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里,弥漫着一种紧张气息。
福临在龙书案后来回踱步,无声地表达着他的焦虑。
“皇上,喝杯茶,润润喉——”
我端着雕花托盘,送到福临面前。
他端起托盘上的青花瓷茶杯,抿了一口,把茶杯放回原处,目光投向乾清门处,“也该有消息了——”
说话间,郑亲王进了乾清门。
他虽然行色匆匆,眉宇之间却带着一抹喜色。
“皇上,好消息来了——”
“小明子,你确定?”
“自古道,邪不胜正。区区一个劳亲,怎敌皇上天威——”
“说得好,待会儿赏——”
我跪谢之际,郑亲王已经到了乾清宫殿门口。
在吴良辅的带领下,进入殿内。
“皇上,成了,且兵不血刃。劳亲被控制,他率领的两白旗将士全部倒戈相向,效忠皇上和太后——”
“好——”福临喜极,拍了一下龙书案,“郑亲王大功一件,等收拾了阿济格,朕一并论功行赏——”
“谢皇上——”
“郑亲王,英亲王扶灵回京,朕会帅众臣在德胜门迎接灵柩。你让倒戈将士在石门外与阿济格回合,一为引蛇出洞,二为事发擒贼。阿济格如敢妄动,立刻将他拿下——”
“臣领旨——”
送走了济尔哈朗,已是傍晚时分。
福临乘软轿前往慈宁宫,请晚安,外带禀报劳亲被擒之事。
融雪的日子,天气格外的冷。
风一吹,就把人冻得瑟瑟发抖。
坐在轿撵上的福临,心情却迥异。一向沉闷压抑的他,这一刻好似变了一个人。我明显看得出,他此刻心情极好。他那亮如星辰的眸子里,透着一抹欣喜之色。
太后在佛堂里,敲着木鱼诵经。
不施脂粉,不戴钗环,素服礼佛,似乎在忏悔自己的罪孽。
福临进入佛堂,站在孝庄太后的身侧,对着佛龛里的观音大士稽首合十。
“额娘,事儿成了,且兵不血刃——”
“阿弥陀佛——”
孝庄太后念了佛,依旧闭目诵经。
福临站在她身边,也静默着。
只有那敲击木鱼的声响,在佛堂里回荡。
“额娘要没其他吩咐,儿臣就回乾清宫了——”
“人死如灯灭,万事皆烟消云散。厚葬摄政王,追尊加谥,不但能彰显皇上仁孝之心,也能稳固帝位。反之,百害无一利。福临,你好之为之吧……”
“谨遵额娘教诲——”
福临眸子一紧,眉宇之间透出一丝不快。
他恭敬顺从地给太后跪安,退出了慈宁宫佛堂。
回乾清宫的路上,福临脸色一直阴沉着。
他虽然不说话,我也能看出他内心的挣扎。
他放不下心中的恨,却也明白孝庄太后说的有道理。到底是仇恨占上风,还是理性居多,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或许,他自己也理不清这思绪,才会如此郁闷如此纠结。
我相信,福临能明白太后娘娘用心良苦。
我也相信,福临一定能做出睿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