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要杀谁!你快说!”李世民早已迫不及待了。
“并非杀人。”李淳风解释道:“而是以两人为阵柱,也叫柱人。通过道门紫阳锁魂阵法,将大皇子和四皇子的怨魂控制在阵法之中。”
“这紫阳锁魂阵真的管用吗?”李世民有些不相信,毕竟他们这一个月也没少布阵,但没一个管用的,这让李世民对阵法颇为不信任。
李淳风已经猜到了李世民的心思,便解释道:“大皇子和四皇子的怨魂之所以难以消灭,就是因为鬼魂本就属阴,而龙生于渊,从于水,故龙气亦是属阴,二者相辅相成,再加上怨力加持,故成极阴之相,寻常法阵实难奏效。”
李世民听李淳风讲解之后,也感觉确实棘手,旋即又问到:“那如之奈何?”
李淳风也不卖关子,继续说:“要破极阴,需用极阳。这紫阳锁魂阵,正是阳中之极。因男子属阳,只需要以两位男子为阵柱,形成重阳之极阳,守住死地玄武门。再以两人之精血混合朱砂,制成血丹砂绘制血符,守住陛下所在之寝宫。两人两符站住四方,互相感应,最后以八卦离火阵布置其中,让怨魂身处阵中便会被阳火焚烧,逐渐消磨其阴力。这样将怨魂困住,虽不能彻底铲除怨魂,却能使其无法离阵半步,待到清晨太阳一出,怨魂自然消散,可保陛下一夜无忧。”
“什么,一夜无忧?那以后又该如何?”李世民眉头紧皱,很明显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他并非想在怨魂的阴影下苟且偷安啊,而是要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
“这也正是此阵的一个特点,以后夜夜都需开启此阵,而且阵柱不可轻易更换,否则阵型一破,怨魂便会破阵而出。但只要守住此阵,以后十年之内,陛下都不必为怨魂所困了。”李淳风信誓旦旦的说到。
“十年之后呢?”李世民问到。
“十年之后,鬼魂阴气会消解大半,到时候我们师徒再以法术将其打散,想必不是难事,但眼下只有这一个办法了。”李淳风心中暗道,伴君如伴虎啊,如果我不说十年后还需靠法力化解,说不定自己哪一天就会因为得罪了皇帝而被诛杀,今天之厄不正说明了这点吗。现在定下这十年之期,至少皇帝在这期间要杀自己也要先掂量三分,至于十年之后如何,到时候再说吧。
李世民当然不知道李淳风的小心思,他对这方法虽不甚满意,但毕竟也是最后的办法了,又听闻除鬼需要他们师徒合力,于是看了看一旁被压着的袁天罡,一挥手说到:“把国师放了,你们退下吧!”
两个护卫放开袁天罡,快步退出了御书房。袁天罡见木已成舟,只能颓然到:“罪孽啊,罪孽!”
李世民对袁天罡颇为不耐烦,感觉这束手束脚的老家伙已经不太好用了,但一想到留着他还有用武之地,也就不去理他,而是转向李淳风,冷冷的说:“既然如此,朕就再信你们一次。但朕丑话说在前头,如果这次还不奏效,不仅你们要死,你们的一众门人也要跟着陪葬!”
袁天罡本是世外的高人,入宫之前就已经是道宗一派的大掌门了,门下弟子数十万。若非想为了这些弟子们谋个好前程,他这种清心寡欲的方外之人也不会入京面圣了。毕竟降妖捉怪,占卜风水的本事,除了道门还有佛门。佛门和道门向来都是互相竞争的,他若不抢占先机,此消彼长,地位很容易就被佛门取代。
现在唐王说出这种话,袁天罡知道君无戏言,此事已经再无回旋的余地,长叹一声,索性也就抛开顾虑,郑重其事的对唐王说:“陛下,这紫阳锁魂阵确实有效。但要立此阵,必须要两个阳火极旺之人,而且鬼怕杀气,这两人还必须是久经战场杀戮的大将。”
“大将?我大唐以武立国,有的是武将!”李世民自信的说到,看袁天罡沉着一张老脸,他还以为这事有多难,原来只是要两个将领。他做皇帝之前,本就是戎马上的将军,跟随他的将领更是不计其数,哪个不是血泊里杀出来的,找两个这样的人又有何难。
“不管要谁,朕都许给你,你快说吧。”见袁天罡终于开口,李世民喜出望外,毕竟比起年轻的李淳风,唐王还是更愿意相信这个老家伙的。
袁天罡并不理会唐王,面色郑重的说:“但此阵法本是以血符勾引常人之阳气对抗鬼魂之阴气,一旦立阵,此二人必须夜夜守候,再无一夜可以休息。长此以往,阳气亏损,而且身体长期被阴气侵扰,必然短命。此阵法实为以命易命,有违天道,必损阴德,妨碍子孙后代,望陛下详之。”
“什么?损阴德,妨碍子孙??”李世民听见袁天罡这么说,终于变得犹豫起来。他毕竟是个明君啊,哪个君王不想自己的江山传承万代,如果为了自己妨碍到子孙后代,即使到了地下他也不会安宁的。
良久,李世民一言不发,似乎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用此阵,会妨碍子孙,而不用此阵,自己就要继续受鬼魂的折磨,无论哪个结果他都不愿看到。至于会使守阵的将军短命,则不在李世民的考虑范围之内。毕竟大唐将领无数,他堂堂的帝王找两个抵命又有何不可。
“陛下勿忧,此事还有办法弥补!”李淳风见唐王犹豫不决起来,心中暗自埋怨师傅,您老人家要么就别说,要么就好说。这样将阵法的弊病说的一清二楚,如果皇上一时想不开,弃之不用,岂不是前功尽弃。为了护国法师的尊位,李淳风绝不能半途而废。
“你说!”
