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射天子之后,世界上已经无所谓天子不天子了,只有称霸不称霸,郑庄公有称霸之志,但历史没有让他称霸。郑庄公只是春秋这部大戏的开幕人,但他却总是让人惦记,也总是让历史惦记。
(1)庄公去世
姬寤生老了,郑庄公累了,作为一个国君,将老之时都会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继承者的问题。郑庄公总共有11个儿子,靠谱的有四个,分别是世子忽、公子突、公子亹和公子婴,郑庄公绝对想不到他这四个儿子竟然一个接一个都做了国君,而且几乎都没有好下场。
按规矩,世子忽应该光明正大继任君位,但庄公不放心,不是不放心世子忽,而是不放心老二公子突。他知道这两个儿子都有能力治理好国家,但世子忽性格温和,而公子突强横,如果世子忽即位,公子突必然会发动叛乱,夺取君位;如果让公子突继位,虽然有违祖制,但世子忽却不会手足相残,郑国还能够保持稳定。
但郑庄公始终不能决断,直到庄公一病不起,才和祭仲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对此祭足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坚决反对废长立幼。庄公迫于压力,没有立公子突。
周桓王19年,郑侯姬寤生薨,谥号为“庄”,世子姬忽继位,是为郑昭公。
姬难产死了,像所有的英雄一样,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他生活的年代就像盘古开天的一刹那,充满模糊,充满变数,这注定他不能做一个好人。他之所以杀弟囚母,之所以以下犯上,不是他原本想做的,只是他不能只为自己而活,他要为国家而活,为社稷而活,为时代而活,为历史而活。
(2)郑国内乱
历史并没有因为郑庄公而对郑国实行特殊照顾,该是怎么样乱,还是怎么乱。
郑庄公在去世之前还是做了一些事的,为了保持郑国的稳定,他把老二公子突赶到了宋国。把公子突赶出去的确是个好办法,只是不应该赶到宋国。
公子突的母亲就是宋国大族雍氏之女,公子突到了母亲娘家自然就有了依靠,公子突以事成之后割让三城为代价请宋国帮忙夺位,宋国把祭仲骗到了宋国进行威胁,“你不帮忙就杀了你!”祭足暴露了他软弱的一面,他答应了。很快,郑国发生政变,郑昭公逃到卫国,公子突如愿继位,是为郑厉公。
不要以为这就结束了,真正的混乱才刚刚开始。郑厉公即位后大权旁落,祭仲专权,厉公指使祭仲的女婿雍纠除掉祭仲,被祭仲女儿告发,雍纠被杀,郑厉公逃到边境栎邑。祭仲又接回了郑昭公。
昭公复位是一个人不愿意看见的,他就是郑国大夫高渠弥,郑庄公之时曾想以高渠弥为卿,被当时的世子忽阻止了,高渠弥由此怀恨在心。
第二年冬天,高渠弥谋杀昭公,与祭仲一起立公子亹为君。
第三年夏天,公子亹在齐襄公的邀会上被杀,祭仲等人又立公子婴为君。
14年后,几乎销声匿迹的郑厉公又出现了,他绑架了郑国大夫甫假,甫假为了保命主动替郑厉公发动政变,杀死公子婴和他两个儿子,郑厉公复位,复位之后郑厉公就以不忠为名杀掉了甫假。
郑国接近20年的内乱终于结束了,结束的这一年,齐桓公称霸,这代表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从此之后的郑国便只有衰弱了,随着晋国和楚国的相继崛起,郑国逐渐沦为大国的附庸,彻底抬不起头来。三家分晋后,郑国几乎成为了韩国的出气筒。
最后,在战国早期,在大国间挣扎了几百年郑国被韩国彻底吞并,国灭。
(3)我们的结局
郑国就先说到这儿了,再来看看他周围的几个国家。宋国、蔡国和鲁国后文会讲,这里只看陈卫二国。
先说陈国。
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三类:宗室、功臣、先代贵族之后。陈国就属于第三类,它的开国君主是陈胡公,叫妫满,相传是舜的后人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舜曾经在妫这个地方居住过,其后人便以妫为姓氏。
陈国自始至终都是个小国,小国无事,整个西周都没什么新闻。直到春秋时,才有了点儿动静。陈桓公死后,蔡国联合桓公弟弟公子佗(因为他母亲是蔡国人)杀死太子免,立公子佗为君,是为陈厉公。
不久,蔡国就让陈厉公知道了什么叫我能立你也能杀你的道理,陈厉公与蔡国发生矛盾,蔡国杀之,又立前太子免的弟弟为君。
陈宣公时期,陈国出现内乱,陈厉公之子公子完逃到齐国,此人就是后来田氏代齐的主角田和的先祖。
陈宣公37年,齐桓公率军伐楚归来,要从陈国借路。陈国有苦说不出,要知道当时齐桓公率领的是八个诸侯国的军队,试想一下,这八个国家的军队战车走过这个小小的陈国是个什么场面,估计连陈国的水泥路都要被踩踏,如果齐桓公突然肚子饿了,要在陈国吃上一顿,那陈国可就要出血了。
就在此时,陈国大夫辕涛涂站了出来,他忽悠齐桓公说,东边路好走,您还是走东边吧。齐桓公信以为真,真就走东边了,没想到东边路跟山路十八弯似的,把齐桓公气坏了,扣押了辕涛涂。
几十年后,东方红,太阳升,陈国出了个陈灵公。这个陈灵公可能是陈国最有名的国君了,他上演的重口味大戏,让陈国的知名度空前提升。
陈灵公宠爱一个寡妇,叫夏姬,夏姬同时还有两个情人,一个叫孔宁,一个叫仪行父,都是陈国大夫,夏姬原本还有个儿子叫夏徵舒,也是陈国大夫。
陈灵公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乌烟瘴气,也不知道当时的陈国是不是太开放,在朝堂自上,这君臣三人竟然拿出夏姬的衣服当众嬉戏打闹!大夫泄冶对此事劝谏被杀。
陈灵公15年,君臣三人一起在在他们共同的情妇夏姬家里喝酒,夏徵舒当然也在场。陈灵公喝着喝着喝多了,就开始说胡话,他对孔、仪二人说:“夏徵舒这孩子长得很像你们!”孔、仪二人跟着附和:“他长得也像您!”
