如此一来,天子就是想换也无可奈何了,更重要的是,插手周王室事务,更能提高齐国威望,太子即位后也肯定感激齐国。
好主意!小白是这样想的,我也是这样想的,虽然我们哥俩儿相差两千多岁。
公元前655年5月,齐国邀请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一共八国诸侯在卫国首止开会,这又是八国联军的阵容,他们向天子要求派太子参加,天子无奈,只得让太子郑去了。
太子郑的春天到了,他一去,八国诸侯便用天子之礼相拜,搞得太子坐立不安,这天晚上,他就向小白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小白微微一笑,说:“太子勿忧,只要太子跟我们诸侯一起签订盟约,天子便不能怎么样了。
从这一天开始,八国诸侯轮流招待太子,今天宋国请他喝酒,明天鲁国请他吃饭,后天齐国请他桑拿……
周惠王气得不一下子行了,他气太子更气小白,你姜小白算个什么东西!
据科学研究,成人在愤怒的时候,智商相当于六岁孩童。如此以来,便不能怪周惠王智商低了,他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想干这么一件事儿:联络楚国,牵制齐国。
在周惠王眼里,楚国南蛮现在已经进贡包茅,服从了周王室,而齐国却气势逼人,威胁到了周天子,所以他的主意,怎绝妙两个字可以形容。
什么叫傻,这就叫傻,而且还是身在傻中不知傻
太宰周公孔(史书简称其为宰孔,下文亦然)是个明白人,谏道:“哥,你傻呀!楚国为什么进贡包茅,还不是齐国的功劳。怎么能联络南蛮对付齐国呢?”
惠王不听。傻子的决定一般是拦不住的,何况还是个有点儿小权利的傻子。
惠王先给靠近楚国的郑国写了一封信,信中讲到,太子背叛父母、私树党羽,天子将要废掉太子,另立公子带。希望郑国联络楚国一同辅助王室,天子将让郑君入朝管理朝政。
平心而论,周惠王这封信是有水平的,郑国曾经三世(桓公、武公、庄公)为周卿士,执掌大权,而现在却衰落到这个地步,以执掌朝政为诱,正挠到郑国痒处。
果然,正在跟着齐国款待太子的郑文公收到这封信,高兴坏了,准备照信上去做,联络楚国。
在郑文公眼里,天子把这么大的一件事交给郑国,这是光复祖业的大好时机。毫无疑问,郑文公也是身在傻中不知傻,不久他就知道了。
郑国大夫孔叔反对,他说:“齐国就是为了咱们伐楚,怎们能联络楚国对付齐国呢!“
文公反驳:“跟着齐国混,跟着楚国混,还不都一样上贡交赋,再说,这是天子之命,咱们不能不听吧。“
大夫申侯同意,并且支持退出齐国阵营。于是,郑国便推脱有事,先走了。
小白一看郑国不厚道,跑了,想去征讨。管二爷阻止了,不能以小失大,不能为了一个郑国耽误盟约。
这一天,以齐国为首的七国诸侯在首止歃血为盟,约定共同辅立太子。而郑国却偷偷派申侯给楚国送礼去了。
这之后,齐国伐郑,楚救;楚国伐郑,齐救。郑国成了齐楚两国争锋的战场。郑文公这才明白楚国靠不住,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傻帽,终于在公元前652年齐国来伐时,杀申侯,派孔叔跟齐国结盟。
是年冬,周惠王崩,小白率另外七国诸侯在曹国洮城开会,共立太子郑为天子,是为周襄王。
襄王即位后,为了对小白的拥立之功表示感谢,派宰孔送祭礼(其实就是祭祀用后的肉)给齐国,小白在宋国葵丘会盟诸侯,招待周使,定下盟约。
这年秋天,齐国与诸侯第二次会盟于葵丘,天子让宰孔参加。
事在桓公35年,史称“葵丘之盟”。
是盟也,小白霸业之顶峰。
(2)悲哀!霸主的身后事
其实所谓的顶峰之中,也免不了蕴藏危机。
小白一场接一场的胜利,不免让他自高自傲起来。天子让宰孔赐祭礼给小白的时候,特让小白不用下拜,小白准备照做,被管仲阻止了。
第二次葵丘之会的时候,小白已经面有骄色,诸侯也已经开始背叛了,《春秋公羊传》说当时已经有九个诸侯开始背叛了。
之后,小白觉得自己功高盖世,竟然产生了在泰山梁父上举行封禅大典的邪恶想法。管仲已经看出这里面的危机了,如果封禅,天下便以为齐国狂妄至极了,到时候,什么霸业什么的就都成了浮云了。于是管仲苦谏,小白已经头脑发热,不听,管仲只得以只有在远方来了珍奇怪兽才能封禅为由来劝,小白这才停止。
桓公38年,周襄王的弟弟带联合戎、翟合谋伐周,小白派管仲平乱,天子想用上卿之礼接待管仲,管仲说:“我是天子臣子的臣子,怎么敢呢!”让了三次,才以下卿之礼接受。第二年,公子带逃到了齐国,小白头脑发昏,让人送公子带到周去替他道歉。周襄王怒不可遏。
似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管仲还是那个管仲,小白却已经不是那个小白了。
事实上,自此之后,齐国虽然多次平定诸侯内乱,讨伐入侵的狄戎,但天下人心已经渐行渐远了。
桓公41年,管仲、隰朋相继去世。
管仲临终前,桓公问他:“二爷,你去世后,谁能替代你为相?“
管仲说:“知臣莫如君。“
桓公问:“易牙如何?“
管仲说:“杀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
桓公问:“开方如何?“
管仲说:“倍亲以適君,非人情,难近。“
桓公再问:“竖刁如何?“
管仲说:“自宫以適君,非人情,难亲。”
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
读史至此,每每痛心!小白,你怎么昏聩到如此之地步!
那易牙是什么人?为取悦桓公,烹杀儿子,献食!
那开方是什么人?为取悦桓公,父亲去世,不回!
那竖刁是什么人?为取悦桓公,长刀一挥,自宫!
小白好色,有一群夫人,生了一群儿子:公子无亏、公子元、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
之前,管仲为防止诸公子像周襄王和公子带那样,为争位而内乱,让桓公立公子昭为太子,托付给宋襄公。
易牙等人向着公子无亏,想要立无亏为太子,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也都觊觎君位,管仲死后,五公子争立。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姜小白卒,享年73岁,在位43年。
随即,齐国大乱。诸公子相互攻杀,无暇办丧事,可怜小白死后还无人发丧,挺尸67天,蛆虫都爬出窗户了。
最后,易牙、竖刁杀群吏,立公子无亏为君,才为桓公发丧。同时,太子昭奔宋。
姜小白,你肯定没想到你有今天吧。
你即位之初,雄心壮志,欲称霸天下;你不拘一格,任用你的生死仇敌管仲;你支持改革,任用人才,使齐国民渐富、兵渐强;你尊王攘夷,维护中原;你驱赶戎狄,救刑存卫,逼退楚国北进意图。尽管你有这样的不对、那样的错误,尽管你糊涂过、昏聩过,但是,你功高盖世。
或许只有你自己的话,才能概括你自己的功绩:
“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此后的齐国,内乱不断,国力渐衰,虽始终不失大国之位,景公晏婴时代还有崛起之势,但也终不能拟桓公霸时。
小白之后,再无小白。
<a 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