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武县乃是大县,城内居住的百姓本来就多。
经过白饶的一番劝说,出城加入义军的人,多达两万。
当然,这还是因为没有遇到战火,百姓对以后生活缺乏恐惧的原因。
对此张天并不在乎,只要上了黑山,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对于百姓,张天照例抽出5000人互换,让5000士卒带百姓进山。
之后又从百姓中,抽取身高体壮智谋低的人,补充进黑山军中,往北而去。
因为张天曾安排于毒接应自己,因此这一路招募到的百姓,都在路上遇到了于毒。
于毒倒也很有责任心,虽然他也很想与朝廷真刀真枪干,但为了将这些百姓安顿好,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此于毒这一个月一直带领着手下的兵马,严密监视各州郡,免得路上的百姓被官兵劫走。
这日张天又到了南宫城外不远,白饶早已潜入城中内应,只等深夜,便可进攻。
张天担心崔琰不满,便没话找话道:“崔兄以为我军虚有其表,便于今晚看我军破这南宫城。”
崔琰心事重重,并不答言。
张天道:“崔兄有何疑惑,但请直言。”
崔琰道:“你将我带在军中,既不杀我,也不放我,到底为何?”
张天道:“这还不简单,以崔兄的头脑还看不出来么?我这是想要让崔兄与我携手一起,将这天下搅翻。”
崔琰虽然早就猜到张天的目的,但见张天这么直接说出来,还是有些手足无措。
最后崔琰叹了口气,道:“我从出生至今,已经25年,自知没有什么名声,你为何会看上我啊?”
张天为何会看上崔琰?除了崔琰智谋政治双绝,以及颇为眼顺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因为崔琰在历史上不是籍籍无名的人。
崔琰《三国演义》中出现,是在曹操拿下冀州的时候。
当时曹操清查冀州的人口,因为冀州人口众多而大喜不已。
这时崔琰直言道:“…冀州百姓露尸荒野,王师驾到,没有先传布仁义之名,反而因为扩充了实力而大喜,这难道是天下百姓所盼望的明公吗?”
由此可见,崔琰是一个刚直而有远见的人,内心深处还是以百姓为主。
至于后面还有一个“捉刀代笔”典故,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因此张天道:“因为我知道崔兄与我一样,爱护百姓啊。”
崔琰道:“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我爱护百姓的呢?”
张天瞎扯道:“前些日子从东武城出来的百姓,俱都对崔兄恭敬有加,这难道不是崔兄往日爱护百姓所引起的吗?”
崔琰又叹气道:“崔某有愧啊!”
张天趁机道:“若是崔兄真想为百姓做些事,何不与我一起…”
崔琰手一摆,道:“崔琰既是朝廷钦封之官,又食朝廷俸禄,就应该忠于朝廷,为朝廷着想,岂能因为苟全自身便背离?”
张天听此,本打算就此止住,下次再说。
但随即脑中灵机一转,道:“若是崔兄因此而忠于朝廷,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
崔琰道:“你此话又是何意?”
张天道:“在下不才,也有朝廷诏令,封在下为平难中郎将。”
说罢,张天招来亲兵,将诏书与印绶递与崔琰看。
其实这还是上次军师杨凤去朝廷求来的,因为自己当时是黑山军副帅,所以被封为平难中郎将。
除此之外,还有张燕的伏波中郎将,杨凤的黑山校尉。
三人都有举孝廉的机会,换句话说,即可以再将部下推荐封官。
张天之所以将这个带在身上,也是为了到关键时候,可以拿来骗开城门之类的。
崔琰检查无误后,惊讶道:“既然你等受朝廷敕封,为何还要劫掠官府?”
张天道:“崔兄以为在下是在炫耀吗?在下本意是想告诉崔兄,如今的朝廷,实在不值得崔兄忠心。”
崔琰道:“那你为何还要接受朝廷的封官?”
张天道:“不瞒崔兄,我等只是携带金银,买通朝廷的宦官贵戚,因此便得来此官,崔兄且看,做官便是这么容易,朝廷早已不是原来那个朝廷了。”
崔琰道:“宦官误国啊…”
张天道:“崔兄可看错了,这道诏书可不仅是宦官帮助,还有大将军何进的功劳。”
崔琰听此,叹息不已。
张天又道:“况且在下看来,误国的也不是宦官,而是皇帝;宦官权力来自何处?还不是皇帝!没有皇帝,他们什么也不是,就算有再多过错,也不过是在为皇帝背黑锅罢了。”
崔琰沉默良久,他自然不傻,虽然张天的说法新颖,但却十分有道理。
这种说法自然有道理,乃是历史学家两千年的总结,不是一两个朝代的人能看破的。
但再一联想,那么以前的一次次党锢之祸,不全是皇帝在自导自演么?
想到这里,崔琰又是一阵叹息。
随即崔琰道:“那你们为何还要接受这样的敕封?”
张天笑道:“以崔兄的智谋,不需我说吧?”
崔琰一点便通。
张天这么做,不过是给自己再套一层面纱,以后黑山军想造反便是反贼,兵一收,便又是朝廷的官吏。
想明白这点,崔琰欲哭无泪。
原来乱汉室的,还是皇帝自身啊!
张天趁机道:“如何?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朝廷,还值得崔兄忠心么?何不如跟随在下一起,开创一个更好的朝代?”
崔琰道:“便是你这样劫掠,又如何成得了大事?终究不过是一群流寇罢了,你这般时叛时顺,受苦的还不是百姓?”
张天道:“崔兄错了,我这只是在给天下的改朝换代,加一把力罢了,真正乱天下的,可不是在下。”
崔琰摇头道:“崔某相信,终有一天,皇帝会幡然醒悟,会明白宦官贵戚的危害性,会明白谁才是朝廷真正的忠臣,那时你这一群流寇,又能如何?”
张天道:“好,我也希望有那么一天,不如我们打个赌如何?”
崔琰道:“打赌?”
张天道:“对,打赌,你我携手,如果以后朝廷还有得救,我们便一起携手,归顺朝廷;如果朝廷再无回天之力,你便为我黑山军效力,再无他想,如何?”
崔琰无论怎么想,都想不出这其中的弊端。
于是崔琰点头道:“那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张天心满意足,二人击掌为誓。
在信奉誓言的古代,击掌可比合约还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