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筱云考研失败了?姚亦淑去上海之前并没有跟我讲清楚。接下来的一个周末,我去周砺刚的宿舍里找他聊天,打听得知了更确切的消息。
今年的研究生考试,苏筱云报考的正是姚亦淑的那所学校,专业也是她本来所学的中文。成绩达到了全国分数线,但是和学校的复试分数线有点差距,她没有收到复试通知,也不愿意接受调剂去其它地方的学校。
周砺刚说她很固执,俞俪劝她考虑调剂,她不为所动,她家人也很着急,但所有人都不知道她是什么想法。我说,既然不听劝告,那就由她去吧。
周砺刚问我,苏筱云有没有和我联系过。我说没有,反问他有没有把我的电话告诉过她,他也说没有。他说苏筱云后来只和俞俪保持联系,我如果想知道更详细的情况,可以亲自去问俞俪。我说不用了,我只是随便问问。
我感觉我并不关心苏筱云考研成功与否,只是在意她会不会来这个地方。我之前想过,如果她来了,我们或许还有某种可能,现在她来不到了,或许也正说明我们之间没有缘分。我会选择继续忘记她,也希望她能忘记我。我希望她不要受到考试失利的影响,她应该选择工作,选择恋爱,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仍然不知她想要来这里的目的何在,只是希望她不是真的为了我。两个人已然经历了分手,就最好从此别过再不回头,我怕她回头,因为我总在回头。
我最近又在想,要不要继续留在这个地方。我想过去另外一座城市,也想过安稳地回归家乡,我甚至想一个人远走天涯海角,任凭谁都找不到我。
四月,这一年的气候春雨连绵,几乎有半个月的时间在下雨。我坚持每天实习上班,开始跟着所里的律师旁听庭审,撰写文书,接触更多的业务。
每天早晨七点,我都会从山上的宿舍走到学校门口去乘坐公交车,清凉的细雨在这个时候往往已经落了一整夜,把校园里的绿色植物洗涤的无比新鲜。道路湿滑,打伞慢行,市区修路,只能在距离太虚寺不远的车站提前下车。在雨雾弥漫的街道上随着陌生的人群走一段路,在街边的小店里喝一碗温热的粥,天色虽然阴霾,但并不干扰我的心情,傍晚下班的路上,仍会感到轻松惬意。
我和楚灿去了两次人才市场的大型招聘会。第一次只有我和她,地点在解放碑附近,感觉现场的单位都不是很好,我们因此都没有投递简历。在人山人海的会场里填写了一两个求职表格,然后出去透气逛街,顺道去吃了泰国菜。
第二次在市北区的步行街,还有学院的几个同学一起。我投了一家商贸企业的法务专员,楚灿投了一家食品集团的行政文秘,之后都没有接到面试通知,也丝毫不以为意。我们听说有的同学已经签好了大型国企的五年长约,也听说有的同学已经通过了公务员录取的正式体检。我无意说过一次,如果在这里找不到工作就回老家;楚灿说,凡事要有耐心,离毕业还早呢,还有两个月。
我在下旬参加了地方的公务员考试,感觉发挥得不够理想。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应该还不错,申论科目就差了许多,估计结果不会好。我听说有往届的毕业生连续考了两年公务员,笔试成绩优良,但没能过面试;也听说某个有家庭背景的同学已经免试进入了市区的政府机关。我和楚灿谈论了一下看法,她说有些现象见怪不怪,我说各行各业都有规则。她说,有的规则,就是不带你玩。
我去堕落街找武韬喝酒,他说小静刚在一家物流公司找到了工作,他也去参加了几次应聘,多是一些销售的职务。他说与其看人脸色打工,不如自己当个小老板,他怀念开饭馆的那些日子,等将来再开店,名字还叫“韬之静”。
几个今年考研的朋友都有了结果。姚亦淑如愿通过了复试,并获得了极少数公费名额的其中一个,她本科的专业是会计,但硕士专业选择了金融。我知道跨校跨专业报考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很替她感到高兴。她在这个月中旬返回了学校,还有许多档案手续要办,她应该很忙,我们也没有见面。
