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脉横亘于西北,东起白河口,西至西域流羊山,气势雄浑、绵延不下千里。秦朝练气士视昆仑为龙脉,以双剑峰为头,流羊山为尾,一身龙气凝于白河口,并视白河口瀑布为龙吐涎之地。是以始皇帝在昆仑山脚白河口旁立一城,以“昆仑”二字为名,统辖西北、震慑西域各族。
昆仑城依山而建,由东至西地势渐高,从东城神武门起,至西城烽火门,落差已达十丈有余。神武大道通体由青石板铺就,宽四丈八、可容四车并行。大道自神武门起,径直延伸至烽火门,全长六里。乾新大道连接南北两城,同样以青石板铺设,宽三丈二,长四里有余。昆仑城城墙以昆仑小龟山大青石为基,上砌青砖,泥槽夯实,垒至四丈。以神武门为中心向南北延伸,而后分别折向新阳门与乾阳门。至新阳门后,城墙以山岭为基,逐渐降低、高至一丈八后折向烽火门。北段城墙至乾阳门后,高三丈六而后向山岭上延伸,随后折向烽火门。最终,南北两段城墙在烽火门处合拢。整座昆仑城浑然一体,如远古巨人卧于山地之间,气态绵延,亘古长存。
昆仑城建成于秦历盛元十二年,即始皇定鼎神州后的十二年,至今不过一百一十余年,然而却饱经战火。盛元十四年,秦将蒙恬于于此御胡人,斩胡人首级万余;秦二世永乐五年,春秋赵氏遗孤复国,斩昆仑城守军四千;三世平安三年,秦帝仁于昆仑城平赵乱,城外一战斩首两万余;而后西楚大将项羽收此城,又斩秦军;祥和三年起至定鼎十六年的约二十年间,胡人东侵,此城几经易手,饱经血火。胡人之乱平息之后,在定胡之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西北易家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此城之主,易家当代家主易剑南自立为昆仑王,辖青州、陆洲,统帅西北各族,民望甚高。
时至今日,昆仑王已由易剑南之孙易江海接任,自易剑南平定胡人之乱后,已经三十余载,昆仑城元气已复,再无当初胡祸之时的人烟萧条、哀鸿遍野之景象了。昆仑城以神武大道为轴,无数房屋、街道向着南北两方延伸开去。城内房屋鳞次栉比,若从天上往下看,则片片房区如波澜起伏,条条街道正如波谷一般贯穿其中。道路纵横交错,行人行走其上来往如织,这些街道正如巨人身上的血脉,时时刻刻为昆仑这座巨城提供着充足的养分。三十余年间,神武大道已成为昆仑城中最为繁华的街道,临街的酒楼、客栈、店铺等门面无一低于一丈、层数均是高于两层,甚至至神武与乾新二道交汇处,已有一栋高五层的“万花楼”。昆仑城素无宵禁,而万花楼的灯火更是从来不熄,无数达官显贵、纨绔公子往来其间、觥筹交错,通宵达旦、彻夜狂欢之人亦是不少。每月十五乃昆仑城所定的“集贸”之日,临街酒铺无不生意火爆,往来行人酒客坐于其中,推杯换盏、欢饮畅言,有头戴毡帽、袖口绣元宝的富有员外、往来商贾,有高冠博带、丰神俊朗的读书人,也有二八年华、绣衣襦裙的妙龄女子,甚至有袒露胸腹、腰挎长刀的北地豪侠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神武道上亦是人声鼎沸,行人摩肩接踵,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神武道与乾新道汇合处有一巨碑,高三丈,宽一丈,厚达二尺,上书“定胡”二字,铁画银钩、笔力遒劲,由上自下通体殷红如血,一股铁骨铮铮的杀伐之气扑面而来。过定胡碑往前,则是昆仑城著名的两大坊市,两大坊市均以经营玉石出名,所出售的原玉、玉石饰品摆件等,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两大坊市之后,便是昆仑城府衙与官员府邸宅院群落了,这一部分称为西城。神武道至西城之后,宽度已然减少,并且分出叉状小路,通往各处府邸。昆仑府衙占地极为宽广,整个建筑群共四进。第一进院落乃是昆仑城城主府,专门处理昆仑城本城事务;第二进院落处起一高楼,名为春风楼,旁边修建了两个小院落,冠以“清风”、“明月”两个名称,此处的一楼二院专门处理青陆二周政务,无数决议和政令正是从这里发出,传遍西北;第三进与第四进实则连为一体,专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第三进中心处为一大厅,以“武烈”为名,厅内搁一沙盘,沙盘周围设有二十多把座椅,武烈厅旁修十数间厢房,西北军务多出于此;第四进其实是武备库,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囤积大量西北军制式兵器。
