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薇信的前期布局也看出了文浩的决心,不疯魔不成活,该做的他都做了,不该做的他也做了,剩下的就看结果了。
有条不紊的安排好薇信的一些工作后,文浩也没闲下来,每天就重复三件事,每天查看一遍微信的研发进度,实时关注薇信的发展。
然后就是不停的码字,来燕京之后没几天,工作上是忙死了,但又没有了存稿,鉴于长期没时间与书友互动什么的,在看到7月31号的的好成绩以后,每天的两章更新也就变成了三章更新,码字到深夜,第二天顶着大大的熊猫眼上班,员工还以为他为了公司以后的规划在呕心沥血呢!
最后就是每天的必修功课,打电话报平安了,俨然打电话也快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年轻的我们是不理解父母的心态了,他们希望我们成才的同时天天待在他们身边才好,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小孩。如果20多岁还没耍朋友的话,父母就会说:你都老大不小了,该找个女(男)朋友了;你说:我都老大不小了,能不能让我自己做主一下;然后父母就会说:你还小,这种事你得听父母的。
文浩每天的休闲时间就是和那群熟悉又陌生的朋友聊天,缅怀与憧憬。几位未来的室友,经这么一个多月的聊天交流,俨然已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刚开始只有陈嘉铭同意并添加了文浩为好友,后面陆陆续续王伟与沈飞也同意并添加了他为好友。目前还只是他们三个分别和文浩聊天,开学之前文浩也不打算让他们互相认识了。
和几个大学的无良室友聊游戏,聊时事,什么都聊,男生和男生说话也没什么顾忌,也不在乎话语中偶尔爆一次粗口,当然也没有谁常把脏话挂嘴边,不过最近谈论最多的还是江州,为什么呢?因为8月11号以后他们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以后都要来江州读书啦,当然不包括陈嘉铭,这位可是地地道道的江州人。
王伟话不离口的就是:江州有什么好吃的?学校周围有什么小吃街?早就想尝尝江州正宗的火锅了……噼里啪啦一长串信息,除了吃的还是吃的,吃货的世界大家都懂的,尤其是那种随便吃,可劲吃还都不长肉的人,先在空间秀一遍要吃的美食,然后再秀一遍不变的身材,满满的都是拉仇恨。
沈飞也有问吃的,是那种不知道以后学校伙食怎样的提问,还有录取的大学在江州怎样,了解的是四年大学生活的学校以及学校周边的一个情况,还问道江州是不是夏天很热?
对于最后都有提到的江州热不热的问题,这个问题让文浩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们填报志愿的时候都没搜一下这些信息么,还是只知道是一个直辖市?
想了想,文浩也就半开玩笑半举例的描述了一下江州的夏天究竟有多热。分别回了一句比较搞笑的话:“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举个例子吧:江州的夏天就是走出去10分钟不到,你就五分熟了!”
陈嘉铭与文浩聊天是比较好沟通的,为什么,都是江州人,地方方言交流的时候都听得懂,王伟与沈飞就有点语言障碍了,一个琼州省,一个潇湘省,沟通起来离开普通话,换上江州话交流,完全就是一段又一段的冷笑话集锦。
文浩的通知书是文妈收到的,学校寄来的通知书送到了小区的邮寄点,收到信息提示到小区外面的取件点凭手机号码领取,信息是发给文浩的,文浩将信息转给老妈。
文妈领取到通知书后非常激动,比她工资涨了都还激动。即使文浩常对她说肯定会被大学录取,但言语的苍白哪有实质的录取通知书给力,拿到通知书那一刻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一通电话通知了一遍。
对于文妈的这一种激动的情绪,文浩想了想也是理解的,父母那一代因为种种原因办不到的事都希望下一代人能办到。有一种说法就是父母希望孩子做的什么事都是父母没办到的事,对也不对,对:父母没有办到希望孩子办到;不对:就考大学而言,父母更希望孩子有个好的前程;即是圆梦,也是为孩子着想,在这个看脸的社会,没脸就只能看学识了,有脸还得看有学识的脸。
文妈常说如果年轻的时候家里面能供她念完书,而不是因为家贫被迫辍学的话,她现在也不会因为读书少而只是一个组长,早升经理了,那时候是想读书而不能,现在恰恰相反。
“不求读书能改变世界,但能多学一点还是好的”。
有一句话说的,学校就像上(biao)班(zi),一周上五天,每天上十个小时,而且你还得给钱,但不可否认的是你从她那学到了不少知(姿)识(势)。
冉婧也收到录取通知书啦,文浩不知道的是:冉婧其实就没报过软件工程专业,她报的是数学与财经专业,只是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了服从专业调配,于是就被调配到了软件工程专业,也不知以前的他是不知道呢还是粗心大意没记住?
从聊天上得知这些信息后,今天的调戏于打趣就变成了安慰。
“我想复读了!”冉婧说道。
文浩心想,怎么这样,没他什么事的时候,冉婧都安安静静的来江州念书了,别因为他的打岔,中途加入进来,突然就去复读了,那可真是作死了,于是赶紧说道:“怎么想到复读了,你前面还答应我要来江州的?”
冉婧回道:“对啊,前面我说的是去江州读书啊,又没说时间,我填报的是数学与财经专业,要是录取了,我不就去江州读书了么,可现在我是被调配到软件工程专业去的,不是填报的专业,还是不去了,复读吧。”
文浩真想骂自己,干嘛要作死,直接等到上学再交流不好么,难道他也复读一年?
“别啊,就等着你来江州念书了,你不来,难道让我也复读一年……”
然后就见冉婧发来一连串的大笑表情,文浩感觉莫名其妙。
“哈哈哈哈……”
真是郁闷,冉婧太调皮了,文浩发了个愤怒的表情过去,想想就应该知道冉婧的话语是前后矛盾的,不是填报的专业就复读,那怎么会勾选上服从专业调配,他还信以为真了。
“好久来学校报道?”
“8月31号才开始报名,还有好几周,不着急,等我在家待不下去了,就去学校报道了!”
“嗯,别待着不来学校就行,来学校之前记得通知我啊,到时候我去接你。”
……
文浩想到:8月31号到9月2号三天的报名时间,如果冉婧准备第一天就到学校报名的话,8月30号下午她应该就会坐火车离开潇湘长沙,31号上午就能到江州火车站,而他就得在29号之前完成工作上的安排,在去学校之前还得回家待待。
现在的一切算是忙里偷闲了。
产品发布的日期是固定的,所以在微信发布以前都是繁忙的,不可懈怠的,时间就那么多,只许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得更好,而不是在完成一定的目标之后沾沾自得,停滞不前。
感觉时间永远都是不够用的,文浩时刻都有一种紧迫感,每天巡视微信的研发进度也是他对团队的一次又一次催促,他只知道大方向,要实现哪些功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完全不考虑技术上的难度。
这确又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公司的老总只需要掌握大致的方向就够了,技术上的难度都需要老总解决,那员工岂不是都要下岗了,那就是断人财路,这可不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