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灵气不到太乙金仙,便无法自主吸收炼化,但青莲与孙悟空明显不再此列,即使不修炼,先天灵气也会自主流入两人的体内,滋养两人的道体。
翌日清晨,青莲盘坐在自身的灵室打坐,此时他并没有修炼,在修为达到天仙之后,他的修为境界便停滞不前了,用通俗的话来说,便是遇到瓶颈了。他之前曾急切想要突破,因为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去面对,这其中有五行世界的种种,也有他对大禹的承诺。
想到对大禹的承诺,他不免便想到了大禹执念消散时的场景,他在大笑,有欣慰,也有凄凉,最终都化作一声长叹:只恨我实力不足。
到了最后,他没有怨恨任何人,没有怨恨盘古在开天辟地时为什么不彻底解决无生剑这个隐患,没有怨恨后土身化六道轮回而引出了无生剑……
大禹需要强大的实力去面对一切,青莲同样如此,如今,随着先天灵气自主的流入他的体内,与他的法力结合,他的修为虽然没有突破,但他的实力,却每时每刻都在进步着。
生灵修行是为了什么,这一夜,青莲都在想着这个问题,有很多种答案,但最为符合的,无疑还是长生与力量,这是最本质与不变的答案,是随着生灵修为提升,道自然而然赋予的。
然而,修为到了仙境,成了仙人,理论上便可以长生了,剩下的力量便成为了永恒的追求。仙魔神佛妖,总会是死的,这是青莲昨日的感叹,就算真的成为了仙。长生依旧是虚妄。
自然。有生灵成仙之后,认为自己已经得到长生了,自然不必在去求长生,类似于他昨日遇到的姬道,便是此类想法,实际上漫天仙佛有几个不是如此想。
当长生都成为虚妄时,未有自身实力成了一切的根本,毕竟,有了实力,便有了一切,包括长生,
这就好比一个行者,他最先产生远行的念头便是长生,他最终想要到达的目的地,依然是长生,而力量,就好比这远行中的风景。远行者并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而沿途的风景,除了缓解他远走的疲劳外,更让他流连,自然而然的,当他行走到一定距离时,便认为自己已经到目的地了,然后,目的地不再是他的目标,沿途的风景才是主题。
这个比喻虽然有些抽象,但事实便是如此。
修道便是这样的一场远行,青莲也是这样一个远行者,他还远没有到达目的地,自然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沿途的风景,他没有选择去逃避,这与他所修的顺心意不符,他选择的是,泰然受之。
修道从来都不是一场普通的远行,对于任何生灵来说都是如此,风景,自然也有风景存在的道理,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非常之事,还需非常之人。
青莲似乎明悟了什么,在他的灵台深处,有一株菩提虚影缓缓消散,那是“菩提”二字的法意所化,无边光明智慧的感觉也慢慢消退,无边黑暗来袭,仿若要将他拉入深渊,青莲怡然不惧,灵台之中从新浮现出一抹光亮,宛若萤火,却不惧黑暗侵蚀,在无边黑暗中宛若一盏明灯,让他灵台不昧。
“青莲师兄,青莲师兄……”
青莲没有继续打坐多久,灵室外便传来孙悟空的呼唤声,声音之大,恐怕半里之外都能听清,从声音中可以听出,此时的孙悟空,很是兴奋。
再次见到孙悟空,他与昨日已经有所不同,全身上下灵气逼人。这却是他不懂得修炼的缘故,先天灵气进入他的体内,他也无法收敛。此时,他穿着一身道袍,也不知道是不是习惯的缘故,他走起路来,不似人类这般慢条斯理,而是大步流星,兴奋起来还会不是跳上一两步。
于是,整洁的道袍,穿在他的身上,不到一个时辰,便变得褶皱不堪,如果不是道袍自带避尘与法宝的效果,想必他身上的道袍不光是看上去旧了,而且恐怕已经被他撤成一块块碎布了。
对于称呼青莲为师兄,孙悟空最初还有些不习惯的,不过叫上两次,便慢慢的自然了起来。
“这里真是舒服,比俺老孙的花果山还要好。”也不敲门,孙悟空便直接闯了进来,青莲摇摇头,知道是无法继续打坐下去了,便站了起来。
“你来找我有什么事?”青莲知道,孙悟空来找自己,必然是有事的,否则,他不会来这么早。
“师父昨日不是吩咐我修炼《黄庭经》吗?今天清晨灵蛇童子带来一本书,俺老孙翻着看了看,有些不懂,便来请教青莲师兄了。”说着,他从怀中拿出一本古朴的书籍,还象征性的在青莲面前翻了一下。
青莲望见,不由发笑,因为他注意到,孙悟空居然将书拿反了还不知道,这哪里是有些不懂,可能他连上面的字一个都不认识吧!
