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凌长云点点头,说道:“以后,这祭剑阁的一切事务就由你来完成了。”
“弟子遵命。”云非道应道。随后又问,“师傅,门口的石像是谁?”
凌长云走到石像前,恭敬一拜,说道:“这是我们太玄剑宗的开山祖师,纯阳子。”
“哦,那我该拜一拜。”云非道急忙跪下,恭恭敬敬地向祖师爷磕了三个响头。
太极图案上有两个蒲团,凌长云和云非道相对而坐。
凌长云问道:“非道,准备好开始艰苦的修行之路了?”
云非道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当他再次睁开双眼时,眸中无穷坚定,说道:“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凌长云的慈祥之色尽去,神色肃然,仿佛换了一个人。
“你可知这是何物?”他指着地上的图案,问道。
云非道想也没想,脱口而出:“太极。”
“太极,”凌长云忽然厉声道:“难道你眼里就只看到了太极的图案吗?”
云非道心中一凛,沉思良久后仍是一无所获,无奈摇头道:“弟子愚钝,实在悟不出其中奥妙。”
“你要记住,”凌长云意味深远地说,“世间万物分形上和形下,《易》曰“形上谓之道,形下谓之器”,非器无以见道,非道无以载器也。我们用肉眼看见的,用尺度测量的,归属于形下的范畴内。而形上它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却是万物的本质,想要了解这种本质,需要的方法就太多太多了。”凌长云顿了顿又继续说:“所以非道你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对人对事,切不可被表象蒙蔽双眼。”
云非道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太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凌长云眼中精光一闪,用语重心长的语气道:“道!”
“道?”云非道满脸疑惑。
“没错,就是道。”凌长云解释道:“道是无形无常,祖师爷将无形的道借以有形的太极传承下来。道便是太玄剑宗的宗源。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凌长云站起身,指着地上的太极图案道:“太玄剑宗擅长剑式和法术双修,很多剑宗弟子在艰苦的修炼中穷其一生也只是个半调子,空有一副灵动飘逸的身体,内心境界却是远远不够的,能在剑式和法术的双重修炼上有所造诣的更是凤毛麟角。”
“我越听越糊涂了,剑和道能有什么联系呢?”云非道不解道。
“阴阳合而先天之气见,阴阳分而后天之器成。”凌长云念道。
“不明白。”云非道垂头丧气道。
“那你可知红裳和柳轻忧两人的招式有何不同?”凌长云问道。
两人的招式云非道再熟悉不过了,想也不想便道:“红裳的剑术与玄气相结合,势如雷霆,刚猛无比;而柳师姐的剑术则恰恰相反,以剑驭气,轻灵飘逸,伤人于无形。”
“没错,这正太玄剑宗的行剑术和灵剑术。”凌长云大声道。
“啊,师傅我明白了。”云非道顿时恍然大悟,叫道,“行剑术是从“阴阳合而先天之气见”中悟得,而灵剑术则是从“阴阳分而后天之器成”悟得,我说的对吗?”
凌长云老怀大慰,捋着胡子笑道,“一点就透,不愧是我凌长云看中的弟子,悟性不差。”
“师傅,我的修炼该从何处开始呢?”云非道迫不及待的问道。
凌长沉吟道:“修行的玄妙之处其实就在一呼一吸之间,其吸为入也,入为静,静为阴,阴者无;其呼为出也,出为动,动为阳,阳者有。惟和两者得一息,一息之微亦有妙窍。故天地得一觉而生万物,人有一息而结玄关。玄关,修行之始也。”
“您的意思是修行其实就在呼吸吐纳之间。吸气入体,摒弃混杂的部份,留下的便是玄气,而玄气,则是修行之根本。”
“打坐冥想不止用于修炼,还可用于恢复玄气和突破修为境界之用。”凌长云顿了顿,慎重道,“而在突破修为境界时,打坐之前须将万缘放下,了无一事介于心中。打坐之时观照虚无丹田,凝神又调息,调息又凝神,如此久之,神气并成一团,入杳冥之地,此为无得。忽觉一动,任督往来,百脉畅行,此为有得也。”
云非道专注的记下师傅所说的每一个要点,只见后者高深一笑,自怀中取出一样物事,郑重地递到他手中。
“还有,我要你将这块玄晶泥铸成一个能盛水的容器。”凌长云说道。
玄晶泥巴掌大小,晶莹剔透,入手温和,软度和普通的泥土并无区别,轻轻用力,便可将它捏成各种形状。
云非道双手动了动,玄晶泥已然变成一个小碗。他扬起手中的碗,得意道:“师傅,这也太简单了吧。”
凌长云捋着胡须,神秘一笑,说道:“你把它放到香案上。”
“放就放。”云非道将玄晶泥放在桌上,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只见桌案上的小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化,不一会,又变成刚开始的模样。
随后,他不信邪的重试了几次,结果都一样。
云非道大惑不解,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太邪门了。”
“你认为我会给你这么简单的考验吗?你看那边。”凌长云伸出手指,指向一处幽暗的角落。
顺着手指望去,墙角边排列着五把从小到大的锤子。
凌长云继续说道:“这是专门用来铸造玄晶泥的工具,玄晶泥只有经过它的千锤百炼,方能成型。”
云非道问道:“为什么五把铁锤的大小不同?”
“铁锤越大,产生的力道越大,铸造起玄晶泥来也就越容易。”凌长云解释道。
玄境泥如此柔软,估计不会太难。云非道想到,准备选第三号铁锤,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不管如何用力,铁锤竟然纹丝不动。
“天啊,这铁锤也太沉了,这和它的外表表里不一,本以为我能轻而易举的挥动它呢。”他惊讶道。
凌长云浮起一阵冷笑,说道:“如果修行真如你所见到的这般简单,那也不会有无数人穷极一生也没触到这个门槛。”
“修行不仅要有悟性,还要有愚公移山的耐心。”凌长云说道,“你心浮气躁,贪功冒进,最后只会功败垂成。为师刚才所说的话,你一句也没明白。”
云非道幡然醒悟,这不正是师傅开篇所说:形上谓之道,形下谓之器的道理么。
就好比登山,如果不看清脚下的路,一味得将目光看向终点,那人终究会被这种好高骛远的态度引入歧途,甚至跌入万丈深渊。
想到这里,云非道惊出一身冷汗,再也不敢有丝毫的轻视之心,庄严肃穆地说道:“师傅的训导,弟子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