府衙再往西便是大量的官员府邸了,府邸的大小与官员的官阶高低、手中的权力多寡息息相关。居住在气势恢宏、占地广阔的府邸里的,便往往是一郡一州的长官,而府邸占地较少、门面略窄而有庭院深深的,便大多是本城略有官阶的官员了。
整个西城便由这些官员府邸与巨大的衙门组成,而西城之西,确是本城的主人,乃至整个青州与陆洲的主人所居之地,即是昆仑王府了。整座王府占地并不比昆仑府衙要广,院落较少,风格粗犷。王府大门前铺白玉石,直至神武道主干,形成一条色泽通透、光彩圆润的玉石前庭。大门台阶高达九级,亦是以白玉之石筑成。台阶之上檐廊之下,左右各蹲一狮子,不同于寻常公侯府邸门前的石狮,昆仑王府前的狮子,乃是“玉狮子”。两只狮子各以一块巨大的原玉雕刻而成,刀工精细,纹理清晰,脉络流畅,栩栩如生。左边的狮子仰首咆哮,鬃毛皆张,望之隐隐可感受到一股凛然霸气,耳边似乎也有声声狮吼气冲九霄;而右边的狮子却又截然相反,低首垂眉,脚戏绣球,憨态可掬,在王府门前不禁回避之时,总有顽童会来到玉狮前,踮着脚想要将狮子脚下的绣球拿到手中,但是这些小孩子却是万万不敢去到左边的,似乎是怕被左边的狮子给生吞了。两只玉狮如此不凡,不愧是处于当代雕刻大师——“秋山刀”王景甫之手了,王大家本人也坦言这两只玉狮是自己一生之中最得意的作品。
玉狮之后便是王府大门了,大门朱漆,门钉错落,铺首衔环,高丈余。大门之上有一匾额,乃第一代昆仑王易剑南亲笔手书“昆仑王府”四字。下设门槛,槛高一尺,幼童需翻身攀援而过。檐廊之上铺设青瓦,翘角飞檐,雕栏画栋,鸱吻卧于屋脊,去火避凶。
大门之内设有影壁,整体以巨石雕成,正面画有“旭日出东山”之景,反面则为“海上生明月”,两幅壁画均出自当代书画名家刘循之手。影壁之后以白色条石铺有一路,路旁种植梅花,外沿植兰,又有回廊环嗣周围。沿路向前,便是王府用来会客议事的大厅,厅堂之内挂有一画,“松鹤朝仙图”,出自六百年前大周朝神匠吴道子之手。自大厅到影壁,这一部分称为前院。两条回廊通向大厅两旁的厢房,而后又延伸进中院。
自前院会客大厅出,则进入中院。中院为王府中人日常起居活动之所,十几处院落围绕中心的半月湖而建,或方或圆、各有千秋。半月湖湖水引自城外白河口“龙吐涎”处,又自修建的三条小水渠流经中院,而后中院在这些水渠之上又筑亭台水榭,又修跨桥几处。是以整个中院曲水流觞、趣意盎然。
中院之后为一演武场,中央处设一擂台,此为后院。整座场地占地极广,东西延伸几至王府院墙,旁设四只兵器架,刀枪剑戟、锏锤棍棒等十八般武器陈列其上,供易氏子弟平日习武强身之用。武场之后筑有藏经阁,高五层,前四层陈列有易氏一族世代所收集的武学经典、秘籍等,种类繁多,几乎面面俱到,俱是精品,尤以第四层为最。前三层可对易家一般子弟开放,而第四层则非核心成员不得入,至于第五层,则只有历代易家家主,即昆仑王、大长老等寥寥数人可以进入。藏经阁第五层内藏有何物,外人不得而知。
王府西侧建有易家的祖祠,内里供奉着易家历代先人牌位。祠堂内设三架神案,分别位于祠堂正中,祠堂左右。第一代昆仑王易剑南的灵位位于中央神案的第一排边处,与易家数位高祖并排而立,往下仍有六层,按照辈分供奉有易家传承七代间各位已故去的重要人物、直系血亲之灵位了。左右神案则大多供奉易家旁系先祖之灵位,各有四层。
中央神案之上,有一剑高悬。剑鞘以千年乌木制成,正反两面镂空雕刻有两条青龙,二龙四爪相接,缠住剑身。因剑鞘镂空,若以光照于此剑之上,则内里剑身反射光华,令人炫目,恰如片片龙鳞之色泽,其设计、工艺,不可谓不精妙。剑柄呈游龙状,龙尾缀红缨,龙身为握手处,片片龙鳞紧密排列,龙身四爪收于其腹,龙头抬起,昂首吐出剑身。剑身狭长,三尺三寸,剑刃隐隐泛红,正是饱饮鲜血之后所呈现的血红之色。此剑正是易家的祖传之物,名为“游龙剑”。游龙剑以深埋于昆仑山接天峰大雪之中数百载的天外陨铁筑成,经易家历代祖先以精血喂之,又经易剑南之手,斩敌首级无数,后置于白河口瀑布下深潭之中,以龙气豢养,消弭嗜血凶性,如今早已通灵,轻易不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