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郑国的重耳一行人终于南下来到了楚国。
(1)从楚国到秦国
楚国的国君是楚成王,当时楚国正值强盛时期,在前文中已经讲到,楚成王面对齐桓公的八国联军,丝毫没有退缩,在泓之战时也击败过意图谋霸的宋襄公。
楚成王非常尊敬这位流浪十几年的姬重耳,并且以诸侯之礼相待,重耳一开始还不敢接受这诸侯之礼,后来在赵衰的劝说之下才接受了客礼。楚成王对重耳实在是太好了,搞得吃惯苦的重耳很不习惯,重耳也深知自己是寄人篱下,所以也一直谨慎谦卑。
这一天,楚成王心血来潮,问重耳说:“以后你回到晋国,会如何报答我呢?”
重耳机智地回答:“珍奇宝贝这些都是国君您不缺少的,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
楚成王不依不饶:“即使是这样,那你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于是就说:“如果迫不得已和国君您用兵车会面,我会退避三舍。”
言外之意就是,以后咱们两国打起来了,大不了退避你九十里地。
何其不卑不亢的重耳啊,还没入主晋国,就知道日后争霸,晋楚必有一战。
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子玉听后大怒,对楚成王说:“您对他如此厚待,他却出言不逊,应该杀掉他。”
成王却十分大度:“他在外面流浪多年,身边跟随的人都是贤才,这可是上天的安排,怎么能去杀他?”
在楚国待了几个月,终于从秦国那里传来了消息,秦穆公想要接重耳入秦,帮重耳复国!
让我们把视线再放到秦国去。
晋献公死后,骊姬的儿子奚齐即位,不久就被大夫里克杀掉,大夫荀息立悼子为君,又被里克杀掉。里克连杀二君,就去接在外流浪的重耳回来即位,重耳不敢接这个烂摊子。后来夷吾依靠秦穆公,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就是晋惠公,结果晋惠公和他的儿子晋怀公都对秦国背信弃义,秦穆公很是恼火,此时就想帮素有贤名的重耳入主晋国。
楚成王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就顺水推舟护送重耳去了秦国。
秦国,将会是重耳流浪列国的最后一站。
(2)万事俱备,舍我其谁?
在里克连杀二君之后,晋国有资格做国君的,只有夷吾和重耳了,里克想要去立重耳,结果没想到,重耳不愿意。而夷吾也对秦穆公许诺,又对里克许诺,此时中原霸主仍是齐桓公,于是在齐国、晋国的支持下,夷吾成为了晋惠公。
夷吾即位之后,可谓是干尽恶事。
第一件事就是逼杀里克。里克虽然连杀二君一大夫,然仍然立夷吾有功,但夷吾才不管这些,他认为里克日后有可能对自己下手,逼得里克自杀。其实惠公杀里克的真正原因是里克支持重耳。
第二件事就是赖账。当年他答应秦穆公,等他做了晋国国君,就把河西之地送给秦国,结果等他屁股坐稳之后,却赖掉这笔账。对此秦穆公却只能吃哑巴亏,当初他之所以支持夷吾而不支持重耳,就是因为重耳有才,夷吾无能,他当然希望一个无能的人做晋国国君,结果想到,夷吾不仅无能,还十分无耻。
第三件事就是以怨报德。赖账几年之后,晋国发生了灾荒,向秦国购买粮食,秦穆公大度,发兵为晋国运送粮食。来年秦国发生灾荒,向晋国购买粮食,晋惠公却听信谗言,厚颜无耻地拒绝了秦国的请求。
第四件事就是杀害庆郑。庆郑是晋国大夫,为人正直,在晋惠公对秦国以怨报德的时候就出来反对过晋惠公。后来秦国丰收,秦穆公率兵讨伐晋国,晋惠公一败再败,问庆郑怎么办,庆郑却嘲讽说:“秦国人是您引来的,我怎么知道怎么办?”之后晋惠公不听庆郑劝告,乃至被秦国俘虏。后来秦国放回了晋惠公,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杀害庆郑。
惠公死后,他的儿子怀公即位,晋怀公连他的父亲都不如。
怀公做太子之时,由于晋惠公战败,便安排他在秦国做人质,把女儿嫁给了他,结果一听说晋惠公病重,怀公害怕惠公的其他的儿子抢了他的君位,他竟然抛弃妻子,不告而别,回到晋国即位。
秦穆公对此很是恼火。这件事,导致秦穆公产生了立重耳为晋君的想法。
怀公之时,晋国人心不定,他深知在外流浪的重耳对他的君位始终是个威胁,就听信谗言,将大夫狐突捉来,让他把自己的儿子叫回来。
狐突的儿子,就是狐偃和狐毛,他们是重耳的舅舅,此刻正跟着重耳流浪。这兄弟二人都是重耳身边的人才,怀公试图威逼他们的父亲,让他们离开重耳,以达到削弱重耳势力的目的。
想的挺美,可惜狐突不干。
狐突似乎已经做好的死的准备,他说:“我的儿子已经忠于重耳很久了,如果我让他们回来,就是教唆叛变。我教唆儿子叛变,我又那什么忠于国君,若不杀我,是国君英明,也是我的愿望。若滥用刑法,那谁不是罪人呢?”
