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你们每个人。
——约翰·康纳
《————————————————————》
在中原大会战展开之前,“天网”的战略资源已被反抗军掐断,而且集结在中原战场上的庞大机械集群,是从全球调集而来的,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终结者”是来东方战场“出差的”,它们完成了作战还要赶紧回去,以应对北美战场和泛欧战场上的局势,一味缠斗消耗是对“天网”很不利的事,它必须速战速决,一举击溃东方军。
现在,“机会”就摆在“天网”面前——东方军的全部主力,就在它面前。
在合肥方向的绞杀拉锯不符合“天网”的算法,机器的战术切换和执行力是非常强的,秦崇太对此十分清楚,在合肥的防御正面延缓了“天网”,东方军虽付出了重大代价,但战略意义并不不大——那里的战斗太“常规”了,“天网”的实力绝不仅于此,而且那个方向战斗,是双方在中原会战中爆发的首次正面交锋,双方还带有试探的成分,“天网”在被“延缓”的期间,必然已准备做些什么了。
“下一步,“天网”会后怎样的动作呢?”
即便了解机器的算法,但要准确判断“天网”下一步的动作却异常困难,虽然反抗军的空战英豪们,(注:关于启示录时代的空战历史,详见本书第二卷之“空战英豪”等章节。)已经打破了“天网”的空中优势,泛欧军也给予了“天网”的外太空轨道系统沉重的打击,可是“天网”仍掌控着着同温层之上的区域,以“天目”为主的各类空天侦察技术,使得“天网”能更直观地获取战场数据,而后进行战术解算,而人类则显得比较被动,“SQ”系统的运算量与“天网”比起来几乎不值一提,很多时候反抗军只能以战略准备、经验和直觉与“天网”周旋。
中原大会战关乎人类的未来,必须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秦崇太知道,此时不宜枉下判断,也还远未到“搏杀”(注:见本书第一卷之《搏杀论》等章节。)的时候,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他决定先采用谨慎的战术,静观其变、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好好睡了一觉之后,秦崇太看到战场形势依然胶着,合肥方向东方军与“天网”的激战正酣,第44军的地面和穴攻部队成功实施了一次联合楔入战,但我中央集团军群御正面依然被打开了一个约3公里的缺口,第58军下属的两个师正以钳形攻势进行反突袭……双方各有损伤,秦崇太相信自己的军事团队能继续应对目前的战局,所以他并没有到指挥中心去,而是一个人静静地呆在房间里,听听音乐、理理头绪、找找感觉。
相比当前,他更关心的是战局之后的发展——一开始战斗就已经如此惨烈,那在最危急的关头、在战斗的最后阶段,东方军还有怎样的后手呢?秦崇太在战术敢于“搏杀”,但在战略上却从不做孤注一掷的事,“后手”始终是他关注的重点。
好消息是,秘密组建的“重装神威营”已经赶到了指定地点,“重装神威营”的核心与精锐——泛欧军“红胡子”(注:“红胡子”是古斯塔夫·泰森准将绰号。)的人马,虽在路上遇到了好一番周折,但现在都安全抵达了,“重装神威营”是唯一能与“天网”最强的陆战“终结者”正面一战的部队,但光是仰仗这支部队,还无法击败整个机械集群……
这就使的那个不利的消息特别令人不安——“八旗众”(注:“八旗众”是启示录时代一个类似“江湖”的独立组织,势力范围又东方战场发展至全球,详见本书第一卷之“体系外的存在”等章节。)仍未集齐。
“八旗众”盟主庆花泯秀(注:庆花泯秀是“八旗众”第三任盟主。)之前发来消息称,太藏、兆极两旗仍未对他的号令作出回应,他已委托江湖中德高望重的中间人,努力与两旗的旗宗沟通,期望他们能以大局为重、尽弃前嫌,谨记入旗盟誓……
“兆极、太藏……”这是秦崇太可以预料的。
兆极旗的旗宗任天命因为盟主座位和区域利益之事,与庆花泯秀及各旗产生了很大矛盾,可是任天命也许是个小人,但更是个精明的人,启示录时代的局面、地球的未来、人类联盟的决战号召、东方战场最高统帅的指示、“八旗众”盟主的号令……,任天命非常清楚这次作战对人类未来的影响,此时为私利抗命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而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他不会不清楚,任天命迟迟不率旗众前来,应该只是想体现自己在“八旗众”的重要性,以此获取最大的江湖资本,也就是说,他只是坐地起价……他那种人,应该不会真不出现!
但太藏旗,情况就复杂得多了,那一旗的旗众不但和“八旗众”积怨已深,而且与人类联盟、龙都府(注:见本书第一卷之《龙城之治》等章节。)、东方战场最高统帅部都已成决裂之势,而且太藏旗的旗宗与秦崇太还有着……,要让太藏旗回心转意,实在是比登天还难啊!
在秦崇太的预期中,“八旗众”星云七阵的“罡”形态,(注:关于星云七阵及其形态,详见本书第一卷之《七阵图》章节。)是克敌的最后、也是最强的后手——秦崇太也知道自己的这一“预期”,在几乎所有现在活着的人看来,都会显得很“荒谬”。
虽然“八旗众”星云七阵的“乾”形态,在泛欧战场的“度假结束”战役(注:详见本书第一卷之《反攻泛欧战场》等章节。)中发挥了惊人的威力,可那是在旗祖上官青虹的率领下完成的,而且星云七阵也不算是那次战役中的决定性因素,如今物是人非,而且“罡”形态还只存在于理论、准确的说是存在“传说”中,更何况自上官青虹离开后,“八旗众”内部纷争不断、愈发散乱,兆极、太藏两旗的“背盟”只是表象,庆花泯秀这个盟主的个人能力与其前辈相比,确实有差距啊!
庆花泯秀曾表示,即便兆极、太藏两旗拒不听令,他也会响应秦崇太的指示,率领其余旗众布阵,与“天网”决一死战,庆花泯秀义薄云天、其心可鉴,这也是庆花泯秀被推选为本届盟主的主要原因,但战场之上拼的是硬实力,星云七阵缺任何一旗都是无法布阵的,“八旗众”本就是个形式上松散的组织,以残阵对抗强大的机械军团,无异于以卵击石,即便能拼得一些斩获,也无法给予东方军战略上的支持啊!
虽然“八旗众”在反抗“天网”方面,确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负面情况也是愈演愈烈,在如此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对这样的江湖组织寄予厚望,这自然是许多民众、特别是许多正规部队难以理解的,所以将“八旗众”作为后手,可以说完全是秦崇太的“直觉”,他只与很少的东方军高层有过沟通,秦崇太知道,没多少人希望战役会发展到要指望“八旗众”的那一步……他自己其实也是这么希望的!
如果……如果上官兄还在的话……
一想到上官青虹、想到那一场悲壮“绝死剑”(注:详见本书第一卷之《绝死剑——青虹》章节。)无数故人的影像随即一一浮现在眼前——那些可以理解他的“预期”、他的直觉的人、他的想法的人,秦崇太不由地感到一阵痛彻心扉。
正在此时,一条经过标注的消息出现在放在桌上的“ID”中,“信阳蚁穴”方向突发异动,中央集团军群下属的11军遭到强力的反突击,但具体战场情况,正等“SQ”系统和参谋团待进一步核实筛选。
这条消息夹在在几十条战场即时情报之中,却引起了秦崇太的注意。
《————————————————————》
我们像旅人那样走向目的地;世界是客栈,死亡是旅行的终点。
——约翰·德莱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