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金丝墨竹
李清明翻过了山梁,村子已经消失在身后。他朝着官道而去,所谓的官道,是乡里前去县城上缴税银时,用的大石铺成的一米多宽的路,可以骑马和通行马拉车,是官府修的一条大路。
李清明现在就是上官道,然后沿着官道去乡里。
官道看似很近,其实走起来很远,所谓的“眼近脚远”,说的就是大山里的情况。
冷风萧萧,这是个阴沉的天气,天上一片灰色,没有阳光,树木开始凋零枯败,路上也几乎见不到飞禽走兽。
李清明沿着山路来到一条溪边,这溪边的半坡上有口小井,小井上边不远有棵驼背松,要5人才能抱得过,很是古老。
李清明以前跟父亲去过好几趟乡里,所以对路还是比较熟悉,喝完水,他也来到松下歇息。
老树下有一些人们专修供行人休息的石头凳子,这时这里已经坐了3个人,全是男的,其中一老一少自己坐在一边,而一个留细胡子的中年人自己坐一边。
李清明看了一下就找了一块草地坐下。因为平时在村里总是被其他小孩说是野娃子,几乎被整个村的孩子孤立,不过还是有些朋友的,所以造就了李清明寡言少语的性格,而且喜欢独自静坐;因为跟着父亲学手艺,而磨练出做事认真细心谨慎的风格。
出过门的李清明知道,少和陌生人搭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为这里已经接近官道,龙蛇混杂,什么人都有,骗子小偷什么的,当然打劫都没听说过。
“小哥,这是走亲戚去啊?”中年松了松身子,朝李清明问了一句。
李清明只是善意的朝对方点了头,笑了笑,然后就转过头去看着远处,不在搭理这人。
这人瞧见李清明这个样子,也是自己苦笑一下,不在说话,也看着远方。
这时,老头子起身,右手拍了下那个少年,少年一愣,望这老人,然后赶忙站起来。接着拾起地上的两个包包,将其中一个背在自己的身上,将另一个递给了老者。
然后,两人匆忙的离开,从头到尾,这一老一少没说过一句话。望着这远去的两人,李清明心里起了一丝的怪味。
这两人走了几分钟后,这中年人也背起自己的行李,起身离去。中年人背这一个木箱,木箱上面有块遮雨蓬。箱子看起来很沉,但是一点声音都没有。
跟父亲出过门的李清明很清楚这不是一个工具箱子,如果里面装的锤子、凿子、锯子什么的,一上肩就会有碰撞的响声,但眼前这个箱子不但沉重还没一点声音,很是奇怪。
但这跟李清明没有一点关系,所以他也就望了一眼,不再多想。
中年人走了几分钟后,李清明也开始起身赶路,这时已经将近10点了,他必须在12点前赶到官道,这样下午2点就能到乡里,进入集市也就花一个钟就足够了,6点前他就可以回到这老松树这里,晚上9点这样就到家。
当然,这样赶路是为了考虑松脂火把的燃烧时间,因为这松脂火把只能有2个钟的照明时间。所以他6点前必须赶回到这老松树来。
有了打算的李清明,脚步慢慢的加紧,一边走一边吃着母亲给自己准备午饭,一种豆饼。
来到了官道,李清明还是愣了一下,因为他几乎是小跑而来,但是没追上前面的中年人,也没追上那一老一少。
这时,也只能遥遥头苦笑一下,一向自认为脚力不错的李清明,心里有了点点挫败感,深吸一口气后,朝西边而去。
走了将近一个钟,这时官道路过一大片田边,两边是竹林,这里是当地有名的翠竹岭,在翠竹岭的对面山梁上是一个大墓地,密密麻麻的坟头。李清明表面上很镇定,其实心里还是直打鼓。
这时,突然从远处竹林里,蹿出一个人影,朝着李清明跑来。
定眼一看就是之前的中年人,右手握着短剑,按着左肩上的伤口,整条衣袖全是血。中年人匆忙的从李清明身边跑过,路过李清明身边时,看了他一眼,这一眼让李清明坐到了地上,这时的李清明完全失去对外界的听觉,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望这那消失的背景,李清明坐在地上久久不能平静,虽然时间过的很短,但对于李清明来说,这段时间就像过了半天一样,奇长无比。
李清明终于慢慢恢复过来,他的心理素质还是不错的。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自己的身子,李清明深吸一口气,然后继续往前赶路。
到了这时,他的手都还在发抖,如果当时那人给李清明一刀,李清明很清楚,自己根本躲不开。
翻过了翠竹岭,在路边大石板上,李清明能看见一地的血迹,如果没见到之间的那中年人,李清明一定认为有人在这里杀了头猪,或者打了一只大猎物,山羊什么的。
这里李清明闻着这血腥,差点吐出来,因为血腥味太重了,他赶紧握着嘴,一路往下跑去。
跑了一阵,终于停下来,双手撑在膝盖上不停的喘气。偶然中他看见路下边的草丛杂木里躺着一个人,瞧明白是个人后,李清明终于吐了。
然后,他还是壮着胆摸了下去,来到这人身边,才瞧清楚,这就是之前老松树一起休息的那个年轻人,西周环望没看见那老者。
其实,李清明还是胆子挺大的。
“离开村子前,赵得祝说最近有响马出现,难道这是真的?”李清明对世道不是很清楚:“以前跟父亲来过几次,觉得乡里还是很安全的啊,怎么会有人被杀。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有人被杀,也没听过...”
