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首芳是张作霖的掌上明珠,是张作霖原配夫人赵春桂的大女儿,赵春桂1911年变得了一场大病,赵夫人染病初期,身边只有她所生的女儿张首芳、长子学良和尚不懂事的五岁男童学铭。当赵夫人得病的消息传到奉天时,张作霖不肯相信,误以为赵夫人系因为与他赌气而故生枝节。1912年的春节过后,赵夫人的病情与日转危转重,已经不能起炕下地了。身边虽有医生调治,可是因赵夫人病入膏肓,非人间草药所能医治转愈。这时,在奉天的张作霖仍然以为是赵夫人有意与他作梗,不肯相信其病势真的危重。后来委托二夫人卢氏代替自己前往新民探视。
卢夫人到新民杏核胡同的旧宅里一看,不由吓了一跳。因为此时的赵夫人早已病体瘦弱,面白若纸,躺在炕上不能言语了。卢夫人急忙求医讨药为赵夫人紧急抢救,可是为时已晚。卢夫人来到新民县不几日,延至1912年4月15日,赵夫人便黯然而殁,时年仅38岁。
赵夫人死后,卢夫人从新民县给张作霖拍加急电报,报知赵氏的噩耗。可是张作霖仍然误以为是误传误报,至此也不相信与他有过患难深情的结发妻子赵氏会在中年突然死去。张作霖从奉天挂专车前往新民时,赵氏已经死去。
赵夫人死时,她身边的一女两儿(张首芳、张学良和张学铭)均未成年。张作霖闻知结发妻子赵氏真的病死新民,想起早年他在辽西落魄时无人肯于下嫁时,赵氏所给予他的诸多关爱,心中郁郁。当时张作霖已经独揽了奉天军权,上至总督赵尔巽,下至那些惟张作霖马首是瞻的部下将士,无不企图巴结张氏以得到升迁发达。所以新民县官员竭尽地主之谊,将赵氏的丧礼办得格外隆重。举丧之日,张作霖拨冗亲自由奉天赶来新民,奉天和新民县的各级官员都为赵氏披麻戴孝,仪式格外隆重。
此前张氏的祖坟在海城。可是赵氏死时,那些企图巴结张作霖的官员主张将赵夫人就近葬于辽西。一些当地权贵们纷纷向张作霖无偿地捐献坟地,张作霖遂请阴阳先生数人,先后将那些无偿捐献给他的坟地逐一审视风水地脉,最后看中了一块距北镇县极近、处于群峦环抱中的朝阳之地。该坟地背靠青山,面临潺潺流水。景色十分别致,名曰:驿马坊。附近的山坡地十分开阔。以此作为赵氏夫人的坟地,张作霖十分满意。自从母亲死后张首芳和两个弟弟张学良张学铭便被父亲接到了奉天大帅府居住,张首芳对父亲张作霖便耿耿于怀,当初母亲身染重病父亲居然不来相见,虽然张作霖曾经解释过,自己的军务太忙,实在是脱不开身,张首芳并不买账,张作霖也觉得自己理亏,每当张首芳生气发货时,张作霖这个老子对这个宝贝姑娘也是礼让三分,张首芳本来心里并没有心上人,谁知去了一趟吉林遇见了李晨风,对这个英俊潇洒又有仁义之心的男人满是崇拜爱恋之情,张首芳直勾勾的看着自己的父亲张作霖,父亲我不喜欢鲍玉麟,可不可以不嫁给他,张作霖听后微微笑了笑,首芳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么能不听呢,至于不喜欢以后相处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喜欢的,就在两个人说话之际,门外想起了铛铛的敲门声,张作霖看都没看一样,便收齐了看向门外,这是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人还未到声音变想了起来,父亲我觉得这个亲事不妥啊。小六子你怎么来了,小六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学良?1917年在其父张作霖军中服役。1919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在校内结识战术教官郭松龄,两人成为忘年之交。1920年后以炮兵科第一名毕业,初任东北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负责保卫张作霖人身安全,以及奉天维持治安,他将郭松龄一同带至奉军。折叠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与郭松龄指挥的东路军奉军第三混成旅,张学良任旅长,经过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成为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奉军惟一取胜的部队。
折叠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率领奉军第三军与姜登选的奉军第二军为东北军入关的主力军,经过张学良部队的猛攻,奉军突破山海关,直捣北平。直系全面溃败,全军覆没,吴佩孚成为张作霖手下,直系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北洋政府开始了张作霖时代,奉系由此一战夺取了中央政权,张作霖成为了北洋军阀领导人,奉系军事实力此时达到顶点。战后,张学良升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
折叠东北易帜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张学良在老臣张作相鞥人的拥护下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同年7月1日,张学良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折叠中东路事件
1929年7月,张学良欲取消苏联在东北的特权,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8月14日,斯大林命令苏联军队沿中东路一线向东北进攻,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败给苏军。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议定书,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特权。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史称中原大战。手握重兵的东北边防军司令张学良成为交战双方争取的对象。反蒋派于4月1日任命张为陆海空军副司令,9月反蒋派成立北平国民政府后任命张为国府委员(共7人)、承诺政府一半的部长职务为奉系人员担任,最后战事不利时又许诺将察、绥两省和平津地区让与东北军。
折叠九一八事变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在南满拥有铁路特权的日本和长期处于内战状态的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升高了。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是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将士因遵循张的严令没有抵抗。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北京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
9月22、23日,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也分别发表讲话和告国民书,要求“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希望我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事实上默认了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张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并退守锦州。
在“不抵抗政策”指导下,张学良和蒋介石都寄希望于国联,但到1931年10月24日,国联作出决议,要求日方撤军,而日本不但不加理会,反而于11月进攻嫩江黑龙江守军,日本野心已暴露无遗,张学良自谓:“国联自身本无实力,仅能调解纠纷,不能强判执行,中日事件最好能自谋解决办法。”但在嫩江桥战役中,当日军和伪军张海鹏部向嫩江桥进攻时,张学良令守军于兆麟部和平撤退,以免靡乱地方,仍旧依赖国联。
江桥抗战,马占山可谓孤军奋战,未获驻防锦州一带东北军的实力援助,张学良驻锦州队伍毫“无战斗准备”。江桥战斗结束后,张学良受到社会舆论猛烈抨击。上海救国联合会说“黑省马军,孤军抗日,效忠疆场,张学良未能拨援”。市民联合会致电国民政府,指责“张学良坐视日寇侵略东北,辱国丧地,放弃职守”。全国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亦电请政府“严惩张学良,克日出兵”。
南京政府在认识到日军必将占领东三省的野心和国联的软弱后,逐渐改变政策,1931年11月14日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通过决议“严令各省文武官吏若遇外侮入侵,应做正当防卫,严守疆土,与城存亡,不得放弃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