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
乱葬岗的孤坟前伫立着一个背影,那座没有姓名的墓碑前站着一年岁不大的男子,也不知他站了多久,只依稀听他小声呢喃道,“娘,我有些想你了。”
算不得高的山岗上,四处有些杂乱的起了很多墓碑,葬在这里的,大多是些流浪龙城,客死他乡的浪人,而当年那位早已被人忘却的妖妃因为不能葬入皇室宗祠,也被迫埋到了这里。
不会有人在意当年温婉贤良的鄂妃,为什么一夜间冠上了妖妃的恶名,更不会有人在意她被埋到了哪里。
即使知道,除了些恶毒流言,还能有些什么……
但李枫知道,那是一场阴谋,一场为了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谋划的政治阴谋。
当年参与其中的官员,多数失踪,若这件事正如天鉴司王云召籖言所说,他们为什么要放弃大好的锦绣前程不要,纷纷钻到那些不见阳光的角落里苟延残喘?
这只能说明一个事实,这些官员可能在某些大人物的胁迫下,不得已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而且没有任何怨言,也不敢有任何说辞,甚至连拒绝的勇气都没有。
而这潜藏在龙城的庞然大物,选在陛下南征期间突然发难,调动龙城数百官员为之效命,进逼未央宫,更是操纵着不少修行者与高山弟子为之行事,其时机选择之准确,势力遍布之大,背景掌控之深,实在可怕。
龙城的黑暗里,有一双巨大的黑手在用漫长的时间,悄悄的筹划着一场大事,尽管李枫还不能知晓,除去他们母子能给这个黑手带来怎样的好处,但单单从他们敢对未央宫皇室下手来看,就已足够说明,这件事的可怖。
而李枫多年来的举动,显然是在破坏他们筹划已久的布局,一旦真相大白天下,那个庞大的黑影势必将轰然倒塌,失去对庙堂,对江湖,对高山的掌控。
潼关夜里那一场针对王小灵的刺杀则完全说明,那个黑暗中的对手十分恐惧,他害怕自己找到王云召,害怕自己查出当年的真相。
李枫这把复仇之刃早就引起了对手的注意,只因他们无法感知李枫早已入魔的气息,断定他无法杀死修者,一旦自己稍有不慎暴露了天宫所学,那么,暗中那双致命的黑手势必会对他展开疯狂的绞杀……
尽管知道这复仇之路极其凶险,尽管知道龙城里有很多不世出的高手,但李枫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恐惧。
那个夜晚已是人生最大恐惧,超越了生死。
生死不惧,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他用十年戎马,取信龙城,借着弱冠礼,又一次回到龙城。
此刻,他终于和这个暗中的敌人走到了最近的距离……
这里,将是他最终复仇的地方……
他要在这个一切开始的地方,结束这一切。
他要撕开这个人的伪善面纱,为当年蒙冤的母亲正名。
这是他生活的全部意义,也是十多年来的煎熬痛苦所在。
这是一场互相寻找猎物,缓慢靠近,最后一击致命的对决……
也是一场只有一方倒下才会停止的对决……
荒坟处,侥幸熬过深冬不死的野草似乎伴随春风茂盛了些,李枫转过身子,正好望见夜色下的龙城。
华灯初上,璀璨如星。
繁华锦绣,一如往昔。
万家灯火通明处,孤坟野草未亡人。
他回来了,带着一颗复仇的心……
第二日的清晨微亮时,太庙外已站满了龙城的大小官员,他们奉旨前来,参加秦王殿下的弱冠礼,神色各异的官员们聚集在一起,小声的议论着什么。
陛下五子,太子李治监国十五年,朝中势力遍布,帝国权利中枢的内阁更以其马首是瞻。襄王李如身掌军政院督师,手握八十万地方禁军,位极武官之首。晋王李廷是整个龙城天狱司的司首,一手遮着龙城的漫漫长夜。倒是那对天下没什么心思的燕王李克像个富贵闲人,在翰林院陪着一帮嚼舌根的书生。
可您老人家这个时候,把这位远离京师的皇子召回来,是几个意思?
其实在早些年,这些嗅觉敏锐的官员们就从边关的战报中得知,那个侥幸未死的妖妃之子在漠北打了好些漂亮仗,甚至有一次亲率千余骑兵,冒着隆冬大雪深入北莽荒野,狂追北元敌寇百里而不休,官员们无不钦佩感慨。
但当年的祸事始终是一道沉重而可怕的心里阴影,哪怕是这位殿下在漠北替他们挡住了北元骁勇野蛮的屠刀,他们始终觉得,陛下的这个儿子是那妖妃的孩子,心底里总是存着几分抗拒与敌意。
在这些情绪的影响下,他们的内心十分复杂,既带着几分发自内心的感激,却又夹杂着意味难明的不可接受,他们有些不知道如何看待这位从漠北远道而来的客人。
对于这些宦海沉浮的官员们来说,他们能理解陛下将这个身背恶名的孩子放在漠北军营的良苦用心,无非是担心不依不饶的官员们不肯给他一条活路。
可如今,陛下一个旨意,龙城又多了一个殿下,难道这龙城还不够乱,还不够热闹吗?
太庙宫墙之外,身披黑甲的虎贲军分两列站立,不知是昨夜喝多了酒的缘故,还是对这个漠北归京的殿下本就不在意,甬道上那几位闲庭信步的官员走的十分惬意,丝毫不觉有失体面。
东宫殿下行弱冠礼的时候,可没见他们敢这么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