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念系统(BVR)
维持我们在世界的行为和生活以一种什么样的模式进行,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信念系统。而这个模式就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的经历阶段,是否快乐,是否喜悦。
信念系统是由信念、价值观、规条三个部分组成。
信念:简单的就是指我们的观点。对自己、对别人、对世界的人、事、物的看法。他决定了我们的生活的行为方式。
价值观:就是我做这件事的意义,和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好处。价值观是我们所有行为的直接动机或者说是我们所有行为的直接动力。
规条:是人、事、物如何安排以实现信念并拿到价值的方式。即保证实现信念和拿到价值的一套模式或者方法。规条是“已知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并且会不断重复的适用。比如我们常说的道德其实就是一种规条,还有法律也是一种规条。还有我们自己的一些规条,比如酒店的客服,当任何一个客户进入酒店的时候,都要在门口弯腰并问候“欢迎您的光临!”这也是规条。还有,我们都知道在厕所内或者厕所周边不要问对方吃饭没有,这个也是规条。
上面讲过了信念系统决定了我们生活是否快乐。在我们对这个世界上的人、事、物做出反应。做这件事?还是不做这件事?以及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我们说的动机均来自这套“信念系统”。
后面的理解层次讲到身份。这个身份就是指我们在面对这个世界的各种事物的态度,所依据的也是这套“信念系统”。
二、NLP信念前提假设
什么是前提假设呢?前提假设是学习NLP的一些实用观念,也是信念。这些信念是NLP的基本核心之一,NLP均建立在前提假设之上的。
“假设”就是指这些观念无所谓“对”和“错”,“好”和“坏”。只是假设他们是有用的,有效的,我们只要按照这个假设去用就行了。
我们假设人事物就是以这种“前提假设”中所说的一般,然后并以此来设定我们的行为模式或者思维模式。
可能会有人疑惑,既然是假设的,我们又怎么能拿来用呢?
试想一下,当你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去,是不是首先就有了这样的一个想法“孩子到这个好学校去学习,学习能力和成绩一定会很好。”这个想法就是你的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就是一个前提假设。那么前提是什么?前提就是这个学校是个好学校,假设是,你的孩子去了也能提升学习能力和提升学习成绩。所以NLP的任何一个前提假设都不是胡乱假设的,他们都可以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找到对应的。其实在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最现实的企业,这个企业做的业务就是一项假设性的,那就是保险业。大家想想为什么呢?
[地图不是实际的疆域。]
地图不是实际的疆域,这句信念假设,让我想起了一个电视剧里面的某个剧情。印象中好像是《真命小和尚》中有这样一个剧情,东瀛人出难题以换“一指之地”,而“这一指之地”表面是指地图上的“一指之地”实则是以地图上的“一指之地”换取实际的领土——江南的一大片土地。这“一指”可谓是半壁江山啊。这就是指“地图不是实际的疆域。”
那么这条信念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作为人类在面对外在的世界,是如何接收外在的一切资讯呢?
