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
云光与天色,直到三山回。
我行适冬仲,薄雪收浮埃。
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参差太华顶,出没云涛堆。
安期与羡门,乘龙安在哉。
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
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
北宋时期,大诗人苏轼写下的这首《过莱州雪后望三山》,描写了诗人站在莱州府海岸边眺望东海三山岛美丽景色时的感慨。那时,三山岛犹如东海之中的明珠,又仿若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引人无限遐想。据说当年秦始皇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曾经数次登三山岛祈祷。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东渡寻找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之时,也是以三山岛作为出发前的祈福地。
岁月如梭,沧海桑田,如今正值明嘉靖中期,此岛已经跟陆地连为一体。是天地之力的改造或是人力填海所为,已不可考。但人们仍习惯称此地为三山岛,也有人说此地的山中真的住着神仙。既然有神仙,那么住在神仙的附近,自然会受到神仙的庇护。沿着三山岛,散布着许多小渔村。因为大明王朝时不时的海禁令,很多小渔村都破败了。神仙的庇护不能变成打渔的收成,饿着肚子也就更没有余粮给神仙上供。不过还是有很多渔民偷偷下海,莱州府的官员也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太平盛世的时代,谁也不想多惹麻烦。不过最近风声很紧,据说东瀛的倭寇瞄准了这里,所以海禁令又严了起来。“片帆不得下海,违令者诛九族!”
在如此的禁令之下,村子里的人甚至都不在夜间活动了。所以有个男子突然在夜间出现,也是近来很少见的事情。
男子小心翼翼的在村子里七绕八绕,发现村中宁静无人,便突然闪身进到了一处看起来荒废很久的屋子。
屋里的板子传来一声响,显然是内中藏了人,被来人突然进入屋子吓到了。声响结束的很仓促,板子还在微微的晃动。
可以想象,藏身之人此时多么惶恐。
“是我,出来吧。”男子小声说道。
这熟悉的声音一下子就让屋子中恐慌的气氛降低许多,板子也不再晃动。一个妇人探出头来,同时出来的还有一个孩童。
“生儿,快过来,有吃的。”男子招呼道。
生儿从板子后面挤出来,一下子抢过男子手里的东西,大嚼起来。
妇人慢慢的出来,低声地说:“这娃,还是有点害怕……”
“不碍事儿,”男子拍了拍孩子的头,严厉地说:“日后要当心,躲起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发出声音,记住了么。”
孩子点了点头。
妇人对男子投以温暖的目光,温柔的说道:“这一日,又辛苦了。”
“这有什么的。”男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对着生儿说:“给你娘吃点。”
生儿把手中的吃食递给了他的娘亲。
妇人笑着接过来,发现手中是两块饼,大约是整个饼的三分之二。
“这孩子?”男子也诧异道。
“孩儿把自己这份先吃了,这是爹和娘的。”
“生儿乖。”妇人温柔的抚了抚孩子的头,然后转身对着男子说:“还是你先吃吧。”
“我吃过了。”男子又是一副满不在乎的语气。可是肚子没给他面子,咕噜噜的叫起来。
一家人笑了起来。
妇人一块饼给了男人,又把剩下一块掰了一半给孩子:“我不是很饿,生儿在长个子,要多吃些”
男子边吃边说:“我托人去衙门里问了,上头还是不让下海,这几****仍旧只能偷偷做工换这饼吃。你们还是要忍忍。”
“这海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天知道。我们祖祖辈辈靠海吃海,这朝廷说禁就禁了。”
“还有,征兵令又发出来了,说是新来个什么将军,口口声声说要整顿军务,防备倭寇,要求该服役的男子准时报到。这阵子正是你该服役的日子,总这么躲躲藏藏也不是办法。”
“不用管它,这几年征兵令就没断过,不去不也没什么事儿么。”
“据说这个将军不太一样,似乎很有本事的,刚到莱州就把手下的兵士镇住了。”
“别听他们胡说,现在的将军有几个真正有能耐的,还不是靠祖辈的阴德。我听说这个新来的将军就是个世袭的将军世家,我才不信他有真本事呢。那些兵油子也就是看他新官上任给他点面子,以前的那些大官不也都新官上任三把火。过些时日也就蛇鼠一窝了。”
“村子里的人走了许多,要不……”
“这个更不要提,我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怎么能离了祖宗的基业。”
“就是个屋子,还有船……以后咱们还可以回来,等海禁没了。”
“哪有那么容易,离开这里我祖传打渔的手艺就白费了。去做工一日只能换一张饼,怎么够我们一家的日子。忍一忍吧,等海禁过了,凭我阮九儿的手艺,咱们的日子就好起来了。”男子有点不耐烦了。
“反正这个家是你做主,我和生儿都跟着你的。”妇人适时停口。
“恩,信我吧,会好的。”男人不想继续讨论下去了,就不再说话了。
“会好的。”妇人点头应和道。
“会好的。”生儿也说了句。
这个夜,这处破落的渔村,这个贫穷却温暖的家庭,就这样带着美好的期许进入了梦乡。
屋外,月明星稀,一个好天气。
海岸边,依旧是那几千年几万年来经久不变的海潮声。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
可是今夜的海潮声,似乎有些不同。
几艘大海船从遥远的海平面上出现,在近海处停了下来。当然,从岸边望去,海中间是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但大海之中,却孕育着大阴谋。
又过了许久,一艘艘小舢板悄无声息的靠近了海岸边,一支支火把陆续点燃,一个个倭寇手持长刀,吼叫着跳下了舢板,冲向了宁静的小渔村……
倭寇,最初是元代东瀛浪人为了报复蒙朝联军入侵东瀛而形成的一伙以骚扰抢掠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为目的的零散组织。在明朝中期,又有很多大明的人加入其中,形成了不少强大的倭寇集团。倭寇的目标通常是浙江、福建沿海一带,伴随着以俞大猷为首的东南沿海诸将的奋力抵抗,以及各倭寇集团的实力增强,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侵略要求。于是,开始有倭寇将魔爪伸向了山东半岛,莱州府由于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而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