“陛下平乱世,治盛世,功在千秋,利在万代,已经是功德无量。这次只是稍损功德,于大局无碍。若陛下心中仍有顾虑,只需诚心向道,多行善举,必能弥补此间之亏欠,保大唐江山万世永固。”李淳风侃侃而谈,有理有据,顺便又将李世民吹捧一番。
听得李淳风如此说,李世民疑虑顿消,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面露喜色:“李卿家说的极是。想朕戎马一生,费了多少心血才开创这大唐盛世的局面。现在我大唐物富民丰,百姓安居,商贾乐业,四海臣服,天下谁人敢不说朕是明君!”说到这些,李世民颓情尽扫,豪气万丈,接着面色转怒,瞪了袁天罡一眼到:“今天只不过是要用两个将领为朕稍挡阴煞,竟被你这老匹夫说成损阴德,妨子孙,实在可恨!”
袁天罡心中暗想啊,难道这太平盛世是你李世民一个人的功劳吗?没有万千将士的浴血拼杀,没有百姓的支持,难道靠一个李世民就能扭转乾坤?太平盛世,即是人为,也是天数。你李世民自认为高人一等,实不知天道不仁啊,万物刍狗,众生皆是平等,你的功德并不见得比一般百姓高出多少。而如今却要行这等逆天之举,必定祸患无穷。
虽然这么想,但袁天罡还没傻到会说出来。毕竟天下之大,大不过君王。即便将千秋功业都算到他李世民头上,他还会认为远远不够,更何况你要让他和天下百姓共享此功呢。此刻他袁天罡有这样的想法,已经是大逆不道了。所以他只是听着皇帝对他的指责,一言不发。
“师傅年纪大了,难免愚钝,还望陛下恕罪!”李淳风见皇上动怒,立刻抢先一步替师傅求情。
“既然已经愚钝,看来是不堪大用了,倒是李卿家你做事干练果决,颇识大体,远超汝师,我看以后这护国大法师的位置就你来座吧!”李世民见李淳风如此机灵,心中甚是满意,又加之对袁天罡本就不满,当下便宣布撤了袁天罡的国师之职,让李淳风接任。
“谢,陛下!”李淳风赶紧跪倒在地,拜了三拜,口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国师平身,这件事朕就拜托你了。”李世民哈哈大笑,拿余光瞥了一眼袁天罡,想看看他的反应,没想到他竟然面无表情,心中暗骂,这老匹夫果真是傻了。
李淳风从地上爬了起来,满脸堆笑的说到:“承蒙陛下隆恩,敢不效命!只是。。”李淳风欲言又止。
“刚才还说你做事果断,怎么又拿捏起来了!”李世民怒到,“有什么要求尽管道来。”
见皇帝发怒,李淳风赶忙说到:“只是这两个柱人着实不能是普通之人,我怕陛下您……不舍的。”
“哦?”李世民这才想起袁天罡刚才说的话,守阵之人阳气日亏,必然短命。“你且说出他们的姓名!”李世民说到。
“这第一个必须是鄂国公尉迟敬德,而另一个则是翼国公秦琼。”李淳风将两个柱人的名字吐了出来。
“为什么偏偏是他们!”听见李淳风说出这两个名字,李世民也是大吃一惊。他本以为只要随便在军营里找两个将领,哪知竟然是秦琼和尉迟恭,要知道,他们可都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啊。如今要让他用恩人的命换自己的命,这怎能不让他为难。
李世民皱着眉头说到:“难道就不能找别人代替吗?”
李淳风知道这两人和皇帝交情颇深,所以在说之前才会犹豫不决。不过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他只能解释道:“这阵柱必须是他们二人,不可更换,因为第一次布阵对柱人的要求非常严格。现在两个怨魂的阴力极强,一般将士根本抵挡不住,所以需要极严苛的条件。恶鬼不仅怕杀气,更怕见到杀死他们的兵器和杀他们的人,而三者兼备,这第一人选只能是尉迟恭,而另一个最好的人选,呃……”李淳风抬眼看了看皇帝,欲言又止。
“是朕吧!”李世民冷冷的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