人类是通过各种感官系统①来感知外在世界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认知世界。那么感官系统是指那些呢?人类的感官系统通常是指:视觉、听觉、感觉(触觉)、嗅觉、味觉五大感官系统。我们是通过这五大感官系统来认识世界的。并且经由这五大感官系统通过“删减”、“扭曲”以及“一般化”来构建属于自己的内在世界——即主观经验世界。感官系统的排列、组合形成了我们行为的世界地图或者说是世界模式,更直接就是世界观。
由于人类是靠感官系统与外在世界进行沟通的,那么感官系统又会根据人类已有的经验对外在的信息进行“删减”、“扭曲”和“一般化”。因而我们内在的经验体验就不会是真实的事件。
如何体现在不真实呢?我相信很多人都玩过“传话游戏”,就是让一个人讲一段话,让听的人传给下一个人。下一个人在继续传给下一个人,这样不断的传下去,直到传到最后一个人,再由最后一个人将听到的内容讲出来。这个时候最开始听到内容的那个传话人和最初讲出内容的那个人一定会感到非常不可思议和不敢想象。因为讲出的内容大多数的时候是和最初的那个人听到的不一样,同样和最初讲的那个人不一样。甚至会发生偏离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与最初的内容完全相背都有可能。
为何出现这个情况?是因为我们听到的不是事实?其实每一个人听到的都可以说都是“事实”,只是是上一个人讲的“事实”。同时每一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听到的内容进行加工。
我们在前面已经对,“删减”、“扭曲”和“一般化”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我们也知道有些时候这“三大守门员”能帮我们处理一些不需要的信息,也有些时候能帮我们把握重点。同样的也有些时候可能会让我们遗漏我们需要的信息。他们都没有“好”和“坏”之分,只是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体验而进行了适合我们自己的信息处理或者说过滤。
由于有了我们的感官系统在进行信息组合的时候,对信息进行了“删减”、“扭曲”和“一般化”,而且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图,因而对同一件事的信息整合通过“删减”、“扭曲”和“一般化”之后其结果很容易出现不同。从而也导致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地图都是不一样的。
当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的内心地图是不一样的,那么同样可以得出,我们可以不断的扩大我们的内在世界地图,从而可以给我们在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
比如我以前的内在地图是:去BJ只能坐大巴。现在我将内在地图扩大,发现原来可以坐火车去BJ。再后来,我对内在地图继续扩大,发现还可以坐飞机去BJ。这样我们的内在地图不断的扩大,就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当你的内在世界地图不断地扩大的时候,你的取景框就能够获取更多的美景。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
由第一条“地图不是实际的疆域。”信念可以得出另一条信念假设“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有三个人走在大街上,遇到几个人——搞中奖的活动。A,曾经遭遇过这种类似中奖,结果被骗走10万。B,听说过有这样人,以这种方式行骗,而且还骗了很多人的钱财。C,完全没有接收到任何类似的信息。那么这三个人很可能会出现如下三种不同的内在地图:
A,这又是骗人的,我不能相信,不能在被骗了。(想起自己被骗的经历)
B,这个不会就是别人讲的骗人的把戏吧?我到底要不要相信他们呢?(相信骗子?还是相信别人说的?)
C,这个是什么玩意,怎么这么有趣?看样子挺不错的,我很想玩玩。(完全被这个中奖的活动吸引了)
我们继续把这个例子延伸下去,假设这不是一场骗局,而是真实的。同时C参加活动,结果中了一等奖,20万,再假设一下,而且C是参加活动的最后一个机会。
那么各位,请问这个时候A,B,C三个人内在的经验体验又将会是什么样的呢?各位不妨你拿这个例子去找三位朋友来试试,看看他们的回答是否一样。
那么各位我们再继续假设一次,假设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又是这三个人遇到了同样的场景。(只是这一次是真正的骗局。)这个时候A,B,C三个人又将是怎么样的内在地图呢?不妨你也用这个例子去和朋友们玩玩。看看他们的答案又会是什么呢?当A,B,C三个人知道了结果是骗局之后,三个人的内在世界地图又将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因为自己对外界的认知,经过我们的感官系统进行“删减”、“扭曲”和“一般化”,同时以及我们的经历不一致。从而导致我们的信念、价值观、规条不一样。因此我们对每一件事的看法(观点)和体验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
没有任何两个人对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完全一样,那么我们就不能完全以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去看待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务。比如不能完全以自己对某个人的认识就下个定论,这个人就一定是这样的。或者不能以我们自己的体验就去认定某件事就是完全属于真实的事件。