李清明心里还是很害怕,这少年已经死了,看样子是被人托到这里扔掉的。
“如果刚才那个中年人是响马,是他杀的人,他刚才完全可以杀了自己,可是他没有...这怎么回事?”李清明脑子突然不够用了,转身犹豫了好几次,最终还是决定先离开为妙。
这时的李清明不知道自己是该继续往乡里赶路,还是直接回家:“回家,要是在路上在见到那个中年男子,怎么办?刚才没杀自己,现在就不一定了...”。
一番考虑后,李清明加快脚步往县城里赶,确切的说是小跑一路,还不时回头看看自己的身后,总觉得背后凉飕飕的。
终于,赶到乡里。
这是个小城,城墙有10米高样子,有东、南、北三门,东门出去就是临江码头,北门是去县里。
此时,南门外有个少年扶着城墙不停的喘气,久久不能动弹,脸色煞白,此人正是李清明。
看城门的守卫,瞧见了李清明,还是很热心的过来问了一下:“小兄弟,你这是咋啦?”
李清明看了一见守卫,本来想说有人被杀的,但是多年来,父亲的教诲,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没事,被...被狗追的。”
这话惹得旁边很多人哄笑起来,守卫也是哈哈一笑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站好...
休息了一会,缓过气来,李清明进城了。
按照以前的记忆,他很快找了福记米行。
掌柜是个小胖墩的中年人,留着3戳胡子,带着一个小四角帽子。这种帽子有个当地称呼,叫贵人帽。因为一般戴这种帽子的人,都挺有钱,或者是大户、大官人家的管家一类,是种身份的象征。
连村里的赵得祝都不敢戴这样的帽子,他每次来乡里缴税款,都只戴一个小圆型,深红花纹的帽子。
李清明从自己的裤头挖出了3颗碎银,垫起脚尖放在了柜台上。因为柜台比较高,成年人都还得伸下脖子才能看的见柜台面。
这掌柜就想没看见李清明一样,还在低头看这账簿,右手不停的扒拉这算盘。
李清明等了许久,看见没动静,怯懦的说了声:“我...我要买米。”声音小的几乎自己都听不见。
这时,算盘声骤然停止,掌柜吆喝了一声:“小二,下米30斤,找30个铜板。”说完,左手划,银子好像掉到了一个箩筐里,传来的掉落声,能感觉到里面有好多的银子。
柜台后面的门内应了一声,“唉,好嘞。”
李清明这能望着四角墙头等,这看看那瞧瞧。但是,不知不觉中又想起了握刀的中年人,和死去的少年,少年的脸孔和中年人的眼神,就浮现在自己的眼前,让李清明坐立不安。
毕竟年纪还小,心神没藏住,全写在里脸上,这一切被掌柜的看得真切,不屑的“啧”一声。
这时,一个小二叫了一声李清明,李清明吓了一跳,然后才发现自己走神了。赶紧拿出布袋去装米,然后接过30个铜板,拿出两个放衣兜里,剩下全塞回裤头里去,接着背上米就离开的米行。
李清明走在大街上,吃着饼,这是母亲事先交代的,拿2个铜板买两张饼,一张收起来,一张卖完就吃。李清明想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买饼,为什么不从家里多装些豆饼,或者买馒头也行啊,都是面。想不通,李清明就不再去想。
现在唯一要考虑的是回家的路线,原路自己还真没那胆,只能绕路走,这样就要多走1一个多钟的路,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总得回家。
在大街上走着走着,李清明觉得自己身后好像有人跟着,转过身去又没发现什么。挠了挠头,继续赶路,不久就来到了南门。
南门这时乱哄哄的,李清明也很好奇,想去瞧一眼,但是人太多,围了一层又一层,自己根本看不见,索性算了。
李清明出了南门,朝北走,准备绕道黑风岭,进入白雾谷,再从枫叶林出来,这样就能回到驼背松,躲过那惊魂的一段路。
刚走没多久,李清明再次觉得自己身后有人跟着,回头一望,整条路都空空,只有风声,这时心里多少还是害怕的。
当他再回头,一个老者出现在他面前,李清明“啊”一声坐到地上,这一吓可不轻,脸色煞白。这时他才瞧见,这老者就是驼背松休息的那一老一少的老头。
老头两眼精光,根本就不像个老头,更像一头狼,他慢慢蹲下来,掰着手指嘎嘎响,盯着李清明:“说,金丝墨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