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端午、中秋放假并不能真正的引起大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现在的洋节日大家都趋之若鹜,但包容的中华文化确实很有特点,到了洋节日的时候大家都会往外跑,而到了传统节日就自然的回归家庭,这端午节的假期很多人都选择和家人一起度过,市场上也早早的开始了对端午的宣传。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每年都要对端午追根溯源,而且南北方的习俗也大相径庭,南方的端午节主要就是赛龙舟,我自然是没有亲眼见过那激烈的赛龙舟的场面,主要是去看的人太多,大热天的挤来挤去也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不过还真想带小朋友去好好的观赏一下,前两天竟然跟我玩敲鼓的游戏,主要是在电视上看了好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她懂得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还给我讲了屈原的故事,还知道赛龙舟需要按照鼓点划船,我们两个坐在沙发上,一个人敲鼓一个人划船,虽然弄的不伦不类的,总归她算是了解了所有端午的精华。
而北方人在端午当天是需要早起的,很早就起来,骑着车到郊区去采艾蒿,然后回来挂在自己家的门口,再加上七彩葫芦据说可以辟邪趋灾,小孩子还要一早就带上七彩线。以前端午是没有假期的,所以我们小时候都跟同学一起约好,一大早就出发,北方的天亮的早,早晨四五点钟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其实哪次也没有真正的是去采艾蒿,总是采了一车筐的野花回到学校,当然这些鲜花最后也都送给了女同学,我们还会带着七彩荷包去上学,也都是互相赠送,大人们也一样,起的早的就早早的把刚采回来的艾蒿挂在门上,说明这家人一向都很勤劳。
南方的端午是在白天的活动,而北方人则是一早就开始忙碌,其实都是在初夏的时候的一项集体外出的游玩。
当然吃的方面也不太一样,不过都是以粽子为主,若不是端午的雄黄酒白娘子也不会轻易的现了原形,所以南方人端午一定要喝雄黄酒,其实也是驱邪,雨季刚过,各种蚊虫泛滥,祛湿排毒,这个时期是最好的时候,还有就是各种馅料的粽子,我最喜欢的是蛋黄肉粽,百吃不厌,那肉粽里的肉一定要肥瘦相当,经过长时间的蒸煮,肥肉里的油早就沁在糯米里了,再加上蛋黄的咸味,融合在一起就是香。当然很多人还是喜欢甜的粽子,比如豆沙的,还有很多加了更多料的粽子,个头都很大,各种菇类和海鲜干,让粽子的口味变得五花八门。
北方的粽子则是以小巧、简单为主,这也和北方的资源没有那么丰富有关系,小时候妈妈会包两种粽子,一种是有红枣的,一种就什么都没有,然后都是蘸白糖吃,当然我们更爱吃有枣的粽子,红枣的香甜和糯米的香味融合在一起,再加上竹叶的清香,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就是人间美味了。可惜枣子的记号只有妈妈能看懂,每次打开一个粽子都满心期待,如果有枣子就算是中奖了,即使没有也要把它吃掉,一顿饭也就那么两三次机会而已。
在北方过端午还要煮鸡蛋,不知道是否和寒食节有关系,事先准备好可以吃几天的粽子,再加上煮鸡蛋,不用开火也可以吃饭了,小孩子吃鸡蛋的乐趣就是可以互相磕鸡蛋,我们都会把鸡蛋带到学校里,吃之前大家都互相的用鸡蛋磕碰一下,看谁的鸡蛋先被磕破,现在看来这个游戏真的很无聊,每次磕破了都不能浪费,要把它吃掉,一天里嗑个十次八次的就不用再吃饭了,为了能赢也有的同学会带鸭蛋去,还有更过分的同学会带鹅蛋去,自然是不会被磕破,但总归逃不掉被弄破的命运,就那么干吃,也确实会噎的够呛。
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也是大家沿袭传统的最好的时候,每年看着家长们从准备粽子叶开始,泡米,再到包粽子,最后就是煮粽子,满屋飘着粽子的香气,节日的气氛一下子就燃烧起来了,可如今愿意包粽子的年轻人并不多了,离老家近的都是家人包好了送到城里来的,市场上各种形式的粽子都有,还有一些创新的产品,比如说水晶粽子,完全颠覆了原有粽子的样子,其实就是在博噱头,台湾的新闻里更是创新到把臭豆腐也报到粽子里了,还起名字叫臭脚棕,这得多变态的人才会买着吃,虽然我也喜欢臭豆腐,但真没有必要把它包在粽子里吧。
会包粽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不知道我们老了的时候是否还有真正的纯手工的妈妈味道的粽子可以吃了,现在的小朋友再也看不到粽子是怎么包出来的,那满屋的棕香估计也只有在餐厅的厨房里才能闻得到了吧。
现在走在小巷子里还可以看到一些老人坐在门口包粽子,他们一边包一边卖,虽然不如现代工厂里研发出来的好吃,但也原汁原味,远远的巷子里的空气中就有粽子的香气,总会忍不住买上两个尝一下,其实端午节吃粽子并不是要比谁吃到的粽子好吃,而是真正的去感受一下传统文化,这个节日本身是有着中华民族传统内涵的,如果忽略了这些,和过洋节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端午的假期可以让大家有时间赶回家里,一家团圆,不用再匆忙的在异乡才吃到妈妈的粽子了,买张回家的车票和家人一起喝上两杯雄黄酒,吃上几个刚煮好的粽子,当然也可以配上两个鸡蛋,如果粽子里有颗红红的大枣就最好了,这是妈妈偷偷留给你的奖励,在闲暇的时候带上小朋友去郊外看一看,采点野花放松一下心情,如果有力气赶去看看龙舟赛一定是热闹非凡,这才是我们真是想要的端午,也是端午节放假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