孙悟空见青莲望着他发笑,便知道青莲已经看透了自己的状况,有些恼怒的将书籍丢了出去,用手摸了摸脑袋,只是有了道袍的阻挡,始终不太灵活。
“这道袍也太不合身了,穿着它作甚,碍手碍脚……”
青莲笑了笑,孙悟空身上的道袍,再怎么说也是一件法器,大小如意,怎么会有不合适之说,伸出手,孙悟空扔出的《黄庭经》便稳稳的落在他的手上。
说来,《黄庭经》他前世也曾听说过,不过具体内容,这还是第一次看,书籍除了有些古朴外,再也看不出其它,青莲翻开,只见其上写到: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万过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内容似乎很深奥,又很平淡,整整一篇看下来,青莲也没有从中悟到什么。其内容就如同书籍本身一样,古朴无华。
“写的什么?”一旁的孙悟空一直盯着他,见他合上黄庭经,便急不可耐的问道。
青莲照着黄庭经上的念了一段,只是一段还没有念完,便被孙悟空打断了,简单的说是受不了了,不是青莲声音难听,而是孙悟空根本无法理解黄庭经上的东西,这黄庭经对别人而言顶多是枯燥无味而已,但对孙悟空来说,却像是魔音,像是有只蜜蜂在他耳旁嗡鸣,让他心烦气躁。
人无法听懂蜜蜂的声音,因此当蜜蜂在他们耳旁嗡鸣时,他们会本能的厌烦,此时的孙悟空大抵是如此,青莲同样无法理解黄庭经,但他却没有那种厌烦的感觉。如果说黄庭经对孙悟空而言是蜜蜂嗡鸣,那对青莲而言,流水无声,就算有,也很少让人会生出厌烦的感觉。
“你别念了,俺老孙不要听了,听着心烦,就像和尚念经一样。”孙悟空用手捂住耳朵。
“你知道和尚。”青莲心中一动,却是想到了唐僧。
“俺老孙以前在人类国度遇到过……”
“你不学习黄庭经,不打算修道长生了。”青莲打断了孙悟空要继续说的话,看他的表情,便知道不是什么好话,如今这方寸山,也有一位佛,那可是所有和尚的祖宗,青莲觉得,还是不要让孙悟空继续说下去为好。
“可是,俺老孙根本就听不懂,怎么修炼……”孙悟空抓耳挠腮,显得焦急。
青莲沉默,要从黄庭经中悟法,即便是他也毫无头绪,更不用说孙悟空了,当然,这并非是说青莲天赋要比孙悟空好,而是黄庭经存在洪荒世界亿万年,对于洪荒世界的生灵而言,并不是什么秘密,曾经也有生灵想通过黄庭经悟法,但无一都失败了。
青莲和孙悟空两人虽然都出身非凡,但洪荒世界广大,天赋异禀者也不再少数,可是他们都不能从黄庭经中悟出丝毫,更不用说连字都不识的孙悟空了。
黄庭经是鸿钧成道所著,他曾对洪荒世界亿万众生言,身驻洞府,静诵黄庭,劫难不加身,圣人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天道,更不用说鸿钧还是身合天道的圣人,一言即出,便成天道秩序,化成法则铭刻在天地之间,因此,黄庭经曾经兴盛一时,不过每当大劫到来,天地间煞气、劫气弥漫,能够清醒者始终是少数。
与黄庭经一样广为流传的,还有道德经,是太上圣人所作,不似黄庭经那般可以避劫,道德经却是对对天地大道的总结,微言大义,但也只有得太上圣人真传,才能领悟,如果黄庭经也是如此,那让孙悟空到哪里去找鸿钧老祖?
让他不明白的是,菩提祖师为何让他也修行黄庭经,黄庭经又非功法神通,该让他如何修炼?不过看着孙悟空,青莲倒是发现了黄庭经的另外一个作用,黄庭经,似乎可以显现本性。
青莲微微一笑,继续朗诵起黄庭经来,孙悟空用双手捂住耳朵,可是声音依旧传入他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