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新庙,外观比禅云寺好多了,我也这样想。小庙四周没有围墙,却留有一个石头堆砌成的拱门,看上去有些年头。由此判断,应该经历过翻修。
只有一间大殿,门窗和柱子上的红油漆都颜色如新。殿门开着一扇,里面的朱漆供桌上没有摆放供品,但是有香炉和烛台。地上铺着平整的红砖和石板,还放着两个草编的蒲团。殿上供奉着一尊菩萨,端坐在一头白象的背上。
苏筱云靠在大殿的门边,默默地看着里面的菩萨。俞俪问她是不是想进去磕头,她问磕头是不是要先敬香。俞俪说没有那么多讲究,心诚则灵。
“你要不要进去呢?”苏筱云回头看我。
“你问我做什么?难道想和我一起磕头?”我和她玩笑。
“谁想和你一起了?你不来算了。”她瞪了我一眼,迈步跨进了大殿。
我看着她在蒲团上缓缓跪下,恭敬地磕了个头。起身之后倒退回门口,才又转身走了出来。俞俪随后也进去磕了头,周砺刚跟着也去了。
“你真的不进去?”苏筱云又来问我。
“我一会儿再去,我还没想好许什么愿。”
“有必要想那么多吗?许一个简单实际的好了。”
“不行,我要好好想想。”我说。
等他们拜完了菩萨,我们一起去了小庙旁边的树林。林子里除了杨树之外,竟然还有几棵山杏树。杏子正在成熟期,颜色有黄有绿,低处的树枝上已经所剩无几,高处还挂着不少。苏筱云一看见有杏子,就嚷嚷着要吃。
我找了一根细细长长的树枝,跳着打下来一些,再上面的就够不着了。周砺刚挑了一棵比较粗壮的杏树,挽起裤腿几下爬了上去,连枝带叶地摘了杏子往树下丢。俞俪在树下等着接,两个人配合默契,一边不停地说笑。
“刚子,你小心点。”我提醒他,“能摘就多摘一些,带点回去。”
“你们慢慢摘,我们去后面看看。”苏筱云说。
挨着树林不远,就是小庙后的山崖。崖下有一尊损毁严重的摩崖佛像,头部和手部都已经缺失。佛像再往东,在山腰的位置,有一个半人高的石窟。石窟内壁平平整整,里面空空荡荡,在洞口位置一左一右放着两块干净的石头。
“这里可以坐吧?”苏筱云问。
“可以坐,我感觉这里像是闭关修炼的地方。”我说。
洞口旁的石壁上,深深凿刻着几行字迹风化的小字,读来是一首七言:
几世轮回修善缘,
相逢聚散度华年。
东风莫要愁春逝,
雨落山间静坐禅。
我和苏筱云坐在了洞口边的石头上休息,空间确实很小,宽度刚好够两个人面对面坐下。我把刚看到的那首诗默诵了几遍,暗暗记在了心里。
我把洞内仔细观察了一番,没有发现任何特殊的痕迹,心想这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石洞。脚边的地上有一层薄薄的沙土,有不少蚂蚁忙碌穿行。
山坳里的环境出奇的安宁。苏筱云坐在我的对面,双手托住了下巴,微笑着一言不发。我也安静地坐着看她,感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端详过她。
没有化妆,完全素净的一张脸庞,精致的犹如工笔画中的仕女。红唇含笑,细眉上挑,长长的刘海贴在腮边,每处细节都像是经过了独具匠心的勾勒。只有眼神不够明亮,眼白上略有血丝,瞳孔中更像是聚集着一团淡淡的雾气。
“你昨晚没有睡好吗?”我问她。
“你也没睡好吧?”她反问我。
“我是因为最近老喜欢做梦。”
“有梦到我吗?”
“当然有了,每天都有。”
“梦到我的都是什么样子的梦?”
“都是好梦,有的能说,有的不能说……”
“你这样盯着我看,不觉得累吗?”她问。
“不累啊,你长得那么好看。”
“好看就多看一会儿吧……”她把脸更靠近了一些。
我们默默注视着对方,像是心有灵犀地开始比试不眨眼。一动不动地相互盯着看了好久,最后是我忍不住了,先眨了一下。
“你输了……”她睁大着眼睛,微微动了下嘴唇。
“你已经赢了,可以眨眼了。”
她还是那样瞪着,我于是伸手过去遮住了她的眼睛。
“你这样挡着,我就看不到你了。”她说。
“已经看了很久了,还要看?”
