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疑天尚醉,欲与日偕亡!——好诗啊!”一个村民发出了感慨。
“直疑天尚醉,欲与日偕亡……的确不错!”另一个村民也发出了相似的感慨。
“直疑天尚醉,欲与日偕亡”……大家纷纷传唱着这一句诗。
而后,大家的口号,渐渐一致起来:
“直疑天尚醉,欲与日偕亡!”
“直疑天尚醉,欲与日偕亡!”
“直疑天尚醉,欲与日偕亡!”
……
从船上下来的人见到这等情况,很是恼怒:“把他押起来,他是汉奸!”
于是,来了几个人,押住了土生。
而村民,却是出离的愤怒:
“啊,你们在干什么!”
“外斗外行,内斗内行,说的就是你们吧!”
“真是的,有本事,战场上押鬼子去啊!没种的家伙!”
面对愤怒的村民,那群北洋的政府机要,没有制止。
毕竟,首恶已经被押住了,而那些被首恶煽动起来的人民,在他们真正犯错之前,大抵,都是无辜的吧。
也因此,北洋政府,没有把他们当做汉奸,一并处置。
否则,若是被煽动的人跟煽动者同罪——这么算起来,失职的罪过,或许就落到了北洋政府头上,成了“不辨忠奸,使妖人四处传播诡异思想了吧。”
而北洋的退缩,却又给了村民们勇气,于是,村民们围在一起,挡住了北洋政府机要的去路。
无奈之下,这群人,只能押着土生,回到船上,然后开着船慢慢向军营去。
也因此,他们的行程,耽搁了一天。
当然,他们的行程,大约,耽搁几天都没问题的。
毕竟,他们就是北洋的老大,老大的迟到,从来都不能按照迟到处理的。
哪怕手底下的人万分不满,但老大的迟到,总是合理的。
若老大非要向手下道歉,手下们,或许也会受宠若惊,在日记或者哪里,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吧。
这,就是上位者的壁垒的表现之一。
同样的事情,换不同的人来做,效果不同,就是这一个原因。
于是,在北洋首脑终于姗姗来迟的时候,苏然和雨晴,也听到了汉奸被捕的消息。
“什么鬼?怎么这里都有汉奸?不会是搞错了吧”这是苏然听到消息之后的第一反应。
“嗯,去看看吧,省得出问题的。”这是雨晴的回应。
于是,两人看到了被押在一个台子上的,无精打采的土生。
“一定是,哪里搞错了吧?”这是雨晴的反应:“记得土生这孩子挺不错的呢,怎么忽然就成了汉奸了呢?”
“让我想想——”苏然还是比较冷静,没有用情绪作为直接的判断标准:
·“首先是动机,土生如果是汉奸的话,一定会有当汉奸的动机,可是看上去,土生完全不像是有动机的样子的。”
·“然后是机会。记得有人自嘲过自己是‘卖国无门’的人的,这句话——大约意味着,想当汉奸,是需要机会的——而土生,这个机会从哪里来。”
·“容我先想想……首先,嗯——稍等,没没记错的话,土生曾经说过一句‘亲善中国的东洋友人’之类的话语——大约,他的确是跟东洋人接触过的。”
·“当然,接触并不等同于变成汉奸,这只是给‘成为汉奸’多了一个途径。”
·“然后,就是动机……虽然我实在想不出这个动机究竟是什么……但……考虑到土生的确有跟东洋人接触的嫌疑……”
“喂!”雨晴听苏然在这里不停地推理,越推理越觉得土生像一个汉奸,有些看不下去,就叫了苏然一声:“你就这么相信,土生是汉奸么?”
“不知道啊。”苏然摇摇头:“但,越想,越觉得可能呢。”
“这种事情,从来不都是眼见为实的么?”雨晴有些生气:“好歹,他是你的学生啊,学生犯了错,难道身为老师,你不应该去扶正他的成长路线么?这种时候,至少,你也应该问问他才对啊。”
苏然点了点头:“是啊,我是应该去看看土生的——若身为一个老师,当学生犯了错,也不去纠正的话,这样的老师,的确,实在是太冷血了一些……”
残阳如血,而青山如墨。
不知这黄昏,究竟是今日的黄昏,还是说,这黄昏,整个北洋的黄昏。
或许,准确地说,这是,整个亚洲的黄昏吧。
只是,针对某些国家,黄昏之后,还有清晨。
而针对某些国家,每每到了黄昏,就是一场日暮沉沉。
毕竟,从来,都是人的心情,家国的处境,来决定天的好恶,地的喜悲。
————————————————————
注:还记得北洋对汉奸的评价标准吗?按照那个标准,土生,显然就是一个汉奸……
而事实上,土生做的事情,算破坏力的话,甚至比十个百个真正的汉奸的破坏力都要大。
或许,“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说的就是这种事情。
只是,北洋的处置,就真的正确么?
至少在目前为止,本书没有反驳这种观点,但这并不代表以后没有,毕竟,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已经快把马克思主义传递给中国了……
另外,关于建党的事宜,毫无疑问的,我没有完全拟合那段历史,虽说,我更像是在写一个世界,而不是写几个人,但我却也是想把自己的某些思想融入小说之中,来一个“成一家之言”的……
因而,诸如“陈独秀”或者“李大钊”之类的人物,写上去,除了扰乱剧情水章节之外,大约,什么作用都没有了吧。
如果允许我开一个玩笑的话,我并不确定没种到底是不是贬义词……毕竟老祖宗说过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抵,王侯将相,都是没种的家伙吧……
以及,那个上位者壁垒是高中入学时候发现的……那真是一个好校长,就因为会场秩序有些乱,开会时间晚了几分钟,在校长发言的时候,他强行添了一句道歉……
最后,最后那段话是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从来都是人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这片天地,而不是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