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人。
近一个世纪以来,罗马人,迦太基人,为了争夺这片天空之下,大地之上的辽阔空间和霸权,一直矛盾战争不休。
迦太基是一个信仰神明的国家,迦太基人认为自己所信仰的神一一迦太基主神,是这个世界至高无上的创世神,而他们就是创世神留在人间的子民,从而应该受到人间所有人的尊崇。
当然了,罗马人肯定不以为然,罗马人并且对迦太基人的评价是:“估计他们说的除了他们自己以外没有人相信了,不过要是真的有神存在的话,我倒宁愿相信他们身体流着是野蛮的福纳斯血脉!”(福纳斯,罗马神话中的半人半兽的神。)
也许这话的意思听起来很像是在侮辱人,但也包含了罗马人对死敌迦太基人的几分羡慕嫉妒恨一一因为迦太基人中的确有一些人拥有着神奇的特殊能力!
那就是驭兽,任何多么凶猛危险的野兽,在他们面前就像温顺的宠物一样,这也是汉尼拔为什么会拥有狼骑这种特殊的骑兵的原因。
迦太基人拥有较高的文明,因此迦太基崛起的比罗马更早,也比罗马更有富裕,强盛。但在体制上,迦太基一直存在的一个重大弊端一一虽然和罗马一样,迦太基也是元老院制度,但那只是名义上的,事实上迦太基的制度主要是贵族寡头式掌权。
迦太基元老院,由三百人组成,但真正做主的只有几大家族,而且这几大家族一直以来混乱斗争不断,这一点也是迦太基与罗马的斗争多年以来不占上风的重要原因。
当然,迦太基也曾经出现过非常出色的领袖,结束并且统一元老院内的几大家族内斗,但再出色的人也有老去死去的时候,而每当这时候几大家族又会为了独揽大权周而复始的内斗,哪怕是和死敌罗马的战争中,这一弊端也是层出不穷。
事实上,在数百年时间的里,迦太基人,罗马人,是从未有过交集的,甚至是从未谋面过的。一直到了最近的两百年前,罗马的崛起,逐渐的强大,不断的对扩张过程中,罗马人与迦太基人才有第一次正式的交集;然而到了近一个世纪以来,不断扩张的罗马侵占了迦
太基的利益和势力范围,双方才有了矛盾的源头。随着矛盾的加剧,利益的加深,双方为了各自利益互不相让,最终两大雄心勃勃的强国,擦出了意料之中的‘火花’!
两次争霸战争,罗马又称‘布匿战争’,名字来自当时罗马人对迦太基人的称呼‘布匿库斯’。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期,没有人看好罗马能打迦太基,不仅是因为那一时期是迦太基历史上最繁荣,强盛的时代,还是迦太基元老院掌权的几大家族少有的团结稳定时期,更有数百头战象组成的军团,众多凶猛危险的野兽组成军队,可以说当时敢与的迦太基交战的国家
,不打就先胆一番了,但罗马并没有因为向迦太基宣战而做出后悔的举动。
挑起战事的罗马,率先突袭了迦太基军队中实力最强的战象军团并取得了成功,受到重疮的战象军团这支迦太基人最强大的军队在战争初期仅剩下几十头。但迦太基很快就给于了反击,并且经一系列交战,迦太基军队依靠驭兽和野兽兵种作战,很快在战争初期一直取
得优势。
但残酷的战争进行了二十三年后,还是罗马艰难的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如果对比一下,两国在战争中的情况就会发现,这是一场罗马人必赢,只不过是有点赢得漫长而艰难的战争。
罗马的人口不在迦太基之上,财力更是远远不如,而且又在连年战争中饱受摧残,仅在战争开始初期的五年时间里,罗马就损失了士兵和公民加起来将近全部人口的六分之一!甚至都到了军队的军饷都没办法凑足的地步……
那么罗马能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因为什么?
主要是因为罗马坚持在不承认失败,也不接受非完全的胜利。而且,罗马共和国的公民们的爱国心远远超过迦太基,政府没钱给军队提供武器装备时,公民自发组织起来有钱的捐钱,没钱的就把自家的铁具送上去熔炉锻造,最重要的是政府决策层和军队士兵不断的坚
持顽强作战的信念,以及果敢的创新政策。强制性的17岁到46岁的公民全都有义务应征入伍的规定,就是这一时期制定的。
反观迦太基,随着战争进行到后期,损害了统治阶级元老院内的几大家族中的一部分人利益,便出现了内部不和,也因此产生了疲于再战的情况,再者迦太基上层社会的绝大部分贵族非常小气,不肯为国家的利益花自己的钱,随着战争进行势必不能久长。
随着,长达二十三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胜利者伴随着战争的胜利,掠夺了大量的奴隶和战利品,罗马变得空前强大和繁荣,同时罗马还占领了迦太基的广大殖民地,也一举取代迦太基成为这片天空之下,大地之上,洋海之中的最强国家。
同时,这次战争也为后来罗马与迦太基最久负盛名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争霸战失败后,迦太基依然很强大,虽然很强大,却改变不了迦太基人固有的商人习性和迦太基以商业立国的根本心态,特别是迦太基元老院的统治阶级面对从战争中日渐强大的罗马视若无睹,迦太基的元老和贵族以及上层阶级只醉心战后的黄金岁月如何发展
商业和贸易,但迦太基再发达的商业和繁荣,也无法阻止越来越强盛的罗马对迦太基的威胁是日渐迫近一一随着战后罗马的不断扩张,不断侵占迦太基的原有殖民地和吞并其盟友,而迦太基元老院则一直让步于强敌,采取鸵鸟埋头坐视罗马壮大等做法,这实际上就等于
迦太基纵敌灭亡自己的慢性死亡。
迦太基和罗马死斗了几十年,看着罗马一步一步壮大,一步一步在战争中由劣势到优势最终走向胜利,而自己三军惨败丧势失地,人财钱粮耗费不可胜数,正陷于立国六百年来未有之窘境。所谓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这个时候,通常也就该有个英雄人物应
时而生了!