林进舟考入了本地的一所政法大学,据说经过了调剂,过程比较坎坷。刘青婷考取的是我们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就是我们副院长,过程相对顺利许多。他们两个已经在正式谈恋爱,林进舟为此请我们集体吃了一次火锅。我们那天在饭桌上说,早就看出来他们很般配。余季正说,他们能够在一起,要归功于大一那次去尚思山爬山,彼时的一队成为了此时的一对,出主意分队的他算是媒人。
我也想起了那次分队的结果,我当时是和楚灿。
五月,天气转暖,这一年的气温上升很快,月初就穿起了衬衣短裤。我在中旬结束了律师事务所三个月的实习,在几个方面都有不小的收获。
临走之前特意请求黄主任给我写了一份求职推荐信,又和几位关系还可以的同事一起吃了饭。都是岁数相仿的年轻人,钟效民师兄那天也在场,他在酒桌上喝多了,给我们完整背诵了一遍民法通则的第五章第四节。
我回校准备毕业论文,连着去了几天图书馆,期间和指导老师联系沟通,做了几次修改,最终赶在月底之前把定稿交了上去。楚灿这个月也在写论文,我看过了她的题目,叫“浅论个人自由与婚姻制度”。我问她主要内容是写什么,她说是写婚姻法对公民自由权利的保护。我主观地说自由与婚姻其实是矛盾的,任何的制度都是在限制自由。她说,你有理,那你将来就单着吧。
上个月的公务员考试成绩公布,我的分数差了一点,没有取得报考单位的面试资格。我打电话问了俞俪,她说她的成绩也不好,虽然进了面试,但是希望不太大。她计划毕业后专门拿时间闭关苦读,等十月份报考国家旅游局,我感觉她信心十足,因此对她鼓励几句。我问她和她男朋友怎么样了,她说暂时还没有分手,现在各自都在忙找工作的事,生活更重要,感情是其次。
武韬应聘进了一家本地的汽摩集团做企划,等毕业后就去单位报到。林进舟忙着在他的新学校周边找房租房,据说要和刘青婷一起去过二人世界。余季正打定了主意毕业后回家,据说家里已经帮他安排好了工作。他没有去参加任何一场招聘会,每天在宿舍上网游戏,最近老喜欢哼唱一首《东风破》。
这个月还是有不少招聘会,其中有几场在校内。月底有一场是“房地产企业专场”,我带了简历,穿了西装,独自去看了一下。
会场设在新教学区,形式比较特别。每家企业一间教室,门口放着简介海报和宣传手册,有意向的同学就可以进教室详谈。很多同学都在走廊上徘徊,我逐一看过去,注意到了一家精心制作了大幅展板的企业。他们过来招聘的人员是几个年轻女孩,统一穿着职业装,个个青春靓丽,吸引了很多男生过去。
这是一家总部在上海的房地产经纪公司,年初刚刚进驻重庆拓展市场,目前在主城区有十家连锁店,准备年内增加到三十家。业务范围包括新房和二手房的租赁、买卖代理,主要招聘置业顾问和储备店长。我先站在门外仔细看了一遍展板的图文,一位手上拿着资料的瘦高女孩问我要不要进去面试。
“如果面试过了,要求马上入职吗?”我随口问了一句。
“不用的,可以等你们毕业。”她浅浅地笑着,鼻子两边各有几点雀斑。
我进去找座位坐下,教室里面已经有一大半人。又听刚才那位女孩在讲台上说了一些公司和岗位的详情以及待遇,随后填了一张个人简介的表格。
“你叫詹语啊?这个姓很少见。”女孩过来收表格的时候说。
“是的,比较少。”我笑着说。
“你有自带的简历吗?”她又问。
我把装在透明资料夹里的一本简历递给了她,她道了声谢谢。我同时留意到了她挂在胸前的工牌:人力资源部经理,邓清词。
六月,天气渐热,去年暑假我留在这里实习,今年看来很有可能要留在这里工作。周砺刚已经开始了他的毕业实习,旅管系这月初就分配好了单位,他被分到了一处景区的旅游开发公司,在市区北面,地名叫长风峡。
六月过半,这天楚灿给我发来条短信。
“有兴趣去毕业旅行吗?”她问。
“有!去长风峡。”我回。