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鸢城神武军的驻地位于皇宫西苑,其兵力经过近年来的一再削减,尚有七万余人。禁军之重要,不仅在于拱卫京师,更在于能够迅速以武力控制皇宫,插手权力分配,因此历朝禁军指挥权的归属问题都相当敏感,皇帝多将其交给皇亲国戚或者心腹太监。
当了十六年神武军指挥使的宦官李文珍并不算是宁岱的心腹。他被宁岱重用的原因,一般人认为是当年他在帮助宁岱攻下夜鸢城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真正的原因,正是李文珍一辈子的梦魇。在这点上,他与宁岱同病相怜。
事情是这样的:当初宁岱娶了尹济的妹妹尹洛,而宁岱的妹妹宁峦则嫁给了当时被封为亲王的皇子尹济,成为王妃。
宁岱自小便十分宠爱宁峦这个妹妹,将她交给尹济时,开玩笑地说,如果宁峦受了半点委屈,他便顾不得君臣之礼,将尹济揍个结实。谁曾想,尹济过度痴迷于白雨岚,对宁峦只是表面热情,并非真正的喜爱。偏偏宁峦自小便喜欢尹济,性格又懦弱,受的委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身体一天天病弱下去。
当初在太子兵败被杀宁家被诛九族时,宁峦就已对尹济彻底失望,转爱为恨。尹济也将她迁入冷宫。待几个月后尹济登基为帝,将远在江南绮绣城的白雨岚掳来时,宁峦听此消息,更受打击,恰逢她怀胎九月,即将生产,忧伤过度之下,竟转为难产。当半年多来宁岱未曾见面的尹济踏入她的寝宫时,只看到了她冰凉的身体。
尹济看到死去的宁峦已经生产,却不见婴儿,盛怒之下拷问当时唯一在场的宫女茵儿。茵儿活活被毒打致死,并未透露半点信息。
古时宫中健全男性十分稀少,而女性数量又比较多,深宫多寂寞幽怨,于是许多宫女和太监暗中配对,只是为了相互恋爱安慰,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称为“对食”。这类夫妻虽然在生理上差异有点大,但在恋爱的感情上却和正常人没太大区别。以往人们将目光过多的集中在太监残缺的部分,却忽视了他们不缺的部分,不得不说这是对某个群体片面的认知行为。
茵儿正是李文珍秘密的恋人,也是始终对宁峦忠心耿耿、同甘共苦的婢女。当时宁峦难产,身边只剩茵儿一人。她在虚弱中说:“我对世间再无留恋,唯独这个孩子放不下。只希望他能长于普通家,不要与这血腥无情的皇宗有任何牵连。”
茵儿知宁峦心意,也下了必死的决心。婴儿出生后,宁峦便离开了人世。茵儿将婴儿交给李文珍并告诉其缘由。李文珍劝茵儿带着婴儿藏匿在宫中,伺机逃往民间。茵儿却认为这样一来她和婴儿迟早会被尹济派人捉回来,事情的结果就不会是宁峦希望的那样了,况且她对宁峦感情深厚真挚,也厌倦了深宫中女人生活的残酷,便决心随宁峦而去。
李文珍劝阻不得,只好由她。当尹济毒打茵儿时,李文珍便藏在宫中一角。呼啸的皮鞭和茵儿的惨叫刺激着他的鼓膜和心脏。他就这样“耳睁睁”地听着茵儿被打致死。有那么几次他想冲过去和尹济搏命,但两腿发软难以行动。
往后的十六年,他夜夜思考当初自己为什么不敢从魔头手下救出自己的爱人,有时他会以“如果我死了,拂粼也活不成了”这样的理由来安慰自己,但多数时候,他就以这样的话来不断侮辱折磨自己:“我是个名副其实的没种的人。”
那个婴儿就是拂粼。但尽管李文珍将他藏的小心翼翼,他还是被李文珍的义父,大太监神武军指挥使发现了。
古时太监不仅喜欢像正常人一样找恋人,更喜欢像正常人一样有儿子传宗接代。只不过他们只能靠收无血缘关系的义子来满足这个愿望。小太监们为了得到庇护,往往便认大太监做义父。李文珍便是其中一个。
当时正值宁岱攻城最激烈的时候。拂粼被大太监无意中发现。他很快猜到了这个婴儿的身份,并告诉李文珍,待他守城归来,便将此事上报皇帝。他还是过于大意,没想到李文珍竟敢率领本部神武军在半道袭击他。
李文珍此举是下了必死的决心,却不料对宁岱破城有极大的帮助。宁岱进城后,听闻妹妹宁峦的遭遇,呜咽号泣数日,斩杀了尹氏皇族女性三百人为她殉葬。而为了报答茵儿拼死护主,十六年来自始至终重用李文珍。
当初宁峦难产而死后,婴儿消失,茵儿被毒打致死,尹济为避免皇室丑闻传出,便对外宣称宁峦难产而死,胎儿也没保住。