于是晋怀公杀害了狐突。
滥杀无辜,这父子两人真如出一辙。如此国君,又怎么会长久?
而这一切,对于重耳来说,都是机会。晋国,舍我重耳其谁!
(3)我,晋文公
重耳一来到秦国,秦穆公立即将五个宗室女儿嫁给了重耳。
令人尴尬的是,秦穆公还把以前嫁给晋怀公的那个女儿嫁给了晋文公。
重耳也觉得尴尬,所以有些不太愿意。毕竟要他娶亲侄子的老婆。
于是气氛就很尴尬,重耳的拒绝很有可能让秦穆公不满,也就更有可能不能讨秦国的欢心,得不到秦国的帮助。
这时候,重耳身边的胥臣,日后的晋国司空,站了出来,他说:“这个人的国家我们马上都要去讨伐了,何况要娶他的前妻呢!千万不要拘束于小礼,丢了大机会啊!”
重耳这才想开了。
秦穆公大喜。
这一年,晋惠公死,晋怀公即位。
这一年,秦军护送重耳入主晋国,晋国国内大部分的世族都早就与重耳有联系,重耳十分顺利登上宝座。晋怀公匆忙逃走,不久被杀,怀公的死党吕省、郤芮等人阴谋发动政变,也在秦国的帮助下被重耳铲除。
这一年,流浪公子姬重耳,正式结束了为期十九年的流浪,已经六十二岁的他成为了日后称霸华夏的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后,论功行赏,励精图治、国人信服。他任用狐偃、赵衰等人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晋国国力在两三年之后就大抵恢复。
在回国之后,狐偃等人都等不及邀功请赏,除了介子推。介子推认为晋献公的儿子只剩下重耳了,他是天命所归,根本不是他们的功劳,所以他拒绝封赏。
如同介子推之言,姬重耳还真的是如有神助。
入主晋国的头几年,晋文公便遇到了一个提高晋国国际威望的机会。
周王室内乱了。
此时的周王是周襄王,名叫姬郑,他的父亲是周惠王,他还有个弟弟姬带,当时也可以称之为王子带,姬郑虽然是太子,但周惠王更喜欢子带,想要废长立幼。周惠王死后,姬郑依靠齐桓公的力量顺利即位成为周襄王,王子带成了王叔带,叔带不甘心,勾结戎人叛乱,被齐桓公平定,周襄王想杀弟弟叔带,太后是叔带的母亲,她和一些大夫一起求情,这才保他一命。
没想到的是,周襄王这位亲爱的弟弟不仅没有改过,反而还给他的周王哥哥带了顶绿帽子!周襄王发觉弟弟和王后互相勾结之后,马上就废掉了王后,叔带立即发难,带领戎兵占领了都城。周襄王仓皇逃到了郑国,并且向各路诸侯求救。
消息就这样传到了晋国。狐偃似乎嗅到了机会的味道,他对文公说:“想要得到诸侯的信任和拥护,尊奉天子是最佳办法,到时候有了周王室的支持,我们晋国在诸侯中就好好办事了。而且周王室和晋国是同宗,都姓姬,我们晋国不能不管!”
文公深以为然。于是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发兵帮助周襄王平定叔带之乱,将周襄王护送回国都。周襄王大为感动,将几座富有的城市赐给了晋国。
平定王室之乱后,晋文公以俨然一副齐桓公第二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诸侯面前。有了周王室的支持,整个晋国的国际地位都上升了不少。
此时的华夏大地,诸侯局势错综复杂,南方的楚国逐渐崛起,大有虎啸中原之势,齐桓公在世之时,还能联合诸侯共同抵制楚国的势力北上,楚国势力虽然受阻,但势头仍盛,并未落于下风。如今管仲已死,桓公也逝,宋襄公也被楚国打败,中原诸侯群龙无首,面对楚国的强势来袭,根本手足无措。特别是宋国、郑国等经常受到楚国的侵扰,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这时候的中原,是该有个霸主出世了。
这个霸主,怎么看都应该是晋国。
姬重耳,这乱世已经为你搭好舞台,就等你的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