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二坐在房间内聚精会神地翻看着《文选》。牛大壮则坐卧不安,看着文不二用功的样子,又不敢打扰,只得强忍着。
揉了揉干涩的眼睛,文不二走到窗户处向外眺望,放松一下双眼,毕竟在这个时代若是成为近视眼那就抓瞎了。想象一下自己每天把脸贴在书上读书的样子,文不二就有些不寒而栗。
牛大壮见文不二这会儿不读书了,忙上前问道:“文公子,我在房间里憋得慌,想要出去转转。”
文不二知道牛大壮在岛上自由惯了,东奔西跑的没歇住过,此时待在这狭小的房间里肯定不自在。他笑着说道:“出去转转可以,可千万不要和别人闹矛盾,还有不要对别人说起我。”
牛大壮兴高采烈地答道:“没问题。我一定不跟别人闹矛盾。”说完,他一溜烟就拉开门跑了。
文不二哑然失笑,不知道自己的第二个嘱托他记住没有。之所以这样叮嘱牛大壮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身世并不清楚,也不了解文家的情况,害怕节外生枝引发争端,到时候自己若是含含糊糊,必定会惹人生疑。
这个世界的神奇之处文不二几乎全是从王村头和《文选》中获知。由于他没有亲身领略过,所以他的心中始终交织着好奇和忧虑的矛盾心态。
好奇在于这个世界很陌生,文人的能力又太奇特,而他还没有真正融入到这个世界,仍然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和心态而存在;忧虑在于强加于自己的身份若是被拆穿将面临什么?若是自己无法和这个世界的文人一样具备超能力又将如何自处呢?
这一切都如同魔障一样干扰着文不二的情绪和心态,只有读书才能消解。他拿起书籍就能够投入到诗文的世界中,因为在他的心中,有着一个理想的天国,那里是他独立人格和思想高扬的国度,是他对华夏文化和西方政治法律不求甚解的感悟之国。
文不二轻轻地摇了摇头,继续捧着《文选》阅读。既然来到文人如兵的世界,他可不想一直游离于这个世界之外,而是努力地想要让华夏文化在这个世界大放光彩。以文化知识作为切入点既符合文不二的兴趣,也符合认同的规律。
文化影响心理,心理支配情感,情感产生认同。文化对心理的影响首先应当是积极的,若是消极的或者负面的影响,最终是无法产生认同感的。
在文化认同上,文不二是没有隔阂的,反而欣然于这个文人如兵的世界。只是在心理上,文不二始终无法隔断其与华夏的心理纽带。因为那里寄托着他的亲情、爱情和文化基因。
午饭是牛大壮端进房间的。据牛大壮讲述,他出得房间后很快就和船上的水手们打成一片,他们以比试力气和摔跤为乐,牛大壮还在船上帮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午饭是鱼肉、青菜和米饭,虽然简单但分量十足。
文不二问道:“你的食物呢?”
牛大壮尴尬地说道:“我答应和水手们一起吃饭了。”
文不二笑道:“那还不赶紧去,以后有什么就直说,千万不要掖着藏着,你总不能老是让我猜你想什么吧!”
牛大壮嘿嘿笑了几声,也不说话,打了个招呼就跑出去了。
文不二吃完饭后端着食盘送回餐厅,然后走上甲板散步。
牛大壮和几个水手正躲在甲板的角落里聊天,看到文不二走上甲板,急忙撇下那几个水手跑了过来说道:“文公子,我终于知道文惊岛位于何处了?”
文不二颇感兴趣地问道:“位于何处?”
牛大壮高兴地说道:“这片海叫伶仃洋,你说这名字怎么那么怪呢?”
文不二若有所思地说道:“也许这名字里有什么典故吧?”
牛大壮惊奇地说道:“公子真乃神人,这都能猜得到。”
文不二失声笑道:“你口中的神人标准可真够低的。”
牛大壮憨厚地笑了笑说道:“我就是觉得公子真的很厉害。”
文不二有意地转移话题道:“你跟我说说是什么典故?”
牛大壮摸着后脑勺苦恼地说道:“他们跟我一样都是粗人,哪里记得住这些道道,只是随口一提。”
文不二觉得自己在甲板上待够四十分钟了,这才说道:“你别跟他们聊的太晚了,早点回去休息。我先回房间了。”
牛大壮看着文不二的身影走进船舱,就又跑到那几个水手身边听他们讲有趣的事了。
夜幕降临,牛大壮从甲板上返回,端着文不二的晚饭。饭菜和中午一样,没有丝毫变化。
文不二津津有味地吃着,听着牛大壮向他讲述听来的各种传闻。其中有关文帝世家的事倒是引起文不二的极大兴趣,只可惜牛大壮叙述的语焉不详,无法让文不二以窥全豹。
不过,凭借牛大壮所述的信息,文不二也对文帝世家归纳出两点认知:一是文帝世家地位尊崇,各国敬仰,连普通船员提到文帝世家都满脸肃穆之色;二是文帝世家唯一的世子下落不明。
文帝世家地位尊崇从船长接待的神色中就可以一窥全貌,至于文帝世家家世零落可以从仅有一个世子推断出来。就文不二所知,华夏古代能够称为世家的哪个不是族群兴旺子息繁多。而文帝世家仅存一位世子,可想而知自己的家世是如何败落了。
不知为何,当文不二推测到文帝世家衰落时,他的情感却认同起这素味平生的文帝世家了。也许是他内心中景仰着那位船长口中为人族存亡舍生取义的文仁帝吧!
夜幕降临,由于船舱内没有准备油灯,所以文不二不能够挑灯夜读。听到旁边床铺上牛大壮鼾声响起,文不二有些感叹:思维简单的人快乐多,思维复杂的人忧虑多。人不以忧为忧,必有所忧;人不以乐为乐,必有所乐。
躺在床上,海上的月光打在文不二的脸上,触动了他心中的乡愁,使得他不由得想起李白的那首《静夜思》。
坐起身来,他穿好鞋子站在窗边,轻声低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许,只有经常颠沛流离的李白才能明白客在异乡最为思念的不仅仅是家,还有那从小生活的故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