知道真实情况的人,只有李文珍。但他没有将拂粼的存在告诉宁岱,这是因为拂粼虽然是宁峦的儿子,但也是尹济的儿子,宁岱对他会是什么态度是说不准的,李文珍不愿冒这个险。另外,宁峦的遗愿显然是希望拂粼做一普通百姓,作为茵儿拼死守护的主子,李文珍自然要尊重她的意思。
不过李文珍也没完全实现宁峦的希望。他看到京城之外,百姓生活困苦,流离失所,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更别提掌握自己的命运了。如果拂粼寄养于寻常百姓家,一辈子做苦力还是小事,万一年纪轻轻的被冻饿而死或者被哪个地主恶霸的公子打死,就太不值当了。于是李文珍在宁朝建立后,便对他人宣称说,拂粼是从宫外捡来的。
他本打算将这个秘密带入坟墓,让拂粼一辈子当一个宁朝的权贵之人,是起是落,全屏他个人造化。毕竟与世上大多数人相比,他拥有的已经很多了。
但自从白遽岚掌权后,情况渐渐发生了变化。李文珍考虑到,亲近白遽岚的太子宁湮登基后,势必对朝臣进行一番清洗整肃。自己是什么下场倒无所谓,只是拂粼必定会被连累。在这云谲波诡的政治斗争中,飞黄腾达和暴尸荒野只是一线之隔。
突然有一天,他心里有了个大胆的计划。当年尹朝之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禁军将士与长年出征的野战部队相比,养尊处优,军备费驰,战斗力较弱,而宁岱和戴烽澜率领的军队却是全国精锐中的精锐。在其他方面,尹朝并无衰败之景象。所以当初尹济即位时,看到国家强盛,便雄心勃勃地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甚至梦想成为千古一帝,是以取年号为“皇风”,意为天下所能涉足之地,无不需要听从他的礼乐教化。那帮文臣当年也是精神抖擞,信心十足地要辅佐尹济开创帝国盛世。
只可惜他们君臣的美梦很快便被宁岱的铁骑踏碎。宁岱杀尽尹氏皇族,又饶大臣们活命,却又用恐怖统治使他们时刻感到性命不保,如履薄冰,更不用提一展心中“壮志宏图”了。所以这些人没有一个不在心里暗暗怀念尹朝的。
李文珍的大胆计划便是想利用这一点。虽说现在的多数大臣已投靠在白遽岚麾下,宁湮又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但如果拂粼能够率禁军掌控局势,并且表明自己乃是尹济唯一子嗣的身份,相信会有不少人拥护他称帝的。
这个计划完全有悖于宁峦的遗愿,但若不如此,拂粼早晚有一天会被宁湮和白遽岚逼到绝路。他在大家眼中是李文珍这个大太监的义子,他之所以能担任河阳节度使,独挡一方,全是因为义父的庇护。倘若有一天义父倒台了,大伙是不会对一个太监的义子有多客气的。
沉域九年白遽岚从绮绣城找来周坤二时,李文珍便感到他有什么阴谋,后来发觉宁岱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时,就明白了白遽岚的用意。七年多来虽然白遽岚逐渐在朝中一手遮天,但李文珍并不着急。宁岱早逝,不仅符合白遽岚的计划,对李文珍也有莫大的好处。
因为一个政客若想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收益,必须寄希望于政局有剧烈动荡。假若已形成的权力结构长时间稳定,那么他只能按照既有规则,跟在别人后面缓慢前进。所以对李文珍来说,白遽岚执政时间越长,他的力量就越强大,组织越严密,对自己也越来越不利。唯有抓住宁岱驾崩时权力交接形成的政治动荡,才有一举翻盘的机会。
现在眼见得宁岱已没多少日子,李文珍担心他突然驾崩,而早有准备的白遽岚在自己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掌控了局势,到那时可就大势已去了。必须在宁岱死前,往他身边安插自己的耳目。而这个耳目,则既要能够得到宁岱的信任,又要名正言顺,这样才能发挥符合李文珍预期的作用,并且不会在短时间内被白遽岚除掉。
戴月澜可谓是最合适的人选。和拂粼的身世之谜一样,对戴月澜的下落,李文珍也是守口如瓶,因为他相信,戴月澜的身份,会在未来某个时候给予他巨大的帮助。现在机会来了,这张他十六年来一直深藏的“王牌”,终于到了派上用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