谁都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暴脾气夏徵舒在愤怒用箭射死了陈灵公,孔、仪二人逃到楚国。夏徵舒自立为陈侯,后来楚庄王平定陈国,杀夏徵舒。
说实话,不管在哪一个时代,陈灵公这样的人都不应该活着。
陈哀公34年,楚灵王趁陈国内乱发兵灭陈,让公子弃疾做了陈公。
别着急,陈国的历史还没有结束。五年之后,公子弃疾杀楚灵王自立,即为楚平王,他为了得到诸侯的支持,复立陈国。
此时,东边的吴国逐渐强大,不断和楚国发生矛盾,陈国就成了吴楚两国的前沿阵地,今天吴国来打,明天楚国来围。这就像郑国夹在晋楚两国之间一样,只有任人欺负。这是小国的宿命
陈复国五十多年后,楚惠王北伐,陈灭。
有意思的是,也就是在这一年,孔子去世。
再说卫国,卫国是周朝同姓封国,一开始是伯爵,是个老国了,第一任国君是周武王同父同母的弟弟姬封,史称卫康叔。传到第7代,卫顷侯贿赂周夷王,升到了侯爵;再往下就是卫武公了,因为平犬戎有功,升到了公爵,此时的卫国在卫武公的领导下也奔上了小康。
再往下两代就是卫桓公,卫桓公时期发生州吁之乱,州吁被杀之后,桓公的弟弟即位为卫宣公。
卫宣公是春秋史上第一个有名的老流氓,开老子抢儿子老婆之先河,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有卫宣公做榜样,后来蔡国楚国等便争相效仿。
卫宣公的太子叫姬伋,太子伋马上就要迎娶齐僖公的女儿了,老流氓卫宣公一看儿媳妇长得太漂亮了,就把新娘抬到了自己宫里,给太子另找了一个。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就作了一首诗骂这个老流氓,见于《诗经》里的《邶风·新台》一篇。
卫宣公的新老婆宣姜生了两个儿子:公子寿和公子朔。宣姜想要立小儿子朔为太子,他就和子朔向卫宣公进馋言,最后卫宣公决定派太子出使齐国,然后让刺客在边境上杀死太子。
这事儿让公子寿知道了,子寿心善,便都告诉了太子大哥,想让他别去。没想到太子愚忠愚孝,还是要去,子寿没办法便先去了边境冒充太子,替大哥一死。太子去了边境才知道弟弟已经死了,但他还是亮明了身份,让刺客杀死自己,陪他弟弟。
这是春秋时期非常有名的“二子乘舟”事件,老百姓对此事感慨不已,便又作了一首诗《二子乘舟》,也被孔子收录在《邶风》里面。
公子朔如愿以偿当上了国君(卫惠公),却成为了卫国历史上最令人厌恶的国君之一。值得一说的是,由于人心不服,国人把卫惠公赶下台,另立前太子伋的弟弟为君,后来惠公复位,太子伋的弟弟逃到洛邑,为此卫惠公还联合燕国跟当时的天子周惠王打了一仗。
卫惠公儿子卫懿公更了不得,他喜欢养宠物,这宠物还不一般,他养的竟然是鹤!还把鹤封为卿大夫!卫懿公9年,翟国(少数名族)入侵,卫国兵打光了,懿公问:“还有兵吗?”大臣答:“还有不少鹤!”最后,卫懿公身死国灭,国人立前太子伋的侄子姬申为君,即卫戴公。
齐桓公为了称霸的需要,帮卫国赶走了翟人,并且重建家园。
从卫武公死后到现在,卫国又没落了,接下来的卫国就和上文中的郑国一样,在大国夹缝里求生存。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春秋战国这么多的诸侯,扛到最后的竟然就是这个小小的卫国!在很大程度上,这都得力于一个人:卫文公姬毁。
卫戴公当政一年就死了,他的弟弟就是卫文公。卫文公是卫国历史上的中兴之君,如果你问后世的卫国人他认为最伟大的国君,他肯定会说:老祖宗开国之君卫康叔,开创之君卫武公,中兴之君卫文公!
这就好比美国的三位总统:开国总统华盛顿,解放黑奴总统林肯,还有一位力挽狂澜的罗斯福。
可惜小国终究是小国,走的仍然是下坡路。卫成侯时,卫降为侯爵;两代之后,又降为君,而且只剩下了一座城:濮阳。
这也有好处,对于这么一个小小的城国,连秦国都懒得灭它。所以在秦朝建立后,卫国竟奇迹般地还在,直到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一不高兴,把卫国彻底灭掉了。
最后还是想说一下郑国,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如果郑庄公生在齐国晋国,说不定他的成就会超过所谓的春秋五霸。可是时代不允许郑庄公生在齐国晋国,郑庄公只是郑庄公,做不了齐桓晋文。
直到现在,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做不了齐桓晋文,只是因为没有生在齐国晋国,就算是这样,我们还能做郑庄公。
(本卷完)
<a 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