此人即是汉尼拔,迦太基不世名将,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罗马,差点几乎灭亡罗马,并且直到现在罗马人谈起他的名字都为之色变,是一位注定足以载入史册被视传奇的人物。
汉尼拔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并在父亲面前发下一生的誓言,要终身与罗马为敌一一作为第一次争霸战争的见证者,汉尼拔深深明白迦太基与罗马之间的搏斗到最后只能剩下一方,若迦太基不能消灭罗马,那必定被罗马所灭亡!
随着父亲在战争中阵亡之后,汉尼拔接任家族领袖,继而任为迦太基军队统帅,那时汉尼拔年仅二十五岁,虽然年轻,但他从小跟随父亲受过多年军营生活的磨炼,使得他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卓越的统帅才能和超人的军事才华。
为了夺回迦太基在第一次争霸战中失去的领土和霸权,以及实现他最大的目标灭亡罗马,汉尼拔迫使罗马向迦太基宣战,原本迦太基元老院无愿与罗马再战,但面对汉尼拔在军队中拥有的至高声望,元老院不但拒绝了罗马的要求,引渡汉尼拔交付与罗马受审,并且随
后向其宣战,任汉尼拔为军队最高统帅,至此迦太基与罗马的第二次争霸战争爆发,罗马人依旧称第二次布匿战争。
战争一开始,汉尼拔就展现了过人的胆识和最令人惊叹的战略思想,一直想灭亡罗马的他却出人预料的避开了罗马人的主力,冒着极大的危险,率领大军,从小道翻越了险峻的阿尔卑斯山,进攻罗马腹地,出其不意地给了罗马军队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打乱了罗马
对迦太基的作战计划。
措手不及的罗马人连战连败,任凭汉尼拔以绝对的劣势兵力在罗马境内肆意穿梭,兵锋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当罗马军队准备好与汉尼拔的时候,却发现论军事才能与指挥才华,罗马方面竟无一人可与汉尼拔匹敌,接连在各大战役中损兵拆将,而汉尼拔犹如秋
风扫落叶一般深入罗马前腹地,一时之间罗马人举国震惊一一接下来的事,人人都知道,如果还非要说的话,那就说的简单一点,罗马执行官费边以“拖延战术”对抗汉尼拔,并取得了不错成功,但遭到政敌的质疑和公民的不满,费边下台,那么之后发生的事再清楚不
过了,迫切的希望消灭汉尼拔和他的军队的罗马人发动了举世闻名的‘坎尼会战’。
坎尼会战,罗马损失了将近七八万士兵,这几乎是罗马当时的所有常规作战军团,同时罗马军队的统帅,当任执政官埃米利乌斯·保卢斯本人也战死,还有数十几名将军执行官一同战死,这场战役也被号称‘罗马史上最惨重的灾难’。
坎尼战役之后,至此汉尼拔消除了有能力阻挡他进军罗马城的唯一障碍,一时间罗马共和国的中心罗马城岌岌可危,大有亡国之势,同时汉尼拔本人的声望在迦太基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这时的汉尼拔走到了人生的顶端,也是黯然的开始……
因为眼看着战争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了,而迦太基元老院内的几大家族却害怕汉尼拔胜利后会回到迦太基夺取政权,打压并且铲除他们,因此愚蠢地决定不再给于汉尼拔物资和兵源的援助,那么就是这么关键的时刻,相信汉尼拔的心在这一刻除了愤怒,肯定是在
流血……
尽管在接下来的战争里,汉尼拔仍然能在罗马境内取得非常漂亮的战绩,但等不到援兵迦太基的军队,又无法获得足够的物资补给,实在无法和本土作战的罗马相持下去,以及除了汉尼拔本人外迦太基军队缺乏能独当一面的将领等等因素,在战争进行了多年后,汉尼
拔被迫撒兵回国,至此迦太基与罗马第二次争霸战吿一段落。
他不曾被罗马人打败,却为别人的过失所拖累,多年之功却一朝尽毁,这也许是对这位迦太基战神最好的评价吧,不过即使是这样,他也从未放弃过灭亡罗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