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要持续一个星期,每天在太阳下面站军姿,在操场上走几个步伐,又是向左向右转的,班里的人都纷纷叫苦,抱怨不断。方禹没有加入他们的阵营,他不喜欢抱怨,因为从小开始人们就经常听到各种抱怨,可同时有没办法去改变自己所抱怨的现状。然后人们又在自己熬过一次次的事情后,又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
军训期间不是没有收获,方禹知道了几个同学的名字,遇见也能打个招呼,不至于让自己在人群中孤立。人们都在赞美青春,不介意用各种华丽的词藻,各种美好的想像,各种对于它的一些留恋。方禹不懂,不懂得普通人的青春,在学校,家庭,学习,这样的压力下能够有怎样好的念想。在他看来,网络上,书本上对青春大加描绘的想像,那可能是过了青春的人们,出于怀念,或者出于一种愧疚,对于青春时的自己还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是理想化的一种态度。
军训一周很快过去,想起来这个整天训练的日子在整个高中的生活里,还可以算是轻松的。
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方禹想认识他前面的女生。在这个普通的高中里,同学之间如果不是同桌,一开始认识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是想要认识,也会因为不敢互相说话而默默地沉寂。这不知道是因为自尊心,还是胆小。
九月的阳光很暴躁,它似乎想把人的耐心和精力都消磨殆尽。方禹这时候是想认识那个女生,了解她。保守的性格注定了这个过程的困难,方禹是个自卑的人,他喜欢胡思乱想,外表的光鲜亮丽也没有掩盖住这份卑微。很久之后,方禹才改变过来,那时候的物是人非,他会不会感到一丝的寂寥。
上课几天后,因为前后座,方禹才知晓了那女生的名字,柳遥。方禹觉得这个名字就像夏日里吹来的凉风,让人心旷神怡。在这个班里,这个叫做柳遥的女生,让青春萌动的他念念不忘,他想为柳遥做些什么,可事实又证明他的难堪,两人的交集也是少的可怜。
方禹这个时候认识了另外两个女生,一个叫王雪晶,一个叫做王筱。在一次的调位上,她们坐在方禹的前面。
男生在喜欢的女孩子面前都不会说话,在自己普通女生朋友面前却能说出很多话。方禹与这两个女生产生了比较深的交集,几人平日说笑打闹很快熟悉了。
方禹是刚上高中时候,他在看余秋雨的散文,还有一本《海子的诗》。因为不知道怎么样表达自己,他就写了一些诗,发表在自己的空间里,本意是希望柳遥能够看到,能够懂得自己的意思。
毕业以后,方禹曾问过柳遥:“当时我写了那么多的诗给你,你没有看出来我一直在喜欢着你吗?”
柳遥这时候和方禹两人关系倒是非常讽刺的很好,方禹是愿意这样的,就算她是别人的女朋友,就算她不理睬方禹,方禹还是觉得自己喜欢她。柳遥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认的,方禹很默然。他莞尔一笑释怀,依旧无声地在心里给柳遥保留一份很重要的位置。
开学不久,学校里开展了一个广播体操比赛,各班都要集体参加。班主任让同学们都要在一个周日的下午四点到操场训练。方禹因为忘记了这件事迟到了,高中的班级管理制度很严苛,如果因为迟到被班长记上名字给班主任是要罚钱的。一向保守的方禹都是班里的好学生,方禹心里虽然有不痛快,但也没有多说什么。
在训练完广播操后,方禹回班的时候,被班长拦下了。班长黄亚南,方禹一直不喜欢,后来更是对他没有任何好感。
黄亚楠让方禹停下来眼睛看着他淡淡道:“方禹,你今天迟到了。”他用的是肯定句,毋庸置疑的语气像是来兴师问罪。
“嗯,迟到了。”方禹回答。
这时候在人群前面的柳遥回头看了下情况,方禹的情绪一瞬间不稳定了起来。有想要表现自己的厉害向班长说“迟到就迟到了,至于吗?”
黄亚楠似乎听出方禹语气中的变化:“你迟到了你还这么有底气?想要我记下你的名字吗?”
“那是你的自由。”方禹此时脸都红了,因为柳遥在看着,他非常紧张,他不愿意在就要面前丢脸,此时浑身非常难受,方禹是那种一紧张就会身体难受的人,班里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
看到方禹的表现,黄亚楠也有点担心,跟同学起矛盾对他班长的名声不太好,就顺水推舟微微道:“刚才和你开玩笑,我没有这个打算。”
方禹也不知如何收场,只能冷哼地走过人群,回去座位了。不过这件事,却是让方禹对黄亚楠一直没有好感。以后让方禹想破脑袋都无法预料到的事情,也跟黄亚楠有关,方禹和黄亚楠更是相交寥寥。
方禹这之后王雪晶和王筱好言安慰,抱怨着黄亚楠,方禹不多时情绪冷静下来,想想自己的确失态,一整天闷闷不乐,也不开口说话。
从这里,大多数时候青春是平淡的,是由日常的各种繁琐小事堆积而成,人们在青春的圈子里作祟,妄图寻求一种诗意,让自己的生活不那么平淡。方禹就是这样的人,他不愿意接受这里嘈杂和尴尬,他想感受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一种爱情故事,有起伏,有美景,有两人的理解。可惜终归于方禹的想像,他一直到最后也是在追求理想,他无法接受看起来很尴尬的爱情,这样一点都不美。
然而另一方面,方禹的父母对方禹的要求是不允许有过分的行为。
青春的冲动,精神的追求,家庭的命令……这些东西组成了一个大大的漩涡,方禹在这里面挣扎,迷茫,忍受着青春的矛盾,承受着青春的伤害,同时也为自己的青春祝福,为别人的幸福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