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仲永结束了18个小时的文试,即便是经过诸天星辰淬体的他,也依然感到身心具疲,回到客栈里草草吃了点东西,便倒头就睡,这一觉就直直睡到了第二天的上午
“你小子还真是能睡,昨天都还没有好好问你,那些题你真的都能回答上来?”
雷逸见到他就是一顿狂问,因为雷逸也万万没想到,方仲永竟然是最后两个离场的其中之一。
“因为大伯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我念书,并且还找来了好多好多的书,我一个人闲着无聊,也没有人陪我玩,我就一本本都读了一遍。”
雷逸看着古灵精怪的方仲永,心想他小小年纪竟然可以读懂这些书,说道:
“好吧,难怪你能和那个号称读万卷书的余煜荀在答题时间上平分秋色,不过小家伙你的精力体力倒也是够旺盛的,昨天连我都感到被挖空了一般,亏你能坚持那么久。好了,时间差不多到了放榜的时间,我们一起去看看成绩吧!”
说罢,方仲永和雷逸二人就从客栈出发,如今他们也算是小小的名人,不仅是在资格测验时表现抢眼的雷逸,就连方仲永也受到了瞩目,或者说现在的方仲永更像是万众瞩目的一个焦点。
“就是那个小孩子,在文试里写了那首诗。”
“他还和读万卷书的余煜荀在时间上平分秋色。”
“怎么可能,他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怎么可以有如此学识,更不可能写出来这等诗句。”
昨天同样在客栈里昏睡的雷逸并不知道,一首诗在昨夜开始,一夜之间流传于整个京都,一时间竟搞得京都纸贵。几乎所有人都在竞相传阅,无数大家挑灯夜读,连连称奇,据说已经传到了当朝皇帝那里,皇帝本人也是大声称赞,说是一定要见一见这首诗的作者。
当然,雷逸和方仲永一样,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二人一路上听着风言风语,看着指指点点,一路来到了放榜处,只见一面巨大的墙壁高高耸立,前面围满了少男少女,很多人手上都拿着一张写着什么的纸张。
“你们看,方仲永来了!”
“啊,就是他!”
“真的这么年幼,不,这怎么可能?”
雷逸忽然从旁边拍了方仲永一下,“喂,你小子究竟做了什么?”
“我没有做什么啊?”方仲永自己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一首诗竟然会引发如此骚动。
“喂,你们到底在说什么?”
雷逸忍不住向人群喊道。
“你看看这个就知道了,据说这是昨天文试的最后一题,自行创作一首咏梅的诗,而这篇就是你旁边的这个家伙所作。”
人群中有人回话,并且递过来一张纸,雷逸开始端详起来,很快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诗句如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妙!妙哉!好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堪称咏梅史上的千古绝句!”雷逸连连叫好,回来望着方仲永,“这,这真的是你写的?”
这时,方仲永也明白发生了什么,原来是自己随手抄录的一首林逋的咏梅诗,竟然引发大家这么大的反响。这实在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但是他这时总不能再去推脱是他人所作,只好对一脸惊讶的雷逸点点头,不太情愿的表示承认。
就在众人想要纷纷上前询问方仲永的时候,墙壁之上忽然传来一声高喝:“放榜!”
紧接着一面红色的巨幕仿佛从天而落,上面写着金灿灿的名字和分数,众人纷纷在榜单里寻找着的自己的名字,一时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忽然间人群中传来一声引发共鸣的喊声:
“你们快看,排在榜首的竟然不是余煜荀!”
“方仲永!又是方仲永!他竟然比余煜荀还多了一分!”
“不,我不相信!”
“我也不信!”
“他一定是作弊了!”
这时,已经没有人关注榜单上排在三四五名的考生了,大家的焦点全部放在了方仲永的身上,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一个七八岁的少年可以具有足以夺魁的学识!
而远处的余煜荀,也望向了方仲永这边,善意的笑了一下,似乎对头名被夺去并没有心怀不满。方仲永也看了看对方,不好意思的笑了一笑。
“各位考生肃静,鉴于本届考生在文试表现出色,本朝皇上特宣本榜前五名,进殿面圣!”
大家这才将注意力放回到榜单之上,前五名正是方仲永、余煜荀、罗韵、雷逸、欧阳坤(雷逸和欧阳坤两人分数相同,并列第四)。
“皇帝居然现在就要接见他们,看来传说是真的了。”
“哈哈,我看那个方仲永或许要倒霉了,指不定他是怎么作弊的,到了皇帝面前,肯定会被拆穿。”
“是啊,一定是这样的。”
众人又是一面倒的看衰着方仲永。
要知道在以往每届大朝试,皇帝只会在全部结束之后接见表现优异的考生,并赐予奖励,从来不会在武试还没有开始之前,就要接见部分考生。众人心里清楚,素来喜爱诗词歌赋的皇帝,想必本人也被那首咏梅诗震撼到了,这是想要提早一探究竟。
这些天来,方仲永已经厌倦了对于他的种种质疑声,他虽然素来低调,不喜欢主动招惹是非,但是也不是任人鱼肉的主。而且他之所以如此低调,低到尘埃里的感觉,更主要是因为他并没有强硬的实力作为支撑,有实力而张扬的人叫做傲骨,没实力而张扬的人只能算是傻缺了。
但是在文学方面,方仲永感到有前世的万千文豪站在身后,足以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既然这首咏梅诗已经让自己技惊四座,也没有必要在这方面继续藏拙,说不定还可以借此多结识一些文人豪客,也是一桩美事。
方仲永已经打定主意,既然如今已经成为了窃诗的雅贼,干脆一窃到底,反正自己心里有彼世诗词无数,真若是放开了胡来,谁怕谁啊,到时候一定甩出无尽诗词,打烂质疑者的脸!