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听话、调皮,就认定孩子就一直不好。不能因为我们看到孩子身上的很多缺点,就认定这个孩子没有任何的优点。更何况所谓的缺点和优点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可以互换的。
同样的,夫妻之间,也不会存在两个人对某一件事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夫妻之间也不能以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去要求对方与自己保持一致。比如:不能要求对方同样以自己爱对方的方式来爱自己。
比如一对夫妻,妻子是属于内听觉型②的人,而丈夫是属于内视觉型的人。而内听觉型的人偏向于声音的接收,而内视觉人的人偏向于画面的接收。内视觉型的人看到你这个人,就很容易感受到彼此的幸福的爱。而内听觉型的人,很可能就是需要对方多跟自己说“我爱你”、“老婆,你真好。”、“老婆,有你我真的好幸福。”,多说一些“甜言蜜语”,才能感受到幸福的爱。那么这就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内视觉型的老公可能很少说这些甜言蜜语,而内听觉型的老婆则偏向于喜欢这些甜言蜜语。那么就出现了问题了,一个想要,另一个却没有办法给。时间久了,可能就会听到老婆跟老公在吵架的过程中提出“你说你很爱我,可是我从来没有听你说过一句‘我爱你’的话。”、“你从来都不愿意跟我说一句好话”、“我从来没有在外面听到过你提起过我。”
而老公呢?老公就很可能很纳闷了“什么?我不爱你?怎么可能?我那么爱你,每天我一下班就早早的赶回家陪着你。”(因为喜欢看着老婆,能感觉彼此在身边)、“我总是喜欢看着你做饭,炒菜的样子。”、“我喜欢看你在阳台读书的样子。”、“我喜欢看你穿漂亮的衣服,你穿漂亮的衣服,我都比你还要兴奋。”、“我喜欢看你化妆的样子,你看到有哪个人男人整天会看自己老婆化妆的,除了我还有谁?”、“还有,我喜欢看你睡觉的样子,多少个夜晚我就静静的看着你,我深怕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你.....”
如果是遇到一个人是内听觉型,另一个人是内感觉型的夫妻呢?内听觉型的人对另一个人说上一百句“我爱你”,很可能没有给对方一个真诚的拥抱来得实在。
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当我们能清楚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时候,我们就明白“因为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体验绝对一样的,所以也没有两个人同一件事的反应是一样的。”“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的独特的地方。”在这个前提下与人沟通,才能更加的顺畅。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
我们已经得知了“地图不是实际疆域”和“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这两条信念前提假设。那么就很容易得出这一条前提假设“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总是有很多的人想着去改变别人。我们也常常见到一对夫妻总是会出现不和的情况;也常常见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多父母都想着去改变孩子。为何会这样?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总是希望对方能站在自己的观点一边。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甚至连我们不是很熟悉或者陌生的人都希望他们站在我们这一边。
当然我们很多时候会这样认为“这无可厚非”,甚至会认为是“理所当然”。比如父母就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听话,很多父母总是在不断的想着法子去改变孩子。还是以父母之命,或者说是以爱之名的要求。那么各位你们停下来去想想,这些要求对方改变最后导致的是什么?我常常听说现在很多的孩子和父母关系越来越疏远,为什么?有想过么?
当我们要求对方改变的时候,其实对方也在要求我们自己改变,于是两方的人都不让步,结果会怎么样?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个是构成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模式,是这个人特有的模式。试想一下,当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改变成和自己一样的时候,将会怎么样?
只有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才能组成这个多彩的世界,你的眼里才不会只有单调的黑色或者白色。
我在这里只简单的讲了这三条前提假设,其他的前提假设均列在了下面。NLP里面有很多的前提假设,这里我借华人界NLP大师李中莹③老师讲到的12条前提假设来供大家参考学习,想更详细的学习NLP以及前提假设可以阅读李老师的《重塑心灵》一书。目前国内很多人都是从李老师的课程或者李老师的著作中学习到这些非常实用的前提假设。
有很多学习NLP的朋友,这些朋友里面也有一些人出过相关书籍,这部分书中都列出了不同的前提假设。当大家看这些书的时候,也可以去体味一下,这些书中很多的前提假设都这由以下12条发展而来的。大家可以去看看两者之间有一些什么样的相同或不同的,你能否发现NLP的灵活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