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五方五老级别的神仙驾临,青城山的正门很少打开过。要进入青城山,都在侧门进入。西侧的门口有两个金甲道人站岗。需要下品五阶以上的弟子才能充当卫士。他们每六个小时轮换一岗。金甲金光闪耀,长刀插入土中,煞是威风。
清尘下了马,向金甲卫士说明了来意。
那高瘦一些的金甲卫士便抬起手指了指:“你们去那边蹲着去。”
清尘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那儿聚集着上百人。有鹤发的老人,也有童稚小儿,甚至有中年妇人为孩子喂奶。
清尘知道金甲道人把自己看成了无名之辈,便道:“我们来自无尘岛,不是外人,无尘岛的师兄弟都在贵派修道,有劳引见。”
另一位矮胖些的金甲道人便道:“每天打着各种幌子要进入青城山的人多了去了。你看那个秃头,非说自己是太乙真人推荐来的。那中年妇女,竟妄说自己的丈夫在本派修道,不相见便不回去。你们哪里有什么特殊呢?还是等着去吧。只要本派管事让我们开门,我们一定让你们进去。”
绿儿爱玩,早已不奈烦他们的谈话,带了阿敏到那人群中去聊天去了。
清尘走到她们身边,绿儿便道:“这些人好有趣!还有些在这里做起买卖的。我用一块灵石换了三块毛毯。山上冷,一定用得着。”
阿敏问道:“可以进去了吗?”
清尘叹一口气:“不让进。说是没指示。”
那人群中一位老者便抱怨道:“我都等了一个月了,并不是不想回家。而是,如今连回家的盘缠也没有了。只能挨一日是一日。”
一个小男孩子便接着说:“老爷爷,这算什么。我都等了两个月了。就是等上一年,也得等。这青城山难道是在考验咱们?”
绿儿听他们越说越可怜,又看看聚在门口的这一群人,破衣烂衫,面容憔悴,向众人问道:“就没人见过这门打开吗?”
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男子回答说:“门倒是经常开,只是不让我们进。每天都有几匹马车进进出出的。”
绿儿想了一想,便登上了一个土丘之上,召唤所有人到她面前。她便做起了即兴演讲:“诸位,得想办法让这山上的长老知道我们在这儿,否则等老了人,也进不去。”
“那有什么办法?”
“大家跟我一起念,声音越大越好。”
众人见她自信满满,心想姑且听之,且看如何。于是,他们开始念起来:“青城绕白云,我辈不得入。众生皆平等,此处颇辛苦。辞家千里远,求仙一念间。不见真人来,泣涕何涟涟!”
众人的声音一开始是嘈杂的,但慢慢地汇聚成了一个声音,众人越念越动感情,便真的有人哭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直上云霄。
空见峰离山脚最近。这日空见峰长老一尘子正盘膝打坐,刚刚入定。耳边飘来了这八句话,听到“不见真人来,泣涕何涟涟”,心中不忍,挥手招来十三侠之一的何谦之,命他到山前观望一番,速速回报。
何谦之驾一只大白鹤下山,在山门前停下,看到门口有成百的人拥堵在一起。正反复嘶吼着那句“泣涕何涟涟”。
两个金甲道人忙低头合掌向何谦之行礼。
何谦之亦点头示意,朗声问道:“众人为何在此喧哗?扰了山门清净。”
绿儿挺身而出道:“你可是管事的?”
何谦之见绿儿袅袅婷婷,心情倍感爽朗,微笑道:“在下正是管事的。不知有何事要在下管?”
“我问你,这山门,是往东开,还是往西开?”
何谦之暗想:“青城山坐北朝南,明明往南开,她为何问往东开,还是往西开。噢,是了。”于是答道:“青城山自然是往四面八方而开。”
“既然是向四面八方而开,那别人来求道,你们是关门拒见,还是开门请入?”
“自然是请入……”
“果然是个明白人。”绿儿转了头,向众人道:“诸位,这位‘管事的’的道长已经允许大家进入了。”说完便率先昂然而入,推开了目瞪口呆的两位金甲道人。
门终于开了!众人鱼贯而入。
绿儿、清尘、阿敏在前,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往老君殿而来。二十多个道童跑前跑后,忙不迭地接引,有那手不老实的人便顺手折了道旁的野花。道童便要去呵斥。
有那相互推搡、对骂的客人,道童便要去劝解。另有道童去通知本院长老。
老君殿上供着三清像,面前有两盏长明灯。殿高七八米,纯用石块垒成。殿中有八条蟠龙石柱立着。岩石地面非常清凉。
青城山空见峰长老一尘子匆匆赶来,众人见他神情肃然,鹤发童颜,脚步落地无声,而又飘然而至,都知他是一个得道的真人。纷纷向他行礼。
一尘子亦向众人还礼,并向小道童命令道:“给众人上茶。”
那茶水乃是青城山漱玉泉的水。喝下去,只觉神清气爽,茶味淡而清冽。
一尘子在蒲团上坐下,命令众人也都坐下。一时间,大殿静了下来,只有风吹衣角的声音和某人的咳嗽声。
“不知各位施主,聚于山门,所为何事?”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一尘子道:“诸位,山人耳朵不好,听不清楚,请一一道来。”
绿儿站起来说:“年龄大的先说,一个一个来。”
那年龄最大的一个老婆婆,便从人群中膝行爬了出去,低头垂泪道:“老神仙,我有一子,前日因我与儿媳吵架。他夹在中间难做人,竟一怒之下抹了脖子。我心中有愧,追悔莫及,希望老神仙赐我一粒丹药,把他医活。”
一尘道:“这就是‘牢骚太盛,烂尽肝肠’了。就算救,也难活,那尸体现在何处?”
“在家。”
一尘子对站立背后的赵梦之说道:“赵梦之贤徒,你陪这老婆婆回家,仔细辨别,如果属实,便救他一命。”赵梦之领命而去。
一尘子对众人道:“还有哪些像这位老婆婆一样,需要救助的吗?”
有三十多人便回答说:“有。”
一尘子道:“凡是求助的,就请出列,由小徒何谦之带你们去隔壁厢房,由他一一施救。放心。他法力高强,不在我之下。凡是求道的,就暂且留下。”
何谦之便带这三十人出去。
接着是一位中年男子哭诉道:“我自十六岁进学,考中秀才。三十年来,参加会考,十战皆败。中不了举人,如今看破红尘,愿出家为道。望师傅收留。”
一尘子道:“你可想好。若有父母、妻子、子女找上门来,你可不能反悔。”
中年男子道:“绝不反悔。”
一尘子道:“修道的人每天都络绎不绝。可并非人人都能成仙。本派修炼级别有三品,每品有七阶,共二十一级。一阶难于一阶。能达到上品的,全派不足二十人,中品的不足三百人,下品的则有上万人。五百年来,青城山几十万徒众中,能突破上品成仙的,只有五十三人。这可比科举难得多了。君何舍易而求难也?”
此言已毕,不但这中年男子愣住了,不发一言。其他大部分人也露出为难的神色。当初一腔热血来此,没想到万人中才能有一两个成仙,真是比出门遭雷劈的可能性还要小。
见到成仙的机会这么渺茫,众人也便失去了信心,进而失去了对一尘子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