不过此时的方仲永虽然内心掀起来万丈豪情,却仍然是面无表情,他们五个人跟随着负责宣旨的朝廷官员,向整个京都的心脏地带走去。
不同于城区里的宽窄小巷,到了皇庭附近,已经全部变成了阳光大道,笔直的通向一个巍峨的建筑——大皇宫。几个人默默的跟着宣旨官,穿过一道道富丽堂皇的回廊,很快便来到了大殿之上。当今的圣上正端坐在上,诸臣和皇子们都恭恭敬敬地位列两旁,一派威严肃穆的氛围。
“草民参见圣上。”几个人一同跪地,向皇帝施以大礼。
“平身,诸位都是少年才俊,彩云国的未来要托付于你们的。”皇帝用慈祥的眼光环视着五个人,忽然一顿,说道:“近日听闻你们之中的方仲永,更是少年成才,天赋绝绝,一首梅花诗引得京都纸贵,上前回话。”
方仲永不卑不亢地走向前去,昂首挺胸地看着当朝皇上,他倒是吃了一惊,因为他发现原来高高在上的皇帝,既不是大腹便便的草包,也不像是励精图治的明君,然而一副病殃殃的样子,却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压迫感,仿佛他每咳嗽一下,就要有一颗人头落地。
方仲永小时候听说,现在的彩云国的皇帝是一个千古明君,作为中州六国的腹地,彩云国在历史上总是遭到周边各国的侵扰。然而这位皇帝在早年励精图治,使得彩云国的国力一举腾飞,渐渐有六国之首的态势。
然而从最近几年开始,谁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仿佛在一夜之间,这位皇帝变得苛政暴虐、心狠手辣,不断有朝廷重臣和皇室大族惨遭屠门,一时间搞得朝野内外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但是即便有着这些听闻,方仲永仍然是毫不怯懦,一股傲气地直视着对方。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咏梅诗可是你的作品?”
“不错,这首咏梅诗,正是小子所作。”
“好,好,好!果然是英雄出少年!”,这位皇帝微微点头,但是随即又变了一副神色,皱了皱眉,“不过,朕也略有耳闻,有人因此指摘科场舞弊,说你是花费重金不仅提前买到了文试的试卷,甚至还请高手帮你做诗,可有此事?”说到最后,方仲永感到话语中透露着一股无比凌厉的杀气。
“回禀圣上,绝无此事,这小子不过一介乡村野民,哪里有这等通天手段,这等传言不是荒谬至极吗?”
还没等方仲永回话,雷逸忽然站了出来,替方仲永说道。
“你是何人?”
“闲人雷逸,是这个方仲永的好兄弟。”
“哦,你们可知道欺君之罪吗?”
“从未欺君,何罪之有;莫须之罪,何患无辞?”
“好,既然如此,朕就给你们一个机会,方仲永上前,朕将随即指选一物,限你七步之内赋诗一首,倘若你赋诗不成,你们两个就不必回去了。”
说罢,这位皇帝望向四周,随手一指,落在殿外的一只鹦鹉身上。
殿内众人纷纷望向那只鹦鹉,殿内亦不乏成名已久的文人墨客,皆是心头骇然,七步之内,竟要以鹦鹉为题,绕是自己也万万无法做到。一时间,殿内诸人都认为这两个人是死定了。
一旁的雷逸,甚至已经在暗地里提聚能量,准备殊死一战。
这时,方仲永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畅然说道:
“回禀皇上,这有何难?小子不必七步,半步即可成诗!”
方仲永复又拍了拍胸脯,一言既出,满堂震惊哗然。
“什么,半步成诗,我没有听错吧?”
“这个小家伙是不是不要命了。”
“哎,可惜了两个少年才俊。”
方仲永面对这些质疑和感慨,只是淡定的迈了半步,便开口吟道:
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
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
“好,好诗!好一句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
皇帝听了方仲永的诗,慨然大声称赞。
细细品来,方仲永既在不经意间完成了考题,又在诗句中暗暗嘲讽了那些怀疑他的人。
“启禀皇上,既然如今有人怀疑小子的才学,不妨请圣上再出一题,小子依然半步成诗。”
“好,有气魄,就让那些怀疑者哑口无言!刚巧御膳房传来菜牌,今日食蟹,不妨就以蟹为题,再作一首,如果你还能成功做出,我相信必不会有人再起争议。”
方仲永点头称是,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开口即道: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好一句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有气魄!小小年纪果然是少年英雄!”近些年来一向不苟言笑的帝王,忽然如此称赞起一个少年,众人也都不知道是喜是忧,因为当今圣上的心思太过变幻莫测。
这时,方仲永感觉到在场间有一道目光紧紧盯着自己,方仲永顺着目光看去,发现一个十六七岁皇子模样的年轻人站在人群之中,目光炯炯,有深不可测之感。
对方也发现他注意到自己,马上投以一个标准的微笑,可是这个微笑去让方仲永觉得过于标准。不为什么,因为他作为标准微笑的同道中人,自然能感受到微笑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但是在大殿之上,他并没有多余的闲暇去思考这件事情。
“谢皇上。”方仲永躬身施礼。
“好了,你们在文试都表现的不错,朕很是欣慰。今日朕也有些倦意,你们暂且退下,回去好生准备武试,朕在这里静候你们的佳音。”
“谢皇上!”众人皆施礼告辞,退出了大殿。
一时间,方仲永半步成诗的诗名就像一阵飓风,吹遍了整个京都,大家竞相传说,甚至越演愈烈,俨然将方仲永捧为了诗仙再世。在这阵风波过后,他也得到了一个响当当的外号,那就是“小诗仙”方仲永。
方仲永心想,看来自己这窃诗雅贼,是要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