“再不看,过一阵子就看不到了……”她说。
我听得一阵心酸,赶忙把手放了下来。
“现在可以看到了吧?”我说。
她眨了眨眼睛,抬起手来把我的眼睛挡住。
“我看你,你不要看我。”她说。
她的手掌小巧温软,并没有把我眼前的光线全部挡住。在手掌边缘和指缝之间,我看到了许多温暖的颜色。我们不再说话,就这样过了好一阵子。
“你看好了吗?”我问。
她不回答。然后把身体靠了过来,轻轻吻了一下我的脸颊。
我和苏筱云对坐了很久。期间俞俪找来一次,她远远看到我们的样子,就又转身走开了。等到了该回去的时间,我们这才走回了小庙。
周砺刚和俞俪摘了一大堆山杏,都装在了原先装水的那个塑料袋里,两个人也已经吃了很多,旁边丢着一地的杏核和没吃完的杏子。
“你们这么能吃?甜的还是酸的?”苏筱云笑着问。
“甜的我们都吃了,酸的都扔了,剩下的都是酸酸甜甜的。”俞俪说。
“你们还吃午饭吗?”我笑着问。
“不吃也行,我们回去就直接回城。”周砺刚说。
“不行,我饿了,我要回去吃亦淑做的拉面。”苏筱云说。
“你们等我一下,我去拜菩萨。”我说。
我独自走进大殿,先整理一下衣服,然后跪了下去。我伏下身子磕头,双手合十,虔诚地祷告了一个愿望: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请保佑我爱的那个女孩一生平安,健康快乐。不管她将来有什么疾病痛苦,我都愿意替她承受;如果她今生的命运不如我,请把我的交换给她……
我们原路返回岸边,在下山的小路上,迎面遇到了一位弯腰驼背的老婆婆。老人家满头灰白的头发,穿着一身灰布的老式裤褂,怀里抱着一个蓝布袋子,拄着一根黑黝黝的木棍当拐杖。
“婆婆,你要去哪里啊?”俞俪走过去问。
“我要去庙里跪献跪献(土语,同供奉)。”婆婆说话声音不大,但是很清晰。她停下脚步看着我们,和善地笑着。
“那庙里的菩萨灵不灵验啊?”俞俪又问。
“很灵验的,我们这里的人经常来。考大学结婚,都能求保佑。”
“婆婆,这座山叫什么名字?”我也问。
“叫荆花岭。”她看着我说。
“后面山上有个石洞,原先是做什么的,你知道吗?”我又问。
“你说那个小石洞?”婆婆想了想说,“原先里头放着个石像,是一个坐着的菩萨。我们以前还见过,后来让人盗走了。”
我和苏筱云在那个洞口坐了那么久,如果那尊石菩萨还在里面,我们必定是不敢去坐的。但我又觉得,在我们两人默默对视的时候,是有一尊菩萨在那里的,他大发慈悲,允许我们暂留,又允许我们离去。
老人家和我们说了几句话,就继续上山了,看着她的身影,我不免有些感慨与感动。我心想不管老人家去求什么愿,菩萨一定都会好好保佑她。
我们回到岸边,二叔的船也正好到了。乘船回去的时候,我注意到了明镜一样的水面上倒映的朵朵白云,心想这应该就是映云湖得名的由来。
云浮在水,船停靠岸,姚亦淑独自等在岸上。她走上浮桥迎了过来,伸手把苏筱云和俞俪接下船,然后问二叔他的船下午还有没有空。二叔说下午有一队从省城来的人去水库钓鱼,他得去送趟饵料,三点左右才能回来。
“亦淑,我们吃了午饭就回去了。”苏筱云说。
“你们不去钓鱼吗?”她问。
“鱼竿都没带,拿什么钓?”周砺刚说。
“亦淑,你别理他。”俞俪瞪了眼周砺刚,“他根本就不会钓鱼。”
“我们还是早点回去吧,下午可能会下雨。”我说。
“天气预报说没有雨。”姚亦淑说。
“预报是说县城的天气。”苏筱云说,“在这里不准的。”
二叔说他家和亦淑家离的很近,欢迎我们过去坐坐。我们谢过二叔今天带我们坐船,说今天可能就不去打扰了,如果有机会,等下次再来。
回去路上,苏筱云悄悄告诉我,她和俞俪想去给姚妈妈买点礼物。我们在来的路上就商量过,并且也都早有此意,四个人悄悄凑了一下零钱,统一拿给了俞俪。她们给姚亦淑说要去镇上逛一下,等一会儿再回来吃饭。
我和周砺刚跟着姚亦淑回去,刚到院门口,就闻到了炒菜的香味。
我没吃早饭,瞬间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