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消融,花开花落,天亮了天黑了。大山的人们永远过着这么周而复始的生活。时间在平平淡淡中就这么流逝而去。一切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一切又在静静中变化着。张家阳洼的人也越来越变得不一样了。除了有些实在离不开家里的人,绝大部分人已经不在局限于守着这十几亩靠天吃饭的庄稼。跑运输的,做生意的,出外务工的。不管怎么说,张家阳洼村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大多数人翻盖了新房,村里也通了电。出山的路也拓宽了。虽然不是柏油马路,但是也铺上了碎石子,只要不是太大的雨雪天气,路上也能走车了。夜晚的山村也不在是静悄悄了,几乎家家买了电视,晚上到处是孩子们打闹嬉笑和电视里的声音。
张老三的家翻盖了大瓦房,红色的大铁门上面镶嵌着金黄色的铜碗扣,看起来一副威严的样子。张老三门前的麦场拓宽了许多,在这里修建了张家阳洼的村委会。一排排红砖瓦房。张老太的家在拓宽的时候也规划在内。村上出于对军属的照顾,同时也占用了张老太家的宅基地,所以在村委会的旁边由村上出资给张老太也盖了一套新宅院。其实村上哪有那么多钱给张老太盖房子啊,都是张老三跟他二哥张老二出资的。呵呵,忘记说了,张老二就是当年跟在张虎军后面的那个张四成。这哥俩可是县上的风云人物。张四成十年前组织村上的劳动力外面揽活,现在已经自己成立了建筑公司。听说快成了全县的首富了。
张老三可真是个大方痛快又豪爽的人,当初修建村委会的时候,他坚持要盖在自家麦场附近,也不听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怎么说,直接做主把张老太家的宅基地也拉了进来。然后说占用了张老太的地方,怎么也要给人家盖一院安脚的吧。这家伙,一副有理,有利,有据的样子。施工的时候顺便把张老太家的房子也就给盖好了。其实,张老太家的地方占不占都无所谓,村委会也用不着那么大的地方。可是张老三说话了,这乡里的干部也不能不给面子,毕竟他是张四成建筑公司的副总啊,关键人家有钱。惹不起哦。
张老三家这几天门庭若市,人出人进的。张家弟兄们要给他老爹过七十大寿呢。张老三的爹在他大哥家里,张四成跟张老三要给老爹过七十大寿,张四成全家早搬到县城了,以前的旧房子也就在没收拾过,他大哥是以前的旧宅院,虽然房子也翻修了。只是地方有点小,所以决定在张老三家里过,地方不够的话,前面的村委会大院就直接用上了。
张四成还没有回来,他大哥又是个老实人,所以这个七十大寿基本就是张老三在操心。张老三的豪爽是出了名的,又是同族人,这次基本上是全村人都出动来帮忙了。一时间,原本寂静的山村顿时沸腾起来。连同村委会大院里面摆了六十多张桌子,猪羊宰了几十只。听说做饭的大师傅也是从县城里面的大饭店请过来的。
张老三站在门口笑呵呵的迎接着来往的村民,一个个过来打招呼。“哎呀,三爷,恭喜恭喜哦”“三爷啊,这场面可真红火。以前县里的赵财主也没这个排场么”过来爷长过去爷短的。这倒不是说村民巴结这个有钱人着叫爷,关键是张老三的辈分高。祖辈上说起来他们跟张虎军还算亲一些。这么一来,那些个白胡子的老头也得叫他一声爷呢。
张老三不断的招呼着客人,看着来来往往帮忙的这些乡亲。心里很感慨。他不是那种趾高气扬的人,虽然这几年有钱了,但是从来没有那种暴发户的感觉,想当年跟着二哥出工的时候,弟兄两个拉着一辆破架子车,在工地上拉砖拉水泥,累死累活的干,能发展到今天可真的不同意啊。也是二哥有眼光,拉着他走向现在的成功道路。要是光靠他,嘿嘿,出一身力气还行,做这么大可就不是他的本事了。他眼光看过去,看到了在路口记礼谱的张小虎,这迎来送往的都也不会空手而来,随礼也是这里的习俗。
村子里现在打工的打工,平时也没有几个青壮年,全留下来的是老人妇女孩子。找个识文断字的还不好找,小虎现在也初中了吧,所以把他安排到这里来记礼。
张老三随步走到了记礼的张小虎跟前,跟其他几位记礼的打了个招呼。小虎已经站起来等他问话呢。
“小虎,记礼呢”
“三爸,我记礼呢”
“呵呵,这小子,个头快赶上我了,不过比你起你爸的个头来还小点,多吃饭赶紧长哦。”
|“呵呵”张小虎抠抠头不好意思的笑了。
“小虎,十五岁了吧,今年是不是初三了?”张老三试探的问,这几年他一直忙外面,回家机会很少,家里也就李翠兰在,小虎也自从小学毕业后,一直在乡上的学校念初中,两人见面也少。
“三爸,我十五了,不过上学我就念高三去呢。”
“啊,高三?”听了这话张老三有点疑惑。前几天偶然看见一部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好像讲的是一些高一的学生,这小子今年十五,怎么就读高三了?
“三爸,我跳了两级”小虎更加不好意思了。
“噢”好像前些日子听教育局的李局长说起过这件事,有个学生学习特别好,市教育局特别批准连跳两级的。原来是这小子啊。
“嗯嗯,很好,努力考大学么”张老三重重拍了拍小虎的肩膀。
“哦,小虎,我听说跳两级是不是要去县一中读书啊,你以前一直在乡上的学校吧?”张老三突然想起了这个事。
“对啊,三爸,开学是要去县一中的。你怎么知道啊?”小虎很奇怪,这件事情学校校长说了以后他还谁都没告诉。正发愁怎么跟奶奶说,县城离这里差不多七十多公里路,这一走,奶奶就一个人在家了。
“呵呵,我听李局长说的。”他们现在因为工程的事情,免不了要跟这些县局的领导吃饭喝酒,沟通感情联系工程,饭桌上也是谈天说地的,所以有些事情是知道的。
“对了,小虎,你过去把你奶奶请过来,现在咱村上可就是你奶跟我父亲是辈分最大的。今天也过来热闹热闹。”
“哦,好的”小虎放下手头的笔,往家走去。
“哎,小虎,你等等,咱俩一块去,虽然三步邻近的。这也有几年没去你家了”张老三随后跟着小虎一块过去了。
张老太的房子是个小巧的四合院,也是清一色的红砖瓦房,院里一圈都用水泥做了硬化,中间留出来一块小小的土地,里面种着一些蔬菜,周围长着一些小花,开的倒是很艳丽。
张老太现在在没干过农活,可这手里依旧闲不住,做在房子里又拿着个袜底在绣,这几年上面一直给米给面给油的,小虎大多数时间住校,她一个人也吃不了。干脆啥农活都在没做,也就是种了一些蔬菜,也不累人。这几年有张老三一家的照顾,村里的人看着她有了这么一个有钱的后台,对她的态度也慢慢好了起来。虽然比以前更加老了。但是气色却要比以前好的多了。
一进里屋的门,白墙上除了挂着一张毛主席的画像,旁边全部贴的是张小虎的奖状。满满的贴了一墙,嘿,这小子,从一年级开始这三好学生的奖状倒是一张没落下。
“婶子,您老身体好啊”张老三一声问候倒是把张老太吓了一跳。
她现在虽然身体没啥毛病,可这耳朵却越来越不好使了。张老三这大嗓门却把她吓了一跳。
“哎呀,是他三爸啊,赶紧赶紧,过来坐,小虎啊,给你三爸倒个茶么。”看见张老三,她忙不迭的起身让座。
“哎呀呀,婶子,不用了,我啊,就是过来请您老人家过去,这虽然是我爸的七十大寿,可这亲房里面您也是个老人不是,一块过去热闹热闹么”
“我啊,就不过去了,眼花耳聋的,腿脚也不方便,这些年你照顾我跟小虎还少啊。再这么客气干啥呢。”
“这乡里乡亲的,应该的,您老不用客气”
“我啊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不过去了,心意我领了,真不过去了。过去了也是堵脚档手的。”
劝了半天,张老太死活不去,她知道张老三的心意,可是自己过去算个啥啊,再说了,自己真的腿脚不灵便了,那家里人挤人的,她过去是添麻烦去了。
“那好吧,婶子,既然您不愿意过去,我也就不强求了,哦,有个事跟您说一声,这开学小虎就要去县城读书了,您要是愿意呢,我上面有房子,您就陪着小虎去县城里住,您要是不愿意,小虎开学以后,上去有我照顾,要不您就干脆搬到我家去,反正翠兰也在家。你们两个人正好做个伴么。您看,这事就这么定了,怎么做,到时候您给个话就行。就这么定了,我那边还有事,我就先过去了。小虎,一会儿给厨房说说,给你奶奶炒几个菜过来。”
”。张老三也不管她愿不愿意就这么直接了当的说了。再说下去这老太太又要推三阻四的了。说完话起身就出来了,其实他进来主要也是说这件事情来的。
看着张老三的背影,张老太眼睛湿润了,这比儿子也差不了多少了啊。
欢声笑语,鞭炮连天,这边来了好多人,村口的麦场里停了七八十辆小车,好多车都不认识。县局的好多一把手也来参加张家老太爷的七十大寿来了。张小虎趴在桌子上,紧张的记着道贺嘉宾的名字和礼金,忙的连头都抬不起来。这场寿宴光礼金收了六十多万。。村上平常婚丧嫁娶也是这么招待客人,收个一万左右的礼金也算高的。这次把张小虎就忙坏了。
张家老太爷的寿宴在村民们吃喝以后,在羡慕